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0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9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不同剪切力对体外培养的豚鼠耳蜗、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用自制的流体力学装置在不同时相点、以不同剪切力对豚鼠脑、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力学作用,获得形态学图像并进行形状参数Pyx的测定分析.结果 通过胶原酶消化法可获得单层培养的豚鼠耳蜗、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于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剪切力为0.883 dyn/cm2时作用24 h未发生细胞形态改变;当剪切力增加到1.184 dyn/cm2时,作用8 h后细胞形态即开始出现顺流体方向的顺应性变化,随时间延长,变化趋势更明显.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0.267 dyn/cm2时作用24 h未发生细胞形态改变;当剪切力增加到1.069 dyn/cm2时,作用4 h后细胞形态即开始出现顺流体方向的顺应性变化.结论 耳蜗、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受到剪切力作用后其形态学不同于静态培养的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2.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重点解决部位是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这一区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中鼻甲作为OMC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功能逐渐被揭示,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发展,其手术处理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不同刺激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波形和阈值的影响.方法 对9名Nucleus 24M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分别测试电极E3,E10,E20(分别代表蜗底、蜗中、蜗顶)在不同刺激模式(MP1 2、MP1、MP2、BP 1、CG)下的EABR阈值,比较分析强度为200~255电流级(current level,CL;约阈上30电流级)刺激时各电极在五种刺激模式下引出的EABRⅢ波和Ⅴ波引出率、潜伏期及其幅值.结果 (1)Ⅲ波总检出率为44.44%,电极3,10,20的Ⅲ波检出率分别为22.22%,42.22%,68.89%,蜗顶较高(χ2=58.2,df=4,P<0.01).单极模式下的Ⅲ波检出率较高(χ2=28.5,df=4,P<0.01).(2)MP2刺激模式下Ⅲ波平均潜伏期为2.06 ms,电极3,10,20间无统计学差异(P=0.299>0.05).(3)MP1 2,MP1,MP2,BP 1,CG模式下EABRⅤ波检出率分别为96.3%,94.4%,96.3%,14.8%,33.3%,单极模式下(MP1 2,MP1,MP2)的Ⅴ波检出率较高(χ2=75.667,df=4,P<0.005).三个电极位点间无明显差别(χ2=2.600,df=2,P=0.273>0.05).(4)在蜗顶诱发EABR的电刺激阈值较低.E20和E3(P=0.001<0.01)、E20和E10(P=0.002<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单极、双极、共地模式的阈值依次升高,而单极模式MP1、MP2、MP1 2之间无统计学差异.(5)电极3,10,20的Ⅴ波潜伏期分别为4.09±0.16 ms,4.02±0.19 ms,3.70±1.21 ms,蜗顶的Ⅴ波潜伏期短于蜗中段和蜗底(P=0.001<0.01,P=0.001<0.01).刺激模式问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09>0.05).(6)EABRⅤ波振幅在电极位点间(P=0.06>0.05)及刺激模式间(P=0.093>0.05)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个体差异大,可认为蜗顶和单极刺激模式倾向于获得较大的振幅.(7)本实验同时采用了同侧和对侧记录,发现同侧记录的波形和对侧记录的波形相似,部分反而更清晰,波形分化更好,随刺激强度的下降Ⅴ波消失稍晚.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术后单极刺激下易检测出EABR波形,检出率高,波形分化较好,波幅大,而采用双极及共地模式EABR阈值较高或难以引出波形.为此,建议在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进行EABR测试时可首选单极刺激模式,从易诱发出振幅较大的波形的蜗顶电极开始,并且有可能的话进行同侧与对侧同时记录.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表达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urinic/apyrimidimicendonuclase/redox factor 1,APE/Ref-1)的重组腺病毒感染对H2O2所致体外培养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APE/Ref-1腺病毒表达载体感染48 h后,加入不同浓度H2O2(0、10、25、50、100及300 μmol/L)干预1 h,更换正常培养液后继续培养24 h,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分别检测感染后螺旋神经节细胞APE/Ref-1蛋白表达、细胞活力以及凋亡情况.结果 通过腺病毒感染实现了APE/Ref-1基因在体外培养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过表达,H2O2浓度为50~300 μmol/L时,APE/Ref-1组同对照组比较,细胞活力提高、凋亡率降低(P值均<0.01).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APE/Ref-1过表达对H2O2所致螺旋神经节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5.
