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两年来,我科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纠治房、室缺及法鲁氏三联症,术后病人恢复良好,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对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行二尖瓣置换的手术方法及步骤,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反复研究,于1993年8月,给两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施行了浅低温体外循环心  相似文献   
32.
33.
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浅代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190例临床应用。方法:用浅你 体外循环(31-35℃),维持术中鼻咽温度(32±1)℃,保持机体和心脏有效的血循环;不民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术中保持心脏空跳(40-50次/min)。置腔无层级排气装置在二尖瓣位上,有效地引排左心腔内的“气体”,避免气的发生。结果:190例病人术后无低心排量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气栓体征及症状者。术后死于肺部感  相似文献   
34.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6,自引:2,他引:94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总结1 106例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行循环者,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鼻咽温维持在(33±1)℃,均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多巴胺用量很少。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发生率0.45%,无严重心律失常,血尿发生率1.90%~3.41%。血液生化、心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均显示较传统方法好。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早期死亡率1.90%(21/1 106例)。结论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缺血缺氧损伤,避免再灌注损伤,而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5.
自1988年11月至1989年6月连续施行32例瓣膜置换术无死亡,其中单瓣置换28例,双瓣置换4例。术前心功能Ⅰ级2例,Ⅱ级4例,Ⅲ级14例,Ⅳ级12例,心胸比率0.56~0.80。降低死亡率的方法是加强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36.
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不输异体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不需增改特殊设备条件下,可使整个如心脏瓣膜替换术、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等较大的手术围术期完全不输异体血。方法:选择体重20公斤以上,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5,需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23例,采用术前采集自体血1~2次(10ml·kg ̄(-1)/次)结合术中血液稀释(麻醉后按15ml/kg采自体血),机器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抑肽酶4万KIU/kg等综合措施。与1994年1月至4月间连续23例输异体血者作对照。用t检验统计处理。结果:自体输血组围术期均不需输异体全血、红细胞和血小板。脑氧饱和度转机中与麻醉前比无显著差异(P>0.05),24小时和总的纵隔心包引流量分别减少43.06%和43.10%,平均每例节省库血1635ml、血浆205ml.瓣膜替换术者血红蛋白术后2周为109g/L、第4周为111g/L。法乐四联症根治术者血红蛋白术后1周为108g/L,第3周为112g/L。全部患者均康复,大多数不到2周出院。结论:采用这种综合方法不需增改特殊设备、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冠状静脉窦血内皮素 1(ET 1)在浅低温体外循环 (CPB)心脏跳动中和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在心肌保护中的意义。方法 将 16只健康山羊随机均分为实验组 (浅低温心跳组 )与对照组 (中度低温心停组 ) ,分别在转机即刻 ,CPB 12 0、13 0、15 0min ,测定冠状静脉窦血中ET 1含量 ,并测定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取左心室心肌组织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1)实验组在CPB中各时点相对稳定 (P >0 .0 5 ) ;对照组ET 1升高快 ,在再灌注后 3 0min达峰值 (10 5 .2 0±16.83 ) ,与转机即刻 (5 4.2 4± 11.43 )以及实验组相同时点 (5 8.48± 9.5 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2 )对照组冠状静脉血MDA、CK MB含量在再灌注后各时点高于实验组 (P <0 .0 5 ) ,SOD低于实验组 ;心肌超微结构观察对照组变化明显 ,实验组基本不变。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避免了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其良好的心肌保护可能与血浆ET 1浓度的稳定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8.
人工心脏瓣膜就象单向阀门,它能在生理位置全部代替病变瓣膜的结构和功能,自人工心脏瓣膜和瓣膜置换术问世以来,许多患者得以延续生命,心血管功能和生活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目前人工心脏瓣膜置换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心脏外科手术。世界上每  相似文献   
39.
我院自1978年11月至1988年7月施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10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组100例,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16~53岁。40岁以上20例,40岁以下80例。病程中均有劳力性心悸气喘,心衰反复发作27例,有血栓栓塞史5例,有心房纤颤史30例。病程最短3年,最长25  相似文献   
40.
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附137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避免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害,在维持心脏的血液供应及其生理活动最低限度的内环境要求下,我们在浅低温(31~35℃)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137例风心,先心二狭二闭,或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接受了这个手术方法的治疗。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心脏空跳慢跳每分钟40~50次,术中鼻温控制在32±1℃之间。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先在心脏冷停跳中置换主动脉瓣,而后在心跳中置换二尖瓣,以缩短心脏泠缺血时间,三尖瓣成形术亦在心脏跳动中施术。术后病人病情平稳,平均动脉压维持在9.5~10.5kPa(70~80mmHg)之间,多巴胺用量明显减少其使用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无低心排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严重心律紊乱者,术后死于感染和凝血机能障碍4例。本组手术死亡率2.9%(4/137)。为了排出左心腔内的积气,自行设计的左心腔无层级排气装置和主动脉灌流导流装置,术后无气栓症状和体征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