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疗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2015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综合ICU病房深静脉置管且置管时间48h的住院患者22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感染相关因素。结果深静脉导管使用率为82.32%(2416/2935),发生CRBSI 44例,发生CRBSI的平均置管时间为(17.98±23.55)天;共检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占41.67%,革兰阴性菌15株占31.25%,真菌13株占27.08%。CRBSI患者病死率为40.91%(18/44)高于非CRBSI患者23.30%(41/176)(P=0.018);置管时间、插管次数、入住ICU时间、APACHEⅡ评分、置管部位、置管地点是发生CRBSI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对ICU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应减少置管次数、每日评估尽早拔管、降低APACHEⅡ评分等因素采取相关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伤行静脉留置导管抢救的危重患者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创伤危重患者静脉置管抢救情况进行分析,患者均符合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诊断标准,采集创伤患者创口分泌物进行菌种鉴定,分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04例创伤危重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32例,锁骨下静脉置管45例,股静脉置管27例。锁骨下静脉感染率低于股静脉和颈内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硅胶导管的患者感染率低于聚乙烯材质导管和聚氨基甲酸乙酯导管,置管7d患者感染率低于置管7d,单腔导管感染率低于多腔导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置管部位、导管种类、置管时间及导管腔数为血流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送检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1株,占78.90%;革兰阳性菌16株,占12.50%;真菌11株,占8.59%。其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真菌以白假丝酵母为主。结论重视创伤危重患者静脉留置导管的无菌操作、护理和监控,可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降低创伤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9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以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RