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建立环磷酰胺(CTX)预处理脐血移植(UCBT)小鼠模型,并探讨预处理后骨髓龛位腾出的特点和机制。方法:分别以100,200,380mg/kg3种剂量CTX腹腔注射BALB/c小鼠,检测注射后1周内外周血象、髓髓及外周血CD34^ 细胞含量、骨髓细胞凋亡及病理学改变。用C57BL/6鼠脐血(FNPB)作供体移植经“致死量“CTX预处理的BALB/c鼠,动态观察移植后受鼠存活状况、植入水平、造血与免疫功能恢复及移植物抗宿主病(CVHD)情况。结果:在CTX处理后3-4d内,骨髓造血细胞损伤渐加重,血窦结构紊乱,细胞碎屑弥漫分布,外周血与骨髓CD34^ 细胞水平进行性降低至最低值,下降的速度和程度与CTX剂量呈正比。骨髓细胞凋亡发生率的峰值出现在第1天,第3天恢复正常。FNPB移植能明显提高受鼠存活率,重建部分造血与免疫功能,未见明显GVHD表现,并在受体内检出供体细胞的植入。结论:成功建立CTX化疗预处理小鼠脐血移植模型。干细胞占据的龛位是要化疗预处理后4d逐渐完成腾空,凋亡是参与此过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2.
大、小鼠管状线虫是我国标准化实验动物清洁级大、小鼠应排除的寄生虫,而实际工作中发现:清洁级大,小鼠经常单纯性感染管状线虫。这严重地影响了清洁级大、小鼠的质量,史克肠虫清(阿苯达唑)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在药量达100mg/只大鼠(10只小鼠),溶于250ml饮水中让自自由饮水3d,每隔2周一次,连续3次时,既可达到驱虫作用,也不影响种鼠的繁殖功能,在引种困难的情况下可作为种群净化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芪归合剂对地塞米松治疗的肾病综合征大鼠(NS鼠)生长障碍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制备大鼠阿霉素NS模型,设正常对照组,NS模型组,芪归治疗组,激素治疗组和激素芪归治疗组。测量各组鼠的身长,体重,尿蛋白和血白蛋白水平。以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测各组血,尿胰岛样生长因子(IGF)-1和IGF结合蛋白(BP)-3水平。用RT-PCR法检测肝IGF-1mRNA,IGFBP-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NS模型组体重增长,身长增长,血IGF-1,IGFBP-3低于正常组,尿IGF-1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肝IGF-1mRNA表达与正常组无差异,而IGFBP-3 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P<0.01)。激素治疗组的体重增长,身长增长,血IGF-1和IGFBP-3水平,肝IGF-1mRNA,IGFBP-3 mRNA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芪归治疗组的身长增长,体重增长,血清IGF-1,IGFBP-3水平,肝IGF-1mRNA,IGFBP-3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激素芪归组的身长增长,体重增长,血清IGF-1,IGFBP-3水平,肝IGF-1mRNA,IGFBP-3 mRNA表达水平高于激素治疗组(P<0.01或P<0.05)。结论 芪归合剂可能是通过增加地塞米松治疗的NS鼠肝IGF-1mRNA,IGFBP-3 mRNA的表达水平而部分拮抗地塞米松对NS鼠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腔内脐血移植模型,研究该技术对造血干细胞(HSC)归巢、植入率、移植后免疫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用C57BL/6胎鼠及新生鼠外周血(FNPB)作供体,以单侧胫骨骨髓腔内注射(IBMI)和尾静脉注射(Ⅳ)两种途径移植经亚致死量60Coγ射线辐照预处理的BALB/c鼠.200只受鼠随机分为4组:骨髓腔内注射组(IBM组);尾静脉注射组(Ⅳ组);放疗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50只.用组织冰冻切片和流式细胞术动态了解CFSE标记FNPB在受体内的分布变化,并观察移植后受鼠存活状况、植入水平、造血与免疫功能恢复及GVHD情况.[结果]①荧光标记FNPB体内动力学显示直至输注后72 h,供体FNPB经IBMI后主要积聚于注射侧骨髓腔内,肺部滞留很少.而Ⅳ组及IBM组非注射侧骨髓中的FNPB细胞数显著少于IBM组注射侧,Ⅳ组非造血组织器官如肺部有明显供体细胞滞留.