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0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9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临床上,过敏性鼻炎患者经常可出现鼻痒、畏寒、遇冷病情发作、流大量清鼻涕、打喷嚏、鼻黏膜水肿苍白等症状。中医认为,这些症状均属于寒证。根据“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过敏性鼻炎患者应使用温热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2.
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变压性眩晕及听力下降等疾病的原因有许多,但多数学者确信耳气压功能不良是主要致病因素.本实验通过人工耳咽管的应用,探讨预防和治疗飞行员耳气压功能不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3.
李琪  韩泽利  袁伟  白杨  张学渊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2):1312-1315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伴与不伴鼻息肉(NP)的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的不同疗效。方法鼻内镜手术治疗伴NP的CRS患者38例(NP组),不伴NP的CRS患者42例(sNP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观症状评分(VAS)、CT检查评分及内镜检查评分、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NP组并发症发生率(26.3%)与sNP组(19.0%)相比无显著差异(χ2=0.604;P>0.05)。术前NP组嗅觉障碍评分显著高于sNP组(F=5.517,P<0.05),其他症状评分均无显著差异。术后1 w,NP组除鼻塞外各症状评分均分别高于sNP组(P<0.05);术后1个月,NP组各症状评分仍显著高于sNP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症状均基本消失,相比无显著差异。NP组患者术前CT评分及内镜评分均显著高于sNP组(P<0.01),术后1 w、1个月,NP组仍显著高于sNP组(P<0.01);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NP组术后复发率为21.1%,显著高于sNP组(4.7%)(χ2=4.841;P<0.05)。结论伴有NP的CRS患者,鼻内镜术后较不伴有NP的患者恢复慢,并且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对乙酰氨基酚对小鼠听觉的影响。方法:健康7周龄C57小鼠40只,雌雄不分,随机分为4组:对乙酰氨基酚低剂量组(150mg/kg)、中剂量组(300mg/kg)、高剂量组(600mg/kg)及空白对照组(2ml生理盐水)。每组10只。观察每组于喂药第0、2、4、9天ABR反应阈,通过免疫荧光法观测耳蜗基膜毛细胞形态学改变,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耳蜗内淋巴液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灌胃30min后,检测小鼠耳蜗内淋巴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内淋巴中药物浓度与灌服剂量相关。对乙酰氨基酚各组随给药时间延长ABR听阈增高,中、高剂量组给药后9d的平均阈值分别为(44.75±16)dB、(50.00±11.00)d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灌服时间的延长,对乙酰氨基酚各组的免疫荧光镜显示内、外毛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结论:对乙酰氨基酚可通过血迷路屏障进入内耳,服用一定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可造成小鼠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过程中表达的变化,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活化对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免疫荧光分析技术检测ECP,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eotaxin,分析ECP及eotaxin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ECP及eotaxin蛋白在正常鼻黏膜中少量表达,术后随时间呈现如下变化规律:①术后1~2周较术前明显降低;②术后4~6周达高峰,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③术后10~12周回落,接近于术后1~2周水平。④eotaxin和ECP在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过程中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19。结论 eotaxin、ECP在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的表达动态变化与鼻腔病变的转归过程相对应。  相似文献   
36.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耳聋已经成为仅次于关节炎和高血压的常见慢性疾病。老年性听力损失与耳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掌握有关听力损失与耳病预防、发现、治疗和康复的知识,切实提高人们的爱耳、护耳意识,唤起全社会理解和关注老年人的听力健康,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7.
患者,男,34岁,2008年2月发现左额部包块,逐渐长大,无红肿疼痛,于2009年2月在外院诊断为左眼眶包块,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报告为血管淋巴细胞增生伴嗜伊红细胞侵润。2009年6月同一部位再次出现包块,逐渐长大,于2009年9月入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左侧前额部皮肤切口瘢痕,局部明显隆起,约5cm×4cm,质  相似文献   
38.
患者,女,38岁,因突发性声嘶十余天入院.患者于2002年5月突发性声嘶10 d,进行性加重,无吞咽困难、发热、盗汗.电子喉镜提示:鼻、鼻咽、口咽正常;左侧声带见白色欠光滑新生物,周围少许糜烂.查体、化验检查均未见异常.入院后在显微镜下完整钳取新生物,搔刮基底部.病理报告:声带曲霉菌伴炎性坏死.术后停用所有抗生素,给予斯皮仁诺胶囊2粒,口服,3次/d,连服5 d,喉部呋喃西林液雾化吸入,声嘶明显好转出院.一年后来院复查:声带光滑,闭合正常,声嘶及咽部异物感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顶部区域微循环障碍的听力损伤特点,建立以低上尖损伤为主的听力损伤模型,方法光化学法诱导豚鼠耳蜗顶部区域微循环障碍,常规火棉交切片观察耳蜗形态学变化,再用Madsen2250诱发电位系统记录各频率声刺激诱发的CAP和CM。结果 各频率CAP-N1潜伏期延长值、CAP阈移、CAP-N1和CM振幅下降示基听力损伤以低频较重,其血栓形成的 耳蜗顶回及第三回血管纹和螺旋韧带为主,结论 耳蜗顶部区域的局部微循环障碍可以导致低频范围为主的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鼻粘膜缝合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入选鼻中隔偏曲患者102例,均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2组,每组51例,分别为缝合组与填塞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总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缝合组的鼻部疼痛、头疼、流泪、吞咽困难、出血及睡眠障碍的VAS评分均较填塞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7 d,缝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2.16%,而填塞组为70.5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粘膜缝合可以替代鼻腔填塞,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