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10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0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细胞死亡调节因子(GRIM-19)蛋白在肾脏透明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阐明GRIM-19在肾脏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抑癌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1例肾脏透明细胞癌组织和7例正常肾组织GRIM-19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4例正常肾组织和8例肾脏透明细胞癌组织中GRIM-19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GRIM-19蛋白在肾脏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2.3%(11/21),在正常肾脏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00%(7/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分级Ⅰ、Ⅱ和Ⅲ级的肾脏透明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6/6)、40%(4/10)和20%(1/5),三种病理分级GRIM-19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T-PCR检测GRIM-19基因在肾脏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2.5%(5/8),在正常肾脏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00%(4/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GRIM-19在肾脏透明细胞癌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下降,并与其病理分级存在明显的关联性,提示GRIM-19蛋白可能在肾脏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92.
重型肝炎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目前治疗效果不理想,尚无满意的疗法。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膦甲酸钠具有抑制乙肝病毒DNA聚合酶的作用,对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疗效。我们应用膦甲酸钠治疗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本组30例均为1998年12月、2000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20~55岁,平均35.4±9.9岁。包括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和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1.2 治疗方法 膦甲酸钠(可耐)注射液由连云港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每瓶2.48/100ml。在应用抗生素、门冬氨酸钾镁、促肝细胞生长素、肌苷及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应用膦甲酸钠;方法:膦甲酸钠2.4g 10%GS 100ml静滴,每日1次,连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析泌尿系患者感染大肠埃希菌及尿肠球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及耐药性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泌尿系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经琼脂平板法培养分离的大肠埃希菌124株,尿肠球菌68株,采用K-B法对分离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并测序,分析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结果 K-B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耐药率分别为:诺氟沙星24.20%、氧氟沙星14.52%、环丙沙星8.87%、阿米卡星16.94%、美罗培南0.81%、亚胺培南1.61%、庆大霉素61.29%、四环素32.26%;PCR扩增IMP(587bp)基因、TEM(535bp)基因、CTX-M-1(891bp)基因、SHV(305bp)基因、NDM-1(287bp)基因、aac(3)-Ⅱ(237bp)基因、ant(3″)-Ⅰ(284bp)基因、aac(6′)-Ⅰ(394bp)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68%、60.48%、40.32%、11.29%、4.03%、46.77%、29.03%和50.81%。尿肠球菌耐药率分别为:诺氟沙星64.70%,氧氟沙星61.77%,环丙沙星57.35%,四环素58.82%,、氯霉素47.06%,庆大霉素75.00%,红霉素66.18%,利福平47.06%,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敏感;PCR扩增ant(6)-Ⅰ(460)基因、aac(6′)-Ⅰ(394bp)基因、aph(3)-Ⅲ(370)基因、efm(1090)基因、efa(940)基因、ermB(920)基因、tetM(770)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7.35%、73.53%、32.35%、60.29%、51.47%、36.76%和8.2%。结论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尿肠球菌除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敏感外,对其它常用抗生素耐药性也较高,且耐药性与耐药基因分布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泌尿科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耐药基因检测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比例将会逐步升高。考虑到多数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肿瘤分化程度好、病变局限和对孕激素治疗有效等特点,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式逐渐受到重视。文章就此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5.
牡丹叶治疗原发性痛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牡丹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尝试建立其可能的"药物-核心成分-关键靶标-主要通路"的网络药理研究模式。方法:针对牡丹叶中15个入血成分,利用中药整合药理学计算平台建立牡丹叶调节疾病的候选靶标网络图,再根据网络拓扑特征参数值筛选出牡丹叶治疗疾病的关键靶标名称及其所参与的通路,并最终绘制出"药物-核心成分-关键靶标-主要通路"多维网络关系图。结果:预测实验表明,15个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约为299个,共涉及主要通路20条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结论:牡丹叶可能通过作用于镇痛、解痉、抗炎、激素调节以及免疫调节等相关的蛋白靶点和通路起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于浩  李莉  刘伟红 《工企医刊》2013,26(1):92-93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学生过渡为医师的关键性学习阶段,是为其今后成为优秀医生打下扎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重要阶段临床带教医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而大多数的教学医院最直接的临床带教任务由年青的住院医师担当,本文就以年青医师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的作用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三乙醇胺乳膏治疗皮肤溃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单盲及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选取年龄为18~65岁皮肤溃疡的患者,按试验组和对照组2:1分配,总共120例。试验组使用三乙醇胺乳膏,对照组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观察溃疡愈合率、上皮形成率、肉芽生成率等指标,观察期为4周。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改善。治疗4周时,试验组80例,完成76例;对照组40例,完成38例。痊愈率:试验组为71.05%,对照组为34.21%,P=0.0002;上皮形成率:试验组为66.25%,对照组为37.5%,P=0.0035;肉芽生成率:试验组为85%,对照组为50%,P=0.0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三乙醇胺乳膏在溃疡愈合率、上皮形成率、肉芽生成率等方面优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的对照组,是治疗皮肤溃疡一种较好的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98.
目的体外构建HEV ORF3蛋白融合His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及其初步鉴定和蛋白表达。方法从1例男性31岁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离HEV RNA,逆转录合成cDNA,特异性引物扩增HEV ORF3片段,将其定向连接到pcDNA3.1(-)-His真核表达载体中,经抗生素筛选后,酶切及测序鉴定其序列正确性。采用提取质粒转染HepG2细胞,培养96 h后裂解细胞,采用抗His-Tag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结果从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成功分离出I型HEV RNA,经抗生素筛选、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pcDNA3.1(-)-HEF3-His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HepG2细胞,经Western blot检测显示15 kDa位置有明显融合蛋白条带。结论成功构建了HEV ORF3与His标签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HepG2细胞后鉴定其工作良好,为后续HEV ORF3蛋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
摘要:目的 了解淮安市城区2型糖尿病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调整糖尿病人群高血压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4年,采取两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淮安市城区抽取 5个社区,对抽中社区纳入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人群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1 987例,检出1 065例合并患有高血压,患病率为53.6%。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 P<0.05)。男女患病率都有随年龄增大而升高趋势。各年龄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所占比例最大,各级高血压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比例都接近或超过5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增加、BMI指数升高,中心性肥胖、常吃蛋类(5~7 d/周)、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家族史和总胆固醇(TC)升高。结论 淮安市城区2型糖尿病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应加强糖尿病人群超重或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常吃蛋类(5~7 d/周)、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家族史和血脂异常(尤其是总胆固醇升高)等危险因素管理,从而有效降低糖尿病人群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价国产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安全性和疗效,并与进口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进行对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受试者分别接受国产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得宝松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6,9周,选择一处无破溃皮损作为观察的靶皮损,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本临床试验共入组病例144例,完成试验病例133例,其中对照组64例,试验组69例.试验结束时FAS分析临床疗效有效率(对照组为61.11%,试验组为65.28%,x3=0.27,P=0.6071)、痊愈率(对照组为2.78%,试验组为0.00%,P=0.4965)提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相当,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试验组共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8).结论国产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安全有效,与得宝松相当.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home - made and imported (diprospan) compound betamethason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keloid and hypeiplastic scar. Method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blind, positive-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clin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Patients with keloid or hyperplastic scar were divided into test and control groups to receive intralesional injection of compound betamethasone made in China and Schering-Plough Labo N.V. Belgium, respectively. A lesion without ulceration was selected as the target les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symptom and signs of patien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reatment (DO), on day 21 (D21), 42 (D42) and 63 (D63)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treatment. Results A total of 144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nd 133 patients, including 6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69 in the study group, completed the trial. The improvement rate was 61.1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65.28% in the test group (x2 = 0.27, P = 0.6071), and the cure rate was 2.78% in the control group, 0.00% in the test group (P =0.4965), indicating tha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iciency between the domestic and imported injection (P> 0.05). There were 3 (4.17%)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 in the test group, an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noted in the occurrence of side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2448). Conclusion The local injection of domestic compound betamethasone shows a favorable efficacy and safety, which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diprospan, in the treatment of keloid and hyperplastic sc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