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患者,男性,49岁,因水肿、手足无力麻痹12 d,发现纵隔肿块6 d于2003年10月29日入院。测血压正常,四肢腱反射对称减低,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明显水肿。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蛋白5 g/L、红细胞50个/μl。尿蛋白定量12.7g/24 h。血白蛋白10 g/L,血总胆固醇  相似文献   
32.
1972年Sharp等将一组具有多种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且血清学上表现为高滴度斑点型抗核抗体(ANA)和抗核糖核蛋白抗体(RNP)抗体的结缔组织病,称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Kitridou等认为MCTD的肾损害发生率为10%-50%:而国内相关的报道少见。我们分析了本院4例MCTD肾损害的临床病理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3.
透析器复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透析器复用的态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在我国绝大多数透析中心是采用复用的。本文就透析器复用对患者的生存情况、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透析器的溶质清除、透析相关的感染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4.
2型糖尿病并发慢性肾脏病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并发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肾脏损害类型及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5例伴显性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病理类型及临床特点。根据病理表现分为典型糖尿病肾小球病(DG)组、不典型糖尿病相关肾脏病(ADRD)组、非糖尿病肾病组(NDRD)和DG并发NDRD组。 结果 DG占18.7%,ADRD占12.9%,NDRD占60.0%,DG并发NDRD占8.4%。DG的糖尿病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较高,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较高,尿蛋白量较多,GFR下降更明显。ADRD组年龄较小,体质量指数和肥胖比例较高。NDRD组多可见肉眼血尿和急性肾功能下降,对诊断NDRD有一定预测价值的因素有不伴DR、糖尿病病程小于5年、肉眼血尿、急性肾功能下降、自身免疫性疾病证据和尿蛋白量≥3.5 g/24 h且eGFR≥60 ml/min。 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CKD的肾脏病理表现多样,NDRD常见,且与ADRD和DG有差异。如2型糖尿病并发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以下任何1项:2型糖尿病病程少于5年、不伴DR、肉眼血尿史、急性肾功能下降、尿蛋白量≥3.5 g/24 h但eGFR≥60ml/min、有导致肾损害的系统性疾病证据,应考虑肾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35.
患者,男性,55岁,满族,因水肿、腹胀1个月于2009年9月2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上腹不适,腹胀.尿量减少,水肿,查尿蛋白≥3 g/L,胆红素大量,红细胞200个/μl,尿蛋白量(24 h)5.99~9.13 g,血白蛋白(Alb)14.7 g/L,AST 113 U/L,乳酸脱氢酶(LDH)665 U/L,肌酸激酶(CK)606 U/L,CKMB 40 U/L,Scr 40~49 μmol/L.腹部B超:肝大、腹水.既往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肢带型)"30余年,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近端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和肌活检证实为肌源性损害.患者2位哥哥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状与患者相同.患"寻常型银屑病"30余年.  相似文献   
36.
患者男, 65岁。因反复淋巴结肿大5年余, 肌酐升高6个月入院。患者5年前明确诊断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经历多线、多种抗肿瘤药物治疗, 包括细胞毒化疗、表观调控药物西达本胺和阿扎胞苷、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靶向CD20的利妥昔单抗和靶向CD30的维布妥昔单抗。肿瘤虽得以稳定, 但在抗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多种病毒激活(包括BK病毒、JC病毒、巨细胞病毒)及相应靶脏器损伤(多瘤病毒肾病、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通过暂停肿瘤治疗以降低免疫抑制, 并加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 血病毒载量下降, 脏器功能得以稳定。本例患者的诊治过程提示临床医师, 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 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免疫状态及病毒感染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治和预后情况,评判手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45例IE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8例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将患者分为手术(22例)和非手术组(2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预后。结果本组资料男女比2.46∶1,发病年龄(48.3±16.6)岁。35.6%有基础瓣膜疾病,先天性瓣膜疾病最常见。好发感染瓣膜依次为二尖瓣(46.7%)、主动脉瓣(28.9%)和人工瓣膜(8.9%)。常见的感染病原为链球菌(46.7%)和葡萄球菌(35.6%),感染病原中也可见部分少见及特殊类型。肾脏表现中,尿潜血和尿蛋白的比例分别为82.2%和64.4%;8例肾活检病理中,新月体肾炎3例,局灶增生性肾炎和系膜增生性肾炎各2例,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免疫荧光最常见的形式是C3沉积。手术和非手术患者基线资料、手术存活率无显著差别,但手术组肾功能恢复显著优于非手术组(P0.05),血清肌酐在术后7 d和30 d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和P0.01)。结论 IE的基础疾病和感染病原学较传统记载存在变化,IE导致肾实质损害时,新月体肾炎并非少见;适时手术有利于改善IE合并AKI患者的肾脏预后。  相似文献   
38.
