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44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低密度脂蛋白 (LDL)环境中 ,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纤溶酶原抑制物 (PAI 1)和组织纤溶酶激活因子 (tPA)异常与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激活的关系 ,及洛伐他汀 (Lov)的改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KC ,用LDL刺激HKC ,并与Lov共孵育 ,发色底物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AI 1和tPA活性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后 ,观察HKC合成PAI 1和tPAmRNA表达 ,在共聚焦显微镜下 ,检测NF κB的表达。结果 LDL可激活NF κB的亚单位P6 5 ,使HKC培养上清液中PAI 1活性增加 ,mRNA表达为对照组的 2 .5倍。tPA活性由对照组的 6 .2 2± 0 .5 2IU/ml降至LDL组的 4 .9± 0 .11IU/ml(P <0 .0 5 ) ,mRNA表达降低 ,Lov可部分或全部逆转LDL的作用 ,甲羟戊酸可部分阻遏Lov作用。结论 LDL影响PAI 1/tPA活性及mRNA表达 ,可能和NF κB激活有关 ,Lov可通过影响NF κB的激活 ,逆转LDL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肾活检对治疗的指导意义(附10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将本院100例肾活检病例,就其临床治疗指导竟义作一简要分析。材料和方法100例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4~65岁。均在入院前及入院后进行了详细的物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各项肾功能、免疫指标,以及肾B型超声波检查等,部份病例做了静脉肾盂造影。穿刺标本均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检查,包括HE、PAS、PASM染色。83例进行了免疫荧光检查,58例进行了电子显微镜检查。病理学分类,均按WHO 1982年标准进行。根据该结果,病人在住院(或门诊)期间进行了治疗方案的制订或修改,或维持原治疗不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膜性肾病(HBV-MN)、特发性膜性肾病(I MN)和狼疮膜性肾病(LMN)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将肾活检的成人患者分为HBV-MN组(48例)、I MN组(100例)和LMN组(31例)。回顾性分析各组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用免疫组化法对部分病理肾活检行IgG亚型染色,半定量分析染色强度。结果 (1)HBV-MN组发病年龄介于LMN和I MN组之间,男性居多;LMN组女性患者居多。HBV-MN和LMN组血清补体下降显著高于I MN组。(2)HBV-MN组和LMN组系膜增生、系膜区及内皮下电子致密物出现的百分比均高于I MN组。(3)HBV-MN、I MN和LMN组IgG4占优势的百分比分别为64.7%、60.9%和9.5%,IgG3占优势的百分比分别为0、8.7%和42.9%(P<0.01)。结论 HBV-MN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与LMN组具有相似性;但其肾小球IgG亚型沉积特点与I MN相近。  相似文献   
4.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临床病理及血浆置换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评价双膜血浆置换(DFPP)清除抗GBM抗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9年10月至2010年5月确诊为抗GBM病的3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组:组Ⅰ:24例严重肺出血或急进型肾小球肾炎(RPGN)者,接受甲泼尼龙(7.5~15 mg·kg-1·d-1,3~5 d)冲击和(或)DFPP治疗,后续以泼尼松(1.0 mg·kg-1·d-1)和(或)环磷酰胺(CTX 0.1 g/d);组Ⅱ:5例无严重肺出血或RPGN者予泼尼松和(或)CTX治疗;组Ⅲ:5例就诊时已为终末期肾病(ESRD)和1例肾功能正常者未给予免疫抑制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病理特点,连续监测4例患者DFPP治疗前后抗GBM抗体滴度变化情况,计算抗体的清除率。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 35例患者平均年龄(41.06±16.55)岁,男女比例4∶3;16例(45.7%)患者表现为Goodpasture综合征;18例(51.4%)表现为抗GBM肾小球肾炎。24例接受肾穿刺活检患者中,13例(54.2%)表现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7例患者并发其他肾小球肾炎。组Ⅰ死亡7例,50%患者肾脏长期存活。与组Ⅱ相比,组Ⅰ患者入院时Scr水平、抗GBM抗体滴度、肾小球新月体比例均显著升高(P < 0.05);老年患者、贫血、入院时Scr水平高(>300 μmol/L)及硬化肾小球比例更高;入院时少尿或无尿、需要血液透析治疗、肾脏预后差更普遍。18例患者的94次DFPP治疗中,无明显出血、低血压;4例连续动态监测抗GBM抗体滴度的患者中,4~6次DFPP后抗GBM抗体转阴,中位清除率为55%。 结论 根据不同临床表现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DFPP能安全有效地清除抗GBM抗体。  相似文献   
5.
尿液蛋白质组学是体液蛋白质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溶剂沉淀法是常用的尿蛋白富集方法,综合富集效率、富集蛋白种类及重复性等因素,丙酮沉淀法效果最佳[1].但丙酮沉淀法尚缺少共识性的标准流程[2],本文从防腐剂、尿液解冻方法、丙酮沉淀时间和尿液与丙酮体积比4个方面,探讨丙酮沉淀法富集尿蛋白的影响因素,以优化尿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样本收集及蛋白富集的标准流程.  相似文献   
6.
一、慢性肾脏疾病定义和分期的简介及其意义 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NKF-KDOQI)工作组发布了慢性肾脏疾病(CKD)临床实践指南,涵盖了CKD的临床评估、分级以及危险分层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传统Tenckhoff 双涤纶套直管(直管)与鹅颈卷曲管(卷曲管)在腹膜透析(PD)时的技术生存率。 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PD中心接受PD并获长期随诊的208例患者的资料。按置入PD管形态的不同将患者分2组,比较组间的技术生存率及透析管相关并发症。 结果 置入直管者122例,卷曲管者86例。直管和卷曲管出口感染率分别为22.1%和19.8%(P = 0.786);腹膜炎发生率分别为31.1%和22.1% (P = 0.159),卷曲管组略低于直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有27例患者(13.0%)拔管,其中直管17例(13.9%),卷曲管10例(11.6%)(P = 0.680)。直管和卷曲管的中位数生存时间分别为25个月和22个月,技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03)。 结论 直管与卷曲管的出口感染率、腹膜炎发生率及技术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鹅颈卷曲管价格较高,医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透析管。  相似文献   
8.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影响系统性硬化(SS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ARF常伴有恶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国内尚未见有非恶性高血压的ARF报道.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临床表现为非恶性高血压的ARF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的SSc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肝素用于血液透析抗凝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使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剂一生给药进行血液透析,观察了26例患者294次血液透析的疗效。结果显示,使用Fragmin抗凝时,透析器重复使用平均4.5次,未见明显透析器内及透析管路凝血。  相似文献   
10.
维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病人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 (东城、宣武、朝阳区 )接受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 ,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1998年 3~ 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朝阳医院等 4家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 2 2 5例 ,血透中心工作人员及健康献血者 5 0例为对照组。分别用PCR法和高敏PCR法检测HBVDNA、HCVRNA ,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及丙肝抗体 ,并分析其与透析时间、输血、肝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2 2 5例血液透析病人中 ,HCVRNA阳性 37例 (16 4 %) ;HBVDNA阳性 3例(1 3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输血和透析时间是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因素。共有 3 0 %(3/ 99)的病人同时感染乙肝和丙肝 ,均有肝功能的损害和临床症状 ,8 1%(8/ 99)HBcAb阳性患者同时合并HCV感染。结论 血液透析病人乙肝和丙肝感染远高于对照组 ,透析时间和输血次数是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 ,HBV和HCV同时感染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