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8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8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163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技术分析外侧钢板联合后外侧螺钉踝关节融合模型的位移及应力变化。方法采集1名正常成人踝关节CT扫描数据,经三维有限元软件处理,建立单纯外侧钢板踝关节融合模型(A型)及外侧钢板联合后外侧螺钉踝关节融合模型(B型),比较2种融合模型的位移及应力变化。结果 B型在内旋、外旋、背屈时对抗应力的最大位移均小于A型,而中立位时二者无明显差异。B型在内旋、外旋、背屈状态下对抗应力时钢板、螺钉及骨质的应力峰值较A型明显降低,在中立时二者无明显差异。2种模型的应力云图(螺钉、钢板及骨质)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外侧钢板联合后外侧螺钉固定增强了踝关节融合术固定的稳定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研究青蒿素对大鼠心梗后交感神经重构的作用并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10只,心梗组30只,心梗治疗组30只。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造心梗动物模型,术后24 h开始灌胃大鼠,心梗治疗组给予青蒿素75 mg/(kg·d),每天分3次灌胃,心梗组给予等剂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假手术组开胸仅冠状动脉下穿线但不结扎,同时给予等剂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治疗4周后,将动物处死并按需要取材。Masson染色法测量左室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梗死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与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交感神经纤维的分布和密度及巨噬细胞数目,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梗死周边区IKBα、GAP43、TH、NGF等的表达。RT-PCR检测心肌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心梗组与心梗治疗组心梗面积没有显著差异。心梗组GAP43和TH阳性交感神经纤维密度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梗治疗组GAP43和TH阳性交感神经纤维密度低于心梗组(P<0.05)。心梗组TNF-α和IL-1β的mRNA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梗治疗组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mRNA低于心梗组(P<0.05)。心梗组IKBα蛋白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梗治疗组IKBα蛋白表达低于心梗组(P<0.05)。心梗组NGF、GAP43及TH蛋白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梗治疗组NGF、GAP43及TH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心梗组(P<0.05)。梗死组巨噬细胞数目比假手术组高,而心梗治疗组巨噬细胞数目低于心梗组(P<0.05)。结论青蒿素可以抑制心梗后交感神经重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梗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和盐酸吗啡片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间接受治疗的100例无阿片类药物使用史的中重度癌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患者使用奥施康定10 mg、20 mg作为初始剂量分别治疗中、重度癌痛,q12h,连续滴定3d;B组患者使用盐酸吗啡片5 mg、10 mg作为初始剂量分别治疗中、重度癌痛,q4h,连续滴定3d。结果给药1、24、48、72 h后,A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8.0%、88.0%、92.0%和94.0%,B组分别为46.0%、60.0%、88.0%和96.0%;两组患者1、24 h后疼痛缓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48 h与72 h后疼痛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呕吐、胃不适、头晕和排尿困难等。奥施康定日服药片量明显少于盐酸吗啡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奥施康定每天平均用药次数明显小于盐酸吗啡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生活质量(Qo L)方面(睡眠、精神状态、情绪和与人交往等4项)的评分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优势评定方面,患者对奥施康定的欢迎程度明显高于吗啡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施康定和吗啡片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2~3d均能达到较好的疼痛缓解率,但奥施康定较吗啡片有滴定优势,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且奥施康定比吗啡片滴定治疗癌痛更简单、实用、迅速,能显著改善患者Qo L,更多患者愿意使用奥施康定滴定。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长期体外反搏对动脉粥样硬化猪内皮依赖和非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猪龄20 d雄性乳猪18头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6)、高脂饲养组(n=6)及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n=6).后两组通过高脂饲养复制动脉粥样硬化猪疾病模型,对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进行为时36 h的长期体外反搏治疗,取各组动物颈动脉血管环,测定离体颈动脉血管环对不同浓度梯度乙酰胆碱和硝普钠的舒张反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三组动物血管舒张率的差异.结果 在乙酰胆碱10-8~10-5mol/L浓度范围内,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的血管舒张率较正常饲养组显著降低(P<0.05);在10-7~10-5mol/L浓度范围内,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的血管舒张率较高脂饲养组明显提高(P<0.05).