原发性胆囊癌早期症状不明显 ,就诊病人又多系中晚期者 ,手术难达根治目的 ,预后也差。我院从1989年以来的 10年间收治原发性胆囊癌 16例 ,本文就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男 4例 ,女 12例 ,男女之比 1∶3。年龄 30~ 79岁 ,平均 5 1 5岁。病史最短 2月 ,最长 30年 ,1年以内者 11例。临床表现 :腹痛 14例 ,腹部包块 2例 ,伴饱胀纳差 8例 ,恶心呕吐 5例 ,发热 6例 ,黄疸 5例 ,局限性腹膜炎 3例 ,右肋缘下扪及肿大胆囊 3例 ,质硬包块 2例。B超报告 15例中 6例合并胆囊结石 ,3例合并胆总管结石 ,1例胆囊及肝内外胆管均有结石。合并胆结石…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测定豚鼠耳蜗内淋巴液中阿霉素(adriamycin,ADM)含量的方法,为进一步探讨耳毒性物质在内耳中积聚浓度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选取12只健康豚鼠,静脉注射ADM,24小时后快速处死动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检测豚鼠耳蜗内淋巴液阿霉素含量。结果豚鼠耳蜗内淋巴液中ADM浓度在2.56~1398.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n=10);内淋巴液中ADM的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6.3%,相对标准差(relativestandarddeviation,RSD)为2.61%;最低检测限为:1.9ngml。结论HPLC法灵敏度高,可以准确地测出豚鼠耳蜗内淋巴液中ADM的含量,适用于静脉给药后ADM在耳蜗内淋巴液中积聚浓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27.
电子喉镜在1 750例鼻咽喉疾病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进一步了解电子喉镜在鼻咽喉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entaxVNL-1530T电子喉镜对1750例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结果 发现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患者364例;发现咽喉部异物患者97例并摘除;对118例鼻衄患者进行准确止血;对77例其它疾病患者进行诊治。结论 电子喉镜在鼻咽喉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用途。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鼓膜穿孔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可能变化特征与规律,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鼓膜穿孔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①选择12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个序列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损伤后1、4、6、8、10 d组,每组动物20只。③RT-PCR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bFGF mRNA在鼓膜的表达。结果①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bFGF mRNA的表达,定位于上皮下结缔组织层,且急性穿孔组有时效性。②RT-PCR方法检测鼓膜穿孔后 bFGF mRNA的表达规律,同样具有明显时效性。③bFGFmRNA的积分光密度值急性穿孔组与正常对照组bFGF mRNA的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①bFGF mRNA在急性穿孔后的鼓膜上有明显表达,表明其在急性穿孔鼓膜的愈合过程中可能意义重大。②bFGF mRNA在急性穿孔后鼓膜上的表达具有时序性,为医疗干预时机的选择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依据。  相似文献   
29.
患者女性,2岁半。足月顺产,生长按序。出生后6个月开始腹胀并逐渐加重,比同龄儿童腹围大,身体却瘦小,饮食与二便均正常。曾在县、地、省级多所医院求治,按“腹水”、“结核性腹膜炎”使用多种药物治疗均无效。近2月来腹胀加重,当地腹穿一次抽出血性液体,于1996年5月12日入院。查体:发育正常,消瘦明显,体重16kg,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全腹膨隆如蛙状,腹围65cm,肝脾肋下未及,腹壁软,未们及包块,卯诊全腹均呈油实音,肠鸣音弱。化验:RBC2.21×10~12/L,HB59g/L,TP47g/L,AL32g/L,TBIL及SGPT正常。B超,…  相似文献   
30.
患者,男,42岁。因大、小便困难1年,外院疑为直肠占位性病变转入我院。直肠指检:距肛门4cm处肛管前壁可扪及鸭蛋大小、质地不均、左侧柔软且边缘不光滑、右侧质韧、与坐骨支境界不清而较固定之包块,直肠粘膜完整,指套未染血迹。B超示膀胱直肠间隙可探及约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