患者女,65岁。因血肌酐升高(155μmol/L)2月余就诊。入院后肾脏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提示,肾小血管闭塞及肾间质纤维化,起初考虑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一部分,予瑞舒伐他汀20 mg每晚1次、福辛普利10 mg每日1次、倍他乐克47.5 mg每日1次、阿司匹林0.1 g每日1次治疗,血肌酐仍波动于200μmol/L左右。进一步完善肾组织病理刚果红染色,发现砖红色物质普遍沉积于肾小叶间动脉及入球小动脉管壁内,结合血游离轻链κ340 mg/L,血游离轻链κ/λ为10.932,肾轻链型淀粉样变诊断明确。予硼替佐米(2 mg,第1、8、15、22天皮下注射)、环磷酰胺(0.3 g,第1、8、15、22天口服)、地塞米松(40 mg,第1、8、15、22天口服)方案(BCD)化疗,每28天1个疗程,化疗3个疗程后,患者达到部分缓解,血肌酐降至180μmol/L。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LN)伴血栓性微血管病变(TMA)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型及预后。 方法 选取2000年1月-2009年2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肾活检、病理诊断为TMA的SLE病例,根据病理上免疫复合物的多寡进一步分为富免疫沉积型TMA(35例)和寡免疫沉积型TMA(25例)。回顾性分析TMA总体和2种亚型各自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特点。 结果 (1)LN中TMA的发生率为9.2%(62例/675例);表现为严重高血压、血肌酐明显升高、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预后差,死亡及终末期肾病发生率25.0%,病死率13.6%。(2)LN伴TMA血管病变根据病理上免疫复合物的多寡可分为2个亚型即富免疫沉积型和寡免疫沉积型,富免疫沉积型临床和病理表现更活跃,但对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反应优于寡免疫沉积型,二者出现死亡及终末期肾病的比例分别为8.8%和32.0%。 结论 TMA在LN中并不罕见,该类患者病情重、预后差。LN伴TMA可能存在富免疫和寡免疫沉积2种亚型,进行这种分型的意义在于二者的预后明显不同,寡免疫沉积型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反应差。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环磷酰胺(CTX)对弥漫增殖性狼疮肾炎各亚型的疗效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肾活检确诊的,接受糖皮质激素+CTX规律治疗的Ⅳ型(Ⅳ-G和Ⅳ-S亚型)或Ⅳ+Ⅴ型狼疮肾炎患者的基线Scr、尿蛋白量(24 h)、CTX剂量方案及预后情况。对各型各剂量组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患者6个月内CTX平均累积剂量为(11.1±4.1) g。以6 g和12 g为界,将6个月时的CTX累积剂量分为高(>12 g)、中(>6~12 g)、低(≤6 g)3个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Ⅳ+Ⅴ型、活动或慢性(A/C)患者完全缓解率有改善的趋势(Ⅳ+Ⅴ型:67%比40%,P = 0.314;A/C:43%比0%,P = 0.212),但未能明显改善Ⅳ-S和Ⅳ-G亚型的完全缓解率(Ⅳ-S亚型:67%比50%,P = 0.548;Ⅳ-G亚型:65% 比70%,P = 0.560)。高剂量组总不良反应高于低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比37%,P=0.224)。 结论 激素+高剂量CTX的治疗方案可提高Ⅳ+Ⅴ型及慢性病变患者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