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41.
目的探究神经连接蛋白1(NL1)在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和实验组(n=30),每组再等分为3 d、7 d、14d、21 d和28 d亚组。假手术组行T9-11椎板切除术,实验组用Allen打击仪(10 g×25 mm)制造T10脊髓损伤模型。术后相应时间点行BBB评分,Golgi-Cox染色观察损伤中心上端脊髓白质树突及树突棘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L1在损伤中心上端脊髓白质中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实验组各时间点BBB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脊髓白质树突逐渐减少,树突棘密度逐渐降低(P0.001);NL1于损伤后3 d开始升高,至14 d时达到峰值(P0.05)。结论 NL1在脊髓损伤后自发性升高,但不足以诱导突触再生。  相似文献   
242.
兴奋毒性神经损伤学说的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兴奋毒性损伤学说是中枢神经疾病与损伤时神经元死亡的重要机制之一。近年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兴奋性氯基酸的兴奋毒性作用还与γ-氨基丁酸、神经胶质、谷氨酰胺等密切相关,而且除经典的兴奋性氨基酸离子型受体外,还有代谢型受体也参与了兴奋毒性作用。由此提出了弱兴奋毒性作用和间接兴奋毒性作用等概念。  相似文献   
243.
目的:观察体外转录调控因子Shh对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效应,探讨其在脊髓损伤中可能的应用。方法:以一定含量的Shh处理原代和传代的脊髓神经干细胞,分别在接种细胞后的第2,4,6天计数神经球的形成情况;并用胎牛血清作分化诱导剂,观察Shh中干细胞球的分化情况,8d后,免疫组化双标鉴定并计数神经微丝-200(NF-200)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的比例,对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作统计学分析。结果:Shh(5~50nmol/L)在体外可以促进胎鼠脊髓原代和传代的神经干细胞增殖,且表现为剂量依赖性,Shh(50nmol/L)的增殖效应几同bFGF(20μg/L);增殖的细胞可分化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其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同bFGF组的分别为64%∶36%和63%∶37%。结论:Shh(5~50nmol/L)在体外可以剂量依赖性的促进胎鼠脊髓原代和传代的神经干细胞增殖,且增殖的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其分化细胞的趋向类似于bFGF组。  相似文献   
244.
脊髓损伤的修复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脊髓损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危重疾病。脊髓损伤患者给社会及家庭带来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也是极其严重的。因此,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成为了目前世界各国科研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目前研究的成果认为:脊髓损伤后限制神经轴突生长或再生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一是神经营养因子和支持引导神经生长的基质成分缺乏;二是脊髓断端产生的囊腔和瘢痕组织以及一些抑制性生长因子等抑制轴突生长。近年来,围绕这两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特别是在脊髓移植治疗、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阻断抑制性因子的作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的实验结果令人鼓舞,为截瘫患者燃起了希望。  相似文献   
245.
脊髓损伤实验模型的研究概况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脊髓损伤防治与再生修复是当今神经科学的重大难是和研究热点,其突破的基本前提是建立理想的实验模型。自Allen首次建立脊髓打击伤模型以来,脊髓损伤模型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动物模型总体上可达到不完全损伤、完全性损伤互横断性损伤的要求,基本能反应临床脊髓损伤实际。根据致伤因素、方法的不同,脊髓损伤模型可分为脊髓挫伤、脊髓压迫损伤(背侧压迫、腹侧压迫和纵向压缩损伤)、可调控的挫伤、缺血再灌流损伤、横断损伤、化学损伤和脊髓火器伤等模型。这些脊髓损伤模型的制作原理、方法及特点各有不同,应根据具体研究目的的重需要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246.
目的 利用新型神经再生小室模型探讨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促进周围神经电生理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用自行研制的梭形双通道桥接管桥接36只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根据梭形管的两支管内注入的药物不同将动物随机分为A组(两支管内均注入几丁糖凝胶)、B组(一侧支管内注入几丁糖+NGF,另一侧支管内注入几丁糖+NGF+CNTF)和C组(一侧支管内注入几丁糖+CNTF,另一侧支管内注入几丁糖+NGF+CNTF)。于术后8,12周对再生神经的大体形态、组织病理学进行观察,并对术后12周的再生神经行皮质感觉诱发电位(CSE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及神经传导速度(CV)测定。结果 A组两支管内再生神经纤维组织形态学及电生理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注入NGF+CNTF侧再生纤维粗细均匀,排列整齐,明显优于对照侧,CSEP、CMAP的潜伏期短、振幅高、传导速度快,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F与CNTF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功能的恢复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47.
目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干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在神经发生、细胞迁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作为电突触的缝隙连接易受到电磁力学的影响。实验拟研究磁场对大鼠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缝隙连接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1/10在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应用13E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离体培养,同时应用磁场方向与培养皿底面垂直的恒定磁场处理。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缝隙连接蛋白32(Connexin32,Cx32)的变化。结果:显微镜下,没有磁场处理的脊髓神经干细胞Cx32表达非常明显,而在同样时期培养神经干细胞经过磁场处理后,Cx32的表达减少了,神经球和数量也有减少的趋势。结论:外加磁场影响缝隙连接的表达可能遵照霍尔效应原理。同样,中枢神经系统中,生物电磁场可能如同电磁泵样调节着缝隙连接通讯,以适应神经发育、细胞迁移、细胞的同步化等活动。这可能是早期神经干细胞以及成年时星形胶质等细胞缝隙连接工作的重要原理。  相似文献   
248.
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从胚胎脊髓组织中分离、培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和单克隆培养的方法获得大量细胞克隆并对其进行诱导分化,同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上述克隆及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脊髓分离的细胞克隆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呈Nestin抗原阳性;对其诱导后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结论所获得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是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249.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应用对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孕14dSD大鼠,收集胎鼠大脑皮质NSCs,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传代培养,取P3代细胞,分别加入200μg/LVEGF和(或)20μg/LbFGF进行诱导分化,并设对照组(不加VEGF和bFGF),7d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巢蛋白(Nestin)、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从胎鼠大脑皮质中分离的细胞在体外悬浮生长,形成致密的球形细胞团,传代后能形成新的细胞球,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球nestin表达阳性。诱导分化后的细胞部分表达β-tubulin-Ⅲ,部分表达GFAP。与对照组比较,VEGF和(或)bFGF均可使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比例增加,其中VEGF+bFGF联合作用后NSCs的β-tubulin-Ⅲ阳性率(80.3%)最高,GFAP阳性率(18.6%)最低。bFGF作用后NSCs的β-tubulin-Ⅲ阳性率(60.4%)和GFAP阳性率(38.5%)与VEGF作用后(分别为60.3%、38.7%)比...  相似文献   
250.
目的通过介绍1例从事科技工作的焦虑性神经症求助者的咨询案例,探讨焦虑性神经症的个性化治疗方法及Superlab多导生理-心理数据对焦虑性神经症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检测结果,再结合Superlab多导生理仪器检测得到的各项生理指标,综合分析求助者的表现属于焦虑性神经症。咨询师针对求助者具有丰富的医学背景、性格内敛以及非常强的自我控制力等特点,采用符合求助者个性的儒家自省、积极情绪和眼动放松治疗方法,关注缓和家庭矛盾与眼动调节反馈作用,从认知、情绪、行为上对求助者进行干预和心理咨询。结果求助者咨询前后症状除容易惊醒无明显改变外,其余症状均消失。进一步了解得知,求助者父亲每日起夜4次,为防止父亲摔倒,求助者晚上要在父亲起夜时起床帮助,因此无法熟睡。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减分率为88.23%,属于痊愈。求助者咨询前后SCL-90检测结果总分从161分降为111分(常模为160分),阳性项目从52项(常模少于43项)减为24项,焦虑项目分值下降明显,从25分减为13分,回归常模,敌对分也从14分下降为7分。求助者咨询前后呼吸、脉搏、心电波幅等改变不明显,但皮电下降明显。咨询前求助者心电静息状态下低频/高频(LF/HF)为1.300。咨询后,下降为0.274。结论个性化的反省结合眼动治疗可以有效、快速地缓解高知人群的焦虑性神经症,且Superlab多导生理-心理数据可对焦虑性神经症的治疗起到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