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10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0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 研究云南萝芙木Rauvolfia yunnanensis根中的吲哚类生物碱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明确该植物抗菌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RP-C18、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及文献参数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评价。结果 从云南萝芙木根醋酸乙酯部位共分离得到20个吲哚类生物碱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维诺任碱(1)、霹雳萝芙木碱(2)、四叶萝芙木新碱(3)、萝加灵(4)、西特斯日钦碱(5)、缝籽木醇(6)、柯楠醇(7)、二氢柯楠醇(8)、毛茶碱(9)、异毛茶碱(10)、佩立任碱(11)、10-羟基-16-表-花菊醇(12)、育亨宾(13)、降马枯星碱B(14)、洛柯碱(15)、阿枯米定碱(16)、去乙酰阿枯米灵(17)、利血平(18)、哈尔满碱(19)、梅林诺宁F(20)。其中化合物20对白色念球菌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为3.12μg/mL,与临床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的MIC值相同。化合物111对大肠杆菌,化合物111320对枯草芽孢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MIC值为6.25~12.50 μg/mL,活性与植物源抗菌药物小檗碱相当。结论 化合物20为首次从萝芙木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81316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部分单体化合物表现出潜在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成人EB病毒性肝炎是具有独特临床表现与诊疗规律的肝炎类型,目前临床诊疗规律及中医研究均较少。[方法] 本研究以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成人EB病毒性肝炎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总计筛查患者149名,符合纳入标准者44名,平均年龄24.5岁,男女比例23:21,发病时间规律不明显。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乏力、淋巴结肿大等是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抗EB-IgM是诊断EB病毒感染的最常用病原检查,敏感性高于传统嗜异凝集实验。EB病毒性肝炎的肝损害特征与常见病毒性肝炎相似,均为肝实质炎症损害,但乳酸脱氢酶(LDH)的升高更为突出,同时多伴有轻度胆汁淤积;异形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及CD8+T细胞升高是主要的血细胞变化特征。肝脾增大,尤其是脾脏增大较为常见(31/44)。支持治疗及保肝治疗是基础治疗,部分患者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以出现病毒感染的慢性化及重型化。本组患者痊愈5例,好转37例,未愈1例,恶化1例。该组患者平均病程24 d,平均住院时间15 d。[结论] EBV是值得重视的肝损害病原。本组成人EB病毒性肝炎缺乏季节特征。除肝功能异常外,发热、淋巴结(或扁桃体、脾脏)肿大、淋巴及单核细胞异常升高是常见表现。其中,异形淋巴细胞升高与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具有特殊提示价值。EB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适应症、疗程及中远期疗效仍欠明确,重症倾向患者使用抗病毒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EB病毒性肝炎中存在慢性化病例,其长期预后仍不明确。EB病毒性肝炎具有典型的中医温病传变特征,可参照卫气营血传变理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开展治疗。中医药在改善消化道症状,加快肝功能的恢复并稳定退热方面显示出一定疗效。EB病毒性肝炎的诊疗规律仍欠清晰,需要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套囊压力监测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17例患者为研究组,对其气管插管机械性通气的患者应用套囊压力检测,同时选取麻醉科以及急诊室患者24例,分为两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12例患者,采用指着捏感法和固定气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当气管黏膜承受压力值在20 cmH2O,囊内的容积为(4.51±1.23)ml;(2)15例气道峰压在30 cmH2O以下无漏气现象发生,其余2例有少量漏气;对照A组体内套囊内压力为(77.22±22.65)cmH2O,套囊内容积为11.25mL,体外套囊内充气11.28 mL时,套囊内压力为(22.13±9.63)cmH2O,拔出插管时黏膜的压力(53.12±5.54)cmH2O;对照B组向套囊注15mL气体,体内套囊内压力(99.55±12.65)cmH2O,体外套囊内压力(34.34±11.65)cmH2O,拔出插管时黏膜压力(64.86±11.75)cmH2O。结论:建立人工气道后,应用套囊压力计对气管内压力进行监测,能预防和避免气道黏膜受到损伤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鼠尾草酸预处理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引起的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个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灯盏花素组、鼠尾草酸180 mg/kg鼠尾草酸90 mg/kg组、鼠尾草酸45 mg/kg组。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 d,末次给药后,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观察鼠尾草酸预处理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引起的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结果:鼠尾草酸180 mg/kg组能明显缩小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性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鼠尾草酸90 mg/kg组能明显改善大鼠神经损伤症状,缩小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Time,ATPP),降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鼠尾草酸45 mg/kg组能延长ATPP,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此外,血常规结果显示,不同剂量鼠尾草酸预处理对MCAO大鼠的的各项生理指标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鼠尾草酸预处理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引起的局灶性脑缺血的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6.
