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10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0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的 研究微小核糖核酸34a(microRNA-34a,miR-34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确定转移相关基因2(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2,MTA2)是否为miR-34a调控的下游靶基因,探讨膀胱癌中miR-34a与MTA2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8对膀胱癌根治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来源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膀胱癌患者。Real-time PCR检测miR-34a和MTA2在组织中RNA的表达情况;荧光素酶实验鉴定MTA2是否为miR-34a下游靶基因;膀胱癌细胞株T24及UMUC3中转入miR-34a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免疫印迹实验检测MTA2的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表明,膀胱癌组织中miR-34a呈低表达,并且与肿瘤分期有关(P〈0.01);MTA2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MiRanda、Mirwalk、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34a与MTA2的mRNA有结合位点,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MTA2可能是miR-34a的潜在靶基因。转染miR-34a后,分别检测MTA2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发现MTA2蛋白受到抑制,mRNA表达不受影响。结论 miR-34a在膀胱癌中可能通过作用于其潜在靶基因MTA2而发挥抑癌基因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入组149例应用顺铂或蒽环类方案的恶性肿瘤患者.全部入组患者分为中致吐性化疗组,即顺铂≤50 mg/m2或多柔比星≥40 mg/m2(或吡柔比星≥40 mg/m2或表柔比星≥60 mg/m2),高致吐性化疗组,即顺铂≥60 mg/m2.患者连续化疗2个周期,化疗前分别应用帕洛诺司琼和格拉司琼,如第1周期应用试验药物(帕洛诺司琼),则第2周期应用对照药物(格拉司琼),反之则相反.对比患者应用试验药物的化疗周期(试验组)与应用对照药物的化疗周期(对照组)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预防急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中致吐性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72%、48.00%,高致吐性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5.76%、52.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53,P=0.695x2=0.924,P=0.337).预防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中致吐性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9.42% 、4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3,P=0.031);而高致吐性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7.29%、28.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56,P=0.328).第24小时至第5天呕吐次数的比较:中致吐性试验组中位数0.0次、对照组1.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65,P=0.005).试验、对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程度也较轻.结论 帕洛诺司琼预防中、高致吐性化疗引起的急性及延迟性呕吐疗效确切,特别是在预防延迟性呕吐方面,帕洛诺司琼优于格拉司琼,且帕洛诺司琼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3.
发生于肾脏的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十分罕见,在肾脏上皮性恶性肿瘤中其发生率不足1%,分化不良,预后差.我院2011年10月收治1例肾脏原发小细胞性NEC,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35.
中国空气颗粒物污染改善背景下的人群健康收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空气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空气颗粒物对我国人民健康危害巨大。我国政府曾在若干次重大活动期间,实施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获得了短期的空气颗粒物污染改善状况,并在2013和2018年分别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期明显改善我国空气质量。2017年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收尾阶段,全国74个主要城市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地区空气颗粒物浓度显著下降,但相关健康影响研究正在起步阶段。基于上述背景此文汇总了近期国内有关研究,就我国空气颗粒物污染短期和长期的改善背景下人群健康收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6.
肺内病灶的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部病灶诊断对临床和影像学一直是个难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快捷准确的诊断方法。现将我院自200年开展该项检查以来作为8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海王替吉奥片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的常规方案阳性对照研究,将177例患者按2:1分别入选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22例患者给予替吉奥片40mg/m2,2次/d,连续口服21d;顺铂60mg/m2,静脉滴注,于化疗第8天开始使用;每35天为1个周期,共2~6周期。对照组55例患者给予亚叶酸钙200mg/d,静脉滴注,于化疗第1~5天使用;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滴注4~6h,于化疗第1~5天使用;顺铂60mg/m2,静脉滴注,于化疗第1天开始使用;每28天为1个周期,共2~6周期。结果入组177例患者中,进入全分析集(FAS分析)试验组122例,对照组55例;符合方案集(PPS分析)试验组99例,对照组44例;安全性分析试验组122例,对照组55例。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的两组中位至肿瘤进展时间(mTTP),按FAS分析,试验组为21.0周(9.0~33.0周),对照组为9.0周(6.0~21.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PPS分析,试验组为22.0周(13.0~34.0周),对照组为12.5周(8.0~24.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试验组63.93%,对照组67.27%)、腹泻(试验组19.67%,对照组7.27%)、便秘(试验组13.93%,对照组5.45%)、食欲不振(试验组1.64%,对照组5.45%)等消化道症状及脱发(试验组9.02%,对照组10.91%)、口腔炎(试验组5.74%,对照组7.27%);除试验组腹泻发生率相对高(P=0.0446)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或Ⅳ度临床症状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试验组8.20%,对照组10.91%)、腹泻(试验组4.10%,对照组1.82%),两组Ⅲ或Ⅳ度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海王替吉奥片联合顺铂用于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疗效优于传统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方案,其耐受性好,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德州市2011年各种疫苗引起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点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报告的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德州市2011年共报告593例AEFI,其中一般反应占99.32%,异常反应占0.68%;其中≤1岁儿童占62.06%,男女性别比为1.48:1。77.91%的AEFI发生在接种后24h内。[结论]今后仍需不断提高AEFI监测系统的及时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39.
患者男,57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入院,患者平素偶有胸闷、气短。化验室检查正常。胸部CT平扫:右肺上叶前段见一类圆形大小约1.8cm×1.3cm结节,密度均匀,边界欠规整,部分与前胸壁相连,局部见胸膜肥厚,病灶周边见毛刺征及晕征,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2);CT增强扫描:结节周边呈环形强化,中心轻度强化,CT值为21  相似文献   
40.
微创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复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微创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复术在减少下睑袋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微创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复术将结膜切口改为1~2个小切口,手术路径:切开结膜→进入眶隔后→切除眶脂肪→缝合切口改为切开结膜→进入眼轮匝肌下间隙→找到和打开眶隔膜→切除眶脂肪。临床应用187例,均为先天性或年龄性下睑袋。结果:术后早期复诊93例患者,14例出现皮肤紫斑;远期随访59例,除3例(5.1%)下睑袋改善不明显外,其余效果佳(94,9%)。无其它并发症。结论:术前仔细检查,了解下睑袋的畸形特点,采用微创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复术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