②同种异基因小鼠CBT模型中IBM组造血、免疫功能的恢复明显快于Ⅳ组,无GVHD,移植后90 d存活率达到90%,注射侧胫骨植入水平(29.53±6.64)%,较Ⅳ组有显著改善.③IBM输注侧骨髓中供体HSCs植入水平及造血重建速度明显优于非注射侧骨髓.[结论]成功建立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腔内脐血移植模型,并证实IBMI途径对促进HSCs植入,造血免疫功能重建,提高UCBT效果方面优于Ⅳ途径,多部位IBMI可能更有利于HSC归巢骨髓.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ent)小鼠(NOD-SCID鼠)皮下移植模型,并探讨RB转移的发生、分布规律。方法:NOD-SCID小鼠皮下接种人视网膜母细胞SO-RB50细胞,定期观察小鼠的行为及肿瘤的形成、生长、转移。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皮下肿瘤原发灶及远处转移灶行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皮下接种小鼠肿瘤生长的潜伏期为12-19d,成瘤为100%,5只鼠有远处转移灶,发生转移的时间在32d后,时间分布不一,肿瘤转移灶主要分布在腹腔和肾旁,小鼠的异种移植瘤和转移灶组织形态上与人类的RB一致,光镜下细胞胞质少、核深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为未分化型。结论:NOD-SCID小鼠的荷瘤人视网膜母细胞瘤模型,成瘤率高,成瘤潜伏期短,较高转移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提高大鼠肝硬变模型制作存活率的方法.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40只):CCL4+10%乙醇,10%乙醇作为唯一饮料;实验2组(40只):CCL4+30%乙醇,在基础饲料添加20%猪油、0.5%胆固醇连续喂养2周,30%乙醇在进行CCL4注射前用于灌胃,用高压消毒的水作为饮料;正常对照组(40只):按常规饲养.观察两种方法诱导大鼠实验性肝硬变模型的存活率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实验1组(40只)SD大鼠肝硬变模型诱导8周共死亡15只,存活率为62.5%;实验2组(40只)8周共死亡2只,存活率为95%(P<0.05).结论在进行CCL4皮下注射前用乙醇作间歇性灌胃可以明显提高大鼠肝硬变模型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实验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对新型光敏剂光动力疗法的反应。方法 :采用进口苯并卟啉衍生物 (BPD)及自行设计的波长 6 90nm单色光照光仪 ,功率 15 0W ,光纤直径 7 5mm。在裸小鼠皮下移植SO RB5 0瘤细胞获得视网膜母细胞瘤模型。按瘤体大小 ,将 33只荷瘤裸小鼠分成A、B、C、D、E和F组 ,其中A、B及C组为PDT治疗组 ,A组瘤体厚度≤ 5mm ,B组瘤体厚度 >5mm ,≤ 10mm ,C组瘤体厚度 >10mm。D、E及F组为对照组 ,D组给光敏剂不照光 ,E组不给光敏剂而照光 ,F组既不给光敏剂也不照光。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 (TNP- 4 70 )和细胞毒药物 (Gemcitabine)对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 (SOI)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把胰腺癌细胞株 SW1990皮下种植生长的癌组织移植于裸鼠胰腺尾部 ,制备胰腺癌 SOI模型 ;2 4只 SOI模型随机分为 TNP组 (TNP- 4 70 30 m g/ kg,皮下注射 ,隔日一次 ,疗程 8周 )、GEM组 (Gemcitabine 10 0 mg/ kg,腹腔内注射 ,术后第 0、3、6、9天给药 )和对照组 ,术后第 10周处死裸鼠。结果  Gemcitabine侧重于抗胰腺癌生长 ,TNP- 4 70则侧重抑制胰腺癌转移 ,两者均无显著的预后改善作用 ;TNP组的微血管密度 (MVD)显著低于 GEM组和对照组 ,GEM组的肿瘤增殖指数 (PI)显著低于 TNP组和对照组 (均 P<0 .0 5 )。结论 血管生成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在抗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侧重点和作用机制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利用荷瘤小鼠来探讨不同的输注途径以及不同时间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MSC)对脐血来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自然杀伤(NK)细胞在体内抗肿瘤效应的影响。