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对33例睾丸非精原生殖细胞肿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进行了分析。单侧清除者18例,双侧清除15例。病检结果转移率为51.5%,肾门下区转移9例,肾门上区2例,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间6例。右侧病变左侧转移3例。据此提出对本病变清除范围应包括肾带周围、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间的淋巴脂肪组织。对病变侧应清除全部精索血管及髂血管上1/3淋巴结缔组织。B_2~B_3期患者应同时行肾门上区的清扫。尤其对右侧病变有转移者必须作双侧清扫术。  相似文献   
22.
髂内动脉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24例膀胱癌术后采用髂内动脉灌注,注射顺铂(DDP)60mg每2周1次共8次,然后每月1次共8次至1年。对照组26例术后用DDP120mg常规膀胱灌注,治疗周期与动脉灌注组相同。结果:两组术后各有1例复发。两组病例在年龄、分期、分级、复发数及用药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髂内动脉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与常规膀胱灌注疗效相当,可作为预防膀胱癌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对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91例直肠癌拟手术者采用配对设计分为两组,Ⅰ组(n=45)为缓释剂组,患者于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5-FU缓释剂局部植入化疗,Ⅱ组(n=46)为普通化疗组,于直肠癌根治术后行常规化疗。两组患者均随访2年,观察其不良反应、肿瘤复发率及患者死亡率。结果:与Ⅱ组患者相比,Ⅰ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肿瘤复发少,患者死亡率低。结论:术中植入5-FU缓释剂效果明显,能减少复发和转移,患者耐受性良好,可望提高直肠癌根治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24.
朱汉达  周元  蒋松琪 《实用癌症杂志》2011,26(5):477-478,489
目的探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患者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SiewetⅡ/Ⅲ型AEG患者,消化道重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改良空肠间置组)35例,对照组(食管残胃吻合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食管炎的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的营养状况。结果术后实验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年实验组血红蛋白及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体重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空肠间置术应用于Ⅱ/Ⅲ型AEG患者术后消化道重建,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并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1(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1,PAR-1)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结肠癌及其癌旁肠组织中PAR-1的表达情况。结果:PAR-1的表达在结肠癌组织中高于癌旁肠组织,随肌壁癌组织浸润度和淋巴结转移程度的提升而增高,均有显著差异(P〈0.01);PAR-1的表达虽随着癌分化程度降低而增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AR-1的表达与结肠癌发展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可作为结肠癌临床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治方法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3月-2010年3月的36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胃类癌8例、十二指肠类癌1例、小肠类癌2例、阑尾类癌15例、结肠类癌4例、直肠类癌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和梗阻。术前15例(42%)经活检确诊。根治性切除35例,剖腹探查1例。根治性切除35例中16例(45.7%)肿瘤浸润深度超过肌层,余19例(54.2%)局限在黏膜及黏膜下层,其中7例(19%)有区域淋巴结转移。随防6个月-10年,22例生存5年以上,8例生存10年以上。结论:胃肠道类癌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合理的外科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钙信号传导蛋白2(TRO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ROP2在胃癌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中的TROP2 mRNA及TROP2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的TROP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结论TROP2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8.
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9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94 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包括:甲状腺肿瘤摘除术后再行残叶加峡部切除18 例,7 例证实有癌残留;行选择性或治疗性颈清除术69 例,49 例有颈淋巴结转移;对8 例甲状腺微小癌作了颈淋巴结联合根治;7 例甲状腺癌根治后复发再次手术切除。认为再手术是必要的,应注意掌握适应证,重视原发灶切除范围,对侵出包膜、有淋巴结转移者应作颈清除,注意微小癌的诊治,对复发癌灶应给予再次手术机会,再手术需注意彻底切除病灶,保护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29.
28例醛固酮瘤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55年 Coon报告第 1例醛固酮瘤 ( Aldos-terone- producing adenoma,APA)以来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 ,仍有部分 APA患者长期遭误诊。我科1 993年 1 1月~ 1 999年 1 2月收治病程在 1 0年以上的 APA患者 2 8例 ,均误诊。为了进一步提高APA诊疗水平 ,现就其误诊原因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8例 ,男 7例 ,女 2 1例 ,年龄 30~ 64岁 ,平均 46.32岁 ,其中 40岁以下者 6例 ,40~ 49岁者1 3例 ,50~ 59岁者 7例 ,60岁以上者 2例。发病时年龄 1 4~ 48岁 ,平均 30 .52岁 ,其中 2 0岁以下 1例 ,2 0~ 2 9岁 1 1例 ,30…  相似文献   
30.
颈淋巴结清扫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价值。指导甲状腺癌再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22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病人中88例作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88例中,甲状腺肿瘤局部切除术38例,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16例,全甲状腺切除2例,颈淋巴结活检32例,结果:甲状腺微小癌11例,颈淋巴结转移率65.91%(58/88),甲状腺残癌率31.59%(12/38)。结论: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对侵及包膜,颈淋巴结肿大以及甲状腺微小癌应作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复发癌应再次手术。再手术需彻底切除癌灶,保护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