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74篇
预防医学   73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91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31.
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设施急诊绿色通道以来,我科对124例AMI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观察其是否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结果:124例患者在发病后2h内得到及时治疗者29例,2~6h得到及时治疗者75例,6~12h得到及时治疗者16例,>12h者4例,死亡7例。结论:AMI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实施救治可减少心肌梗死患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时间的浪费,使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次乌头碱对SD乳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及细胞膜L-Ca通道mRNA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次乌头碱,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给药后15min、30min、60min心肌细胞内钙浓度的变化,并分析次乌头碱对心肌细胞内钙浓度的作用与L-Ca通道mRNA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30-120μM/L次乌头碱引起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升高,细胞“钙超载”出现在给药后15min(P〈0.01),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但无明显的时间依赖性;60μM/L次乌头碱与心肌细胞作用5min即能增加L—Ca通道mRNA表达(P〈0.05),随着次乌头碱浓度的增加,L—Ca通道mRNA的表达也增多,但亦未表现出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结论:次乌头碱为附子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可能通过增加心肌细胞膜L-Ca通道开放数量而导致细胞内钙增加,发生钙超载,并最终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系门脉高压(PH)导致的胃黏膜病变。这种黏膜病变继发于胃壁血管损伤的非炎症性病变。我院2005年1月—2009年4月共收治27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笔者对其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黏膜病变的特点及发病机制。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上述时期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278例,均经典型病史、体征、B超及化验室检查符合PHG诊断。男214例,女64例;年龄6~79岁,平均46岁。伴上消化道出血134例占48%。1·2检查方法对以上患者均行胃镜检查。胃镜型号:O-LYMPUS G IF-Q20和130,140电子胃镜。1·3诊断标准分轻重二型。轻度PHG:胃黏膜弥漫充血,黏膜  相似文献   
34.
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ANE)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罕见的、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与流感病毒相关.其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性影像表现,有关本病的影像及临床表现国内罕见报道[1].笔者报道3例儿童ANE,分析其临床及影像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5.
近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等动物疫病频繁暴发流行,不但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如何研制并利用安全、有效的基因工程疫苗对预防和控制人兽共患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前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行盆腔螺旋CT扫描的新生儿24例,用腹窗(窗宽300HU、窗位40HU)在横轴位观察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大小、形态及位置,与5例正常新生儿盆腔CT图像比较,其发育主观评为良好、一般、差。结果:CT扫描所有病例均显示耻骨直肠肌,发育良好22例,高位畸形中2例发育一般。低位畸形中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均发育良好;中位畸形中8例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发育良好,2例括约肌发育一般;高位畸形中2例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发育良好,括约肌发育一般及发育差各2例。结论:螺旋CT可显示不同类型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位置及发育状况,从而指导临床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并能较为准确地推断预后。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盐城市美沙酮门诊病人入组时及维持治疗1年后进行检测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UREA)和肌酐(Cr)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9例海洛因依赖者MMT前ALT、AST、UREA、Cr异常率分别为35.12%、31.44%、1.00%和0.67%,男性、HCV抗体阳性是MMT前ALT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HCV抗体阳性是MMT前AST异常的危险因素。173例海洛因依赖者接受MMT 1年后ALT、AST的检测结果(tALT=2.901,P=0.004;tAST=2.836,P=0.005)和异常率(χ2 ALT=4.504,P<0.05;χ2 AST=7.268,P<0.01)均显著下降,男性、低年龄段、HCV抗体阳性及入组时ALT异常是维持治疗后ALT异常的危险因素, HCV抗体阳性也是治疗后AST异常的危险因素。维持治疗前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肝功能损害者比例较高,美沙酮维持治疗可有效改善肝损害。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一种从骨髓血凝块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简易方法.方法 采集肝素化骨髓标本7份,部分加入凝血酶以模拟血液凝固过程,并于0、8和16 h分别使用尿激酶或机械处理,分为尿激酶处理组、机械处理组、凝固未处理组及未凝固对照组.各组标本经氯化铵溶解红细胞后,分别进行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和MSC传代培养.计每组CFU-F及第0、1和2代MSC数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体外成骨和成脂肪能力.结果 尿激酶处理组样本CFU-F数平均为(33.71±23.54),接近于未凝固对照组样本(40.43±21.29)(n=7,P>0.05),显著高于机械法处理组(13±11.91)(n=7,P<0.01)和凝固未处理组(3.71±3.89)(n=7,P<0.01).储存8或16h后的标本,各组CFU-F形成能力下降,而未凝固对照组和尿激酶处理组数量仍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标本储存不同时间进行MSC传代培养,未凝固对照组及尿激酶处理组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别,但均显著高于凝固未处理组及机械处理组.各组MSC均表达CD73和CD90,不表达CD31和CD45.经特异诱导后,各组MSC均呈现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内出现亲油红O染料的脂肪滴.结论 对于已经凝固的骨髓标本而言,尿激酶预处理是分离培养MSC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定向诱导下的多向分化潜能。 方法 取6周龄GFP转基因小鼠1只,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体外培养获得GFP转基因小鼠骨髓MSCs有 限细胞系(GFP-MSCs)。取第3代GFP-MSCs进行体外多向分化诱导:成骨诱导后进行碱性磷酸酶增殖活性检测及 茜素红钙盐染色;成脂肪诱导20 d后进行油红O染色鉴定;成神经诱导6 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烯 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 GFP-MSCs经成骨诱导后AL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0 d后茜素红染色可见有橘红 色钙盐沉积;经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经成神经诱导后,细胞形态由梭形转变为星状细胞,NSE染色呈强阳 性表达。结论 GFP转基因小鼠骨髓MSCs在体外诱导下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对GFP稳定表达无影响,可以作为研 究MSCs多向分化潜能机制的一个有效示踪工具。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规范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病理取材方式,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病理信息。 方法 我们规范GBM病理取材方式为“七分法取材”,即由术者在术中对GBM瘤块的“中心、前方、后方、内测、外侧、上方、下方”共7个位置进行取材。本研究共纳入了40例经“七分法取材”的GBM患者,我们分别对各个位置取材的肿瘤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免疫组化检测7个位置取材组织的IDH1蛋白、MGMT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肿瘤中心取材的肿瘤组织100%培养出了肿瘤细胞,细胞呈长梭形、迁移快、增殖较块;T1增强像以外其他位置取材的肿瘤组织原代细胞培养成功率为60%,细胞呈圆钝形、迁移慢、增殖慢,两种细胞在细胞形态、细胞学功能上存在明显差异。IDH1蛋白在7个位置表达情况存在差异的病例为10例,比例为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MGMT蛋白在7个位置表达存在差异的病例为12例,占比为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 结论 7个位置取材的组织中均可培养出肿瘤细胞,并且IDH1及MGMT蛋白的表达也存在差异。中心取材的肿瘤组织虽能准确反映肿瘤的病理学级别,但是考虑到GBM高度异质性故需综合考虑其他位置取材的组织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才能更准确地反应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故七分法取材较传统的病理取材对GBM的病理诊断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