正患者女,77岁。入院前8h突发胸闷胸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症状反复发作,周身乏力,夜眠差,来我院就诊。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Ⅱ,Ⅲ,avF,V3r-V5r,V7-V9导联ST段抬高约0.5mv,Ⅱ,Ⅲ,avF见q波。以急性心肌梗塞收入院。高血压病史20年,最高血压180/110mmH g。平素未规律服药。血压在150/90~100mmH g左右。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血压140/90mmH g,心率46次/min,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心前区胸骨左缘3~5肋间  相似文献   
67.
患者女性,72岁。以“反复咳嗽,喘息发作7个月,加重1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少量双期哮鸣音。血、尿常规,生化全套,肿瘤放免均未见异常,行抗炎止咳平喘治疗有效。CT所见:右肺中叶支气管于开口处截断代之以团状软组织密度影。右肺下叶各段支气管分支不清并有不同程度狭窄,相当于右肺下叶内基底段见尖端指向肺门之“长梭形”软组织密度影,内见支气管气像。右肺中下叶透过度增强。CT诊断:右肺中心型肺癌并右肺下叶不全不张,右肺中、下叶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镜所见:右主支气管入口成三角形,粘膜增厚,气管环不清。右肺…  相似文献   
68.
内眦赘皮与重睑成形同期手术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索适合同时行重睑成形术和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新方法。方法 根据内眦赘皮深部眼轮匝肌结构上的异常特点,遵循内眦赘皮的上睑(倒向性内眦赘皮除外)内侧睑缘处皮肤短缺和尽量减少局部皮肤瘢痕的原则,设计适合同时行重睑成形术的新内眦赘皮矫正术(反Stallard法)。结果 临床应用86例,进行了为期6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的重睑为稳定性平行型重睑,内眦已完全或大部分开大,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此内眦赘皮矫正术能够充分矫正内眦部结构上的异常,而且适合与重睑成形术同期施行,是一种效果稳定,结果满意的术式。  相似文献   
69.
应用皮肤皱缩缝合技术行垂直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减少乳房缩小整形术所导致的切口瘢痕。方法 在做乳房缩小整形术时 ,在乳房下皱襞处不做切口 ,仅保留乳晕周围和乳晕下垂直切口 ,对乳房进行悬吊和塑形 ,而对乳晕下多余的皮肤和较长的皮肤切口 ,应用皮肤皱缩缝合技术进行缝合 ,利用组织的弹性 ,使其在手术后自动逐渐展平。结果 共为 13例患者实施了垂直切口的乳房缩小整形术 ,术后切口皆一期愈合 ,无血肿、感染、皮肤或乳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 ,除 3例巨乳合并乳房严重松垂者半年后需再次对下皱襞处多余皮肤进行小的修整外 ,其余患者术后乳房和垂直切口形态满意。结论 垂直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设计、操作简单 ,容易掌握 ,效果恒定 ,在保证乳房缩小整形良好的乳房形态的同时 ,避免了在乳房下皱襞处的切口 ,是一种较好的乳房缩小整形术式。  相似文献   
70.
2000年南京市肺癌死亡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时间序列分析对南京市1981~1995年居民肺癌死亡率(1/10万)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南京市肺癌死亡率2000年将达到51.2/10万。该方法在处理这一类资料有明显的优点,在拥有诸如TSP这样优秀软件时,不失为一种先进的分析资料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