在硝普钠10-8~10-5mol/L浓度范围内,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的血管舒张率较正常饲养组显著降低(P<0.05);在10-8~10-5mol/L浓度范围内,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的血管舒张率较高脂饲养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和非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较正常饲养组明显受损,长期体外反搏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猪内皮依赖和非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这可能是长期体外反搏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长期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颈动脉内膜形态和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头雄性乳猪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用喂养高脂饲料乳猪复制高胆固醇血症模型(高脂饲养组);采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模型动物36 h(EECP组);以正常饲养组作为对照.取各组动物颈总动脉血管.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颈动脉内膜的形态,并测定离体颈动脉血管环对不同浓度梯度乙酰胆碱(Ach)的舒张反应.结果 扫描电镜下观察高脂饲养组血管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内皮细胞有明显脱落,部分细胞胞膜皱缩.体积明显减小,符合凋亡细胞的外形特征;EECP组血管内皮细胞排列紊乱的情形明显减轻,内皮细胞大小不一的程度减轻,皱缩脱落细胞较高脂饲养组明显减少.透射电镜下观察高脂饲养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脱落,内膜破损明显,平滑肌细胞侵入和增生,泡沫细胞形成;EECP组内皮细胞呈梭形,内皮完整,内皮与内皮下结构连接紧密,平滑肌细胞轻度增生,少见泡沫细胞.在10-8~10-5mol/L Ach时,高脂饲养组和EECP组的血管舒张率较正常饲养组显著降低(P均<0.05);在10-7~10-5mol/L Ach时,EECP组的血管舒张率较高脂饲养组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动物颈动脉内皮超微结构改变提示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长期EECP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内皮结构损伤和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这可能是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10-01-2011-06-30,本院63例经病理确诊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按1∶1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恩度联合吉西他滨(GEM)治疗方案,对照组只用吉西他滨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mT-TP).每周期按照NCI CTC 3.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AE).结果:所有的病例均进行疗效和安全评价,治疗组部分有效(PR)6例,疾病稳定(SD)19例,疾病进展(PD)6例.OR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4% vs 12.5%, P=0.457).两组DC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0.7% vs 56.3%,P=0.038).两组mTTP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个月vs 3.4个月,P=0.024).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已死亡的18例和20例,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个月vs 7.5个月,P=0.524).毒性反应以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多为G1/G2,G3/G4 少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恩度联合单药化疗老年NSCLC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和较好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较好,临床受益率高,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8.
29.
旴江医学流派,萌芽于先秦,分布于江西境内旴江(抚河)流域的16个县市,通过对旴江医学史的新近考证,证实从西汉迄民国旴江流域有医药家2016人、医籍711种,孕育杏林文化、建昌药帮、樟树药帮。旴江流域是道教的诞生地,道教的兴起促进旴江医派的形成和发展,旴江医派形成了独特的道家医学流派风格。旴江医派的鲜明特点是:道教传道施医是旴江医派的起源特点,医道医药兼通相传是旴江医派的传承特点,道医思想是旴江医派的学术特点,杏林春暖为医精诚是旴江医派的医学文化特点,气候湿暖形成旴江流域药用资源繁茂和药业繁盛特点,三面环山温热难散易发热病是旴江流域的发病学特点,寒温统一辨治热病是旴江医派的诊疗学特点。纵观旴江医派历史,旴江医派因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于先秦、因黄老修行施医而起源于秦代、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汉晋、因高僧创教传医而弘扬于隋唐、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元、因政治中心南移而兴盛于明清、因战乱诸因而停滞于民国、因政府重视而繁荣于当代。旴江流域,名医代出,学说纷呈,流传域外,远播寰宇,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医学的发展创新、走向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在普通X光机(胃肠机)设备条件下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效果、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的临床体会分析。方法 52例患者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均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并对病因、适应证、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均成功植入VVI心脏起搏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心脏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最有效的措施,掌握手术适应证及规范的操作程序可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基层医院开展该项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