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49篇
  免费   5364篇
  国内免费   1974篇
耳鼻咽喉   319篇
儿科学   703篇
妇产科学   590篇
基础医学   2254篇
口腔科学   241篇
临床医学   25773篇
内科学   11242篇
皮肤病学   242篇
神经病学   2229篇
特种医学   42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2篇
外科学   13271篇
综合类   37546篇
预防医学   7036篇
眼科学   499篇
药学   14595篇
  213篇
中国医学   9583篇
肿瘤学   1814篇
  2024年   534篇
  2023年   2391篇
  2022年   2670篇
  2021年   3575篇
  2020年   4269篇
  2019年   4290篇
  2018年   1699篇
  2017年   3512篇
  2016年   3520篇
  2015年   3970篇
  2014年   7161篇
  2013年   6764篇
  2012年   8200篇
  2011年   8787篇
  2010年   8013篇
  2009年   7325篇
  2008年   7370篇
  2007年   7037篇
  2006年   6350篇
  2005年   6977篇
  2004年   5346篇
  2003年   4840篇
  2002年   4074篇
  2001年   3006篇
  2000年   2100篇
  1999年   1523篇
  1998年   1320篇
  1997年   1135篇
  1996年   1012篇
  1995年   910篇
  1994年   749篇
  1993年   469篇
  1992年   350篇
  1991年   389篇
  1990年   278篇
  1989年   303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18F-FDG PET/CT)和增强CT(CECT)诊断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PRISMA报告规范开展Meta分析。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18F-FDG PET/CT和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临床研究,时间至2019-04。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根据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2(QUADAS-2)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其汇总敏感度(Sen)和特异度(Spe),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10篇18F-FDG PET/CT及13篇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原始研究,分别包括322例患者的467个病灶和748例患者的943个病灶。Meta分析显示,18F-FDG PET/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Sen=0.92(95%CI为0.87~0.94)、Spe=0.95(95%CI为0.82~0.99)、AUC=0.97(95%CI为0.93~0.99);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Sen=0.72(95%CI为0.66~0.78)、Spe=0.99(95%CI为0.93~1.00)、AUC=0.87(95%CI为0.83~0.89)。此外,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Sen(Z=2.34,P=0.02)和AUC(Z=2.21,P=0.03)值低于18F-FDG PE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CECT,18F-FDG PET/CT对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视为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2.
张煜  黄静  郑颖 《中国临床护理》2021,13(4):262-263
总结1例经直肠纯自然腔道保胆取石并发腹腔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前精细化的饮食管理,精准的肠道准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预见性护理,直肠透壁引流管的管理,个性化的营养管理,避免了外科二次手术,促进患者康复。患者术后41 d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10个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3.
苏孟勤  杨红  钟巍  孟宪慧 《安徽医学》2021,42(3):270-273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镇静和全身麻醉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脑血氧饱和度和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河南省省立医院就诊并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镇静组(有意识镇静麻醉)35例与全麻组(全身麻醉)35例.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占比情况等),术后检测两组患者入室时、吸氧后3分钟、手术开始即刻、术中10分钟、术中20分钟、手术结束即刻、苏醒后5分钟的脑血氧饱和度水平,采用简易认知量表分析两组手术前后的神经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镇静组术中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占比情况均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脑血氧饱和度水平存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P<0.05),不同时间点认知功能评分存在时间和交互效应(P<0.05).镇静组不同时间点脑血氧饱和度水平均高于全麻组,术后第1、3天的神经认知功能评分均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采用有意识镇静麻醉可改善患者术中情况、脑血氧饱和度和术后神经认知功能情况,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宋美乐 《全科护理》2021,19(27):3886-3888
目的:研究骨性关节炎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脱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86例行THA骨性关节炎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髋关节脱位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30),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性关节炎THA术后脱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病人年龄、体质指数(BMI)、人工股骨头直径、麻醉方式、体位控制、手术入路、术后搬运不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BMI>30 kg/m2、人工股骨头直径<30 mm、硬膜外麻醉、体位控制不当、后外侧入路、搬运不当是骨性关节炎THA术后发生脱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人年龄、BMI、人工股骨头直径、麻醉方式、体位控制、后外侧入路、搬运不当均是骨性关节炎THA术后发生关节脱位危险因素,临床需结合对应危险因素合理选择围术期干预措施,可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创伤患者CRBSI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1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的3 852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CRBSI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 3 852例行中心静脉置管创伤患者,发生CRBSI 32例,总置管日71 237日,CRBSI感染发生率为0.45‰(32/71237)。共培养出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其中鲍氏不动杆菌15株占46.88%、铜绿假单胞菌7株占21.88%;革兰阳性菌1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占18.75%、表皮葡萄球菌4株占1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5分、颅脑损伤、股静脉置管是创伤患者并发CRBS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创伤患者CRBSI的发生与ISS评分、损伤部位及置管部位有关,为降低创伤患者CRBSI发生率,建议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股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26.
涎腺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IDC)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腮腺,在导管内或囊内生长为主的罕见肿瘤,但也可伴浸润性生长,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主要包括4种亚型:闰管型、顶浆分泌型、闰管-顶浆分泌混合型和嗜酸型。闰管型多数存在NCOA4-RET融合,个别存在STRN-ALK融合;混合型存在TRIM27-RET融合,顶浆分泌型具有PIK3CA和HRAS突变或TP53缺失;嗜酸型具有TRIM33-RET融合或BRAF V600E突变。目前多数观点认为与涎腺导管癌不同,即使存在浸润,仍具有良好的预后,罕见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因此精准诊断对于临床治疗的选择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7.
随着单髁置换术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其并发症也逐渐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希望通过技术的革新以及科技的进步,来进一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对单髁置换手术常见并发症做文献综述,来阐述目前学术界对于该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超声对导管型乳腺癌(DBC)与导管内乳头状瘤(IDP)患者的鉴别诊断。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0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DBC患者59例,IDP患者5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常规超声、超声血流情况之间的差异,分析及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  结果  IDP以及DBC患者的导管形态(χ2=25.692,P < 0.001)、导管走行(χ2=20.321,P < 0.001)、导管壁回声(χ2=6.052,P=0.014)及钙化灶情况(χ2=34.552,P < 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流分布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41,P < 0.001),但两组血流分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患者的导管、导管走行、导管壁回声、钙化、血流分布均是DBC诊断的重要因素。  结论  超声对DBC与IDP患者具有较强的鉴别诊断意义,导管增粗、导管走行不规则、导管壁回声不清晰、钙化不明显、血流分布均是DBC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究经梨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108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50例病人(55髋)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A组,46例病人(53髋)行经梨状肌和臀小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B组,记录对比2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切口最大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髋关节HHS评分、VAS疼痛评分和下肢功能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病人影像学指标情况(外展角、前倾角、偏心距)和生存质量情况(以SF-36量表表示)。结果A组病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B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长于B组(P < 0.05~P < 0.01);A组病人术后1、3、7 d的HISS评分低于B组,VAS评分高于B组(P < 0.05~P < 0.01),2组病人术前、术后14、30、90、180 d的HISS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后30、90 d“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显著优于A组,术后30 d单腿站立测试时间长于A组,术后90 d的6 min步行测试距离优于A组(P < 0.05),其他时间点2组病人下肢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倾角小于B组,偏心距大于B组(P < 0.05);B组病人SF-36评分量表肢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和总健康程度得分均优于A组(P < 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经梨状肌与臀小肌间隙入路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损伤更小、恢复更快,近期疗效指标显著优于传统术式,符合快速康复理念,但手术时长显著增加,病人术后前倾角偏大,偏心距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