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174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90篇
  2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提高肾癌局部复发的治疗水平.方法肾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患者7例.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原发肿瘤直径5.6~9.6 cm,平均6.5 cm;保留肾单位手术2例,原发肿瘤直径均<3.0 am.年龄19~64岁,平均42岁.肿瘤局部复发时间为术后12~54个月,平均23个月.复发肿瘤直径2.5~10.5 cm,平均5.2 cm.结果 行复发肿瘤切除术5例,复发肿瘤及肾切除术2例.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150~3000 ml.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复发肿瘤压迫髂腹下神经,分离过程中因过度牵拉神经束,术后出现短暂的术侧下肢皮肤疼痛.1例术中分离损伤小肠,破孔1 cm,给予修补,术后恢复良好.余5例无明显术中和术后并发症.6例随访8~27个月,平均13个月.局部再次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其中行免疫治疗1例,复发肿瘤切除术后22个月死亡1例.结论肾癌局部复发后再手术难度较大、出血较多,但大部分复发可以手术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2.
摘要:目的 探讨右归丸对腺嘌呤诱导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干预作用。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右归丸低(2.25 g·kg-1)、中(4.50 g·kg-1)、高(9.00 g·kg-1)剂量组,每组10只。每天8:00除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给予腺嘌呤(0.15g·kg-1)灌胃制备肾间质纤维化模型;17:00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外,药物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右归丸,给药体积均为10 ml·kg-1,连续给药15天。给药期间定期测定大鼠体质量,实验结束称取各组大鼠肾重,进行病理HE染色,测定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炎性因子白介素-1β( interleukin -1β,IL-1β)和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肾重、肾指数显著增加(P<0.01),Cr、BUN水平显著增加(P<0.01),肾小管严重萎缩、坏死、炎细胞浸润严重,SOD显著降低、MDA显著增加(P<0.01),炎性因子IL-1β和IL-6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组能够增加大鼠体质量,减轻大鼠肾重、肾指数(P<0.05,P<0.01),显著降低Cr、BUN水平(P<0.05),对肾小管严重变性、坏死萎缩、炎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有显著增加SOD、降低MDA的作用(P<0.05,P<0.01),能够显著降低炎性因子IL-1β和IL-6的水平(P<0.05,P<0.01)。结论 右归丸对腺嘌呤诱导的RIF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关键字:右归丸;肾间质纤维化;腺嘌呤;抗氧化;抗炎  相似文献   
33.
膝骨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著名骨伤科流派魏氏伤科历经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强调"内外并重、气血兼顾",创立了"气血为要、筋骨并重,肝肾为重、调摄脾胃,注重手法、调护平衡"的治伤学术思想.形成了集药物内治外治、手法诊治以及导引疗法等的综合疗法.结合临床病案对魏氏伤科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4.
不同地区广金钱草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对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共15个产地的广金钱草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性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技术,对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使用Popgene 1.32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分析,并使用UPGMA软件绘制聚类图。结果: 7条ISSR引物扩增出的产物共有51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样性条带为41条;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46 4,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23 8,基因流(Nm)为3.539 7。结论:广东、广西两地栽培以及野生广金钱草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距离跟地理距离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松蘑提取液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功能的影响.方法 5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松蘑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100 mg/mL、150 mg/mL、200 mg/mL).采用D-半乳糖复制衰老模型,检测小鼠脏器指数,学习记忆功能,测定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结果 模型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下降,逃避潜伏期延长;皮层和海马组织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松蘑提取液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衰老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皮层和海马中SOD、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松蘑提取液减轻了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双环套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79例。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21例,Ⅲ型42例,Ⅳ型13例。均采用关节镜下双环套技术治疗。结果术后X片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完全复位。平均手术时间45.6分钟(35~53分钟),所有患者均无止血带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两周拆线,切口均Ⅰ/甲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7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完全愈合。Lachman实验(-)79例;前抽屉实验(-)74例,4例弱阳性。Lysholm评分:术前Lysholm评分37~52分(42.7±0.3分),术后90~96分(95.7±0.56分),平均提高(53.0±0.4)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双环套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对移位和粉碎的撕脱性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费用低。  相似文献   
37.
关节镜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DDH患儿(17髋)采用关节镜治疗。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7(5.3±2.1)年。至末次随访,患儿均获得正常步态及髋关节活动度,无一例患儿出现股骨头坏死。髋臼指数由术前32.9°~51.8°(39.4°±11.3°)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9.8°~33.1°(24.8°±6.5°)(P0.001)。除1例(1髋)继发DDH外,其他患儿均获得股骨头与髋臼同心圆复位,恢复Shenton线连续性。结论采用关节镜治疗婴幼儿DDH临床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8.
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鞍区的内镜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鞍区手术提供入路及相关内镜解剖学资料.方法:本组采用15具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和1例新鲜尸头标本,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用显微镜和内镜(0°镜、30°镜),对鞍区各间隙进行解剖观察并录像.结果: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开颅可达到经典翼点入路对骨窗的基本要求,通过使用内镜不同角度的操作,可清晰的显露间隙Ⅰ、Ⅱ、Ⅲ、Ⅳ及Willis'环,尤其对重要穿通血管的显露更明确.结论: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创伤小,暴露好;而内镜在鞍区的应用可弥补手术显微镜的不足,对显微外科手术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检测4种经典型蛋白激酶C同工酶(PKC-α、PKC-βⅠ、PKC-βⅡ和PKC-γ)在正常及不同肾小球疾病患者肾组织的表达,探讨其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行肾脏病理活检确诊的肾小球疾病患者肾组织50例,其中肾小球轻微病变、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Ig A肾病及狼疮性肾炎各10例;收集6例来自肾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远离肿瘤部分、病理检查无异常的肾组织做为正常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分析4种经典型蛋白激酶C同工酶在正常及肾小球疾病肾组织的表达变化。结果:PKC-α、βⅠ和βⅡ在正常肾组织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球均有表达,PKC-γ仅表达于肾小球足细胞,在肾小管间质均无表达;各经典型PKC同工酶在肾小球疾病肾组织中表达部位与正常肾组织相同,但表达量不尽相同。结论:在肾小球疾病中,PKC-α和PKC-βⅠ可能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的潜在治疗靶点,PKC-γ可能参与足细胞生理功能的维持,不参与肾小管间质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