方法 NOD/SCID小鼠共56只,分为7组,每组小鼠经尾静脉输注K562细胞后12 h分别进行以下实验:同时经尾静脉输注人BMMSC+ CIK/NK细胞(A组);经尾静脉相隔48 h分别输注人BMMSC和CIK/NK细胞(B组);经小鼠胫骨骨髓腔输注入BMMSC,同时经尾静脉输注CIK/NK细胞(C组);经小鼠胫骨骨髓腔输注人BMMSC,48 h后经尾静脉输注CIK/NK细胞;经小鼠胫骨骨髓腔输注人BMMSC,48 h后经尾静脉输注CIK/NK细胞(E组):较其他组延迟48 h经尾静脉输注CIK/NK细胞(F组);除输注K562细胞外,不输注其他细胞(G组)。计算各组小鼠的生存曲线,检测小鼠外周血、骨髓、肝、脾和肺等脏器的肿瘤细胞负荷情况。结果 A、B、G组小鼠的存活时间短于C、D、E、F组(P<0.05);A、B、G组间以及C、D、E、F组间小鼠的存活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G组小鼠外周血、骨髓涂片中肿瘤细胞的比例高于C、D、E、F组(P<0.05)。A、B、G组小鼠外周血、骨髓及肝、脾、肺组织匀浆中人肿瘤细胞标记CD33的表达率高于C、D、E、F组(P<0.05);A、G组小鼠肝、脾、肺组织匀浆中CD33表达率高于B组(P<0.05);C组小鼠肺组织匀浆中CD33表达率高于D组(P<0.05)。结论 同部位注射BMMSC可明显抑制CIK/NK细胞在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而分部位注射,则BMMS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提前输入的BMMSC在体内仍会削弱CIK/N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探讨不同的输注途径以及不同的时段输注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与脐血源CIK/NK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相互作用机制。输注前每毫升MSC悬液中加入5μl DiI染液(红色),每毫升CIK/NK细胞悬液中加入1μl CFDA SE染液(绿色)进行荧光标记。每只NOD/SCID小鼠的MSC的输注量为1×106(0.1ml),CIK/NK细胞为1×107(0.1ml)。实验分4为组,每组6只。A组:MSC+CIK/NK细胞同时静脉输注;B组:MSC+CIK/NK细胞静脉输注,CIK/NK细胞在MSC后48小时输注;C组:MSC髓腔输注+CIK/NK细胞同时静脉输注;D组:MSC髓腔输注+CIK/NK细胞静脉输注,CIK/NK细胞在MSC后48小时输注。CIK/NK细胞输注后24、48小时解剖NOD/SCID小鼠(每批次3只),分别取小鼠肝、脾、肺、肾脏进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每低倍镜视野红色和绿色荧光细胞的平均数量及其平均比值关系,以反映MSC与CIK/NK细胞体内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IK/NK细胞抑制作用的强度。结果表明:输注CIK/NK细胞24小时和48小时后,A、B组小鼠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均高于C、D组,而A组小鼠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稍高于B组,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输注CIK/NK细胞24小时后C组小鼠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稍低于D组,而48小时后其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稍高于D组,但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A、B、C、D4组小鼠在输注CIK/NK细胞24小时和48小时后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的平均比值之和均高于肾脏。结论:相同部位、相同时段输注MSC与CIK/NK细胞时,两种细胞在体内发生相互作用,MSC在动物模型体内和CIK/NK细胞相互作用的场所可能主要位于肺部和肝脏等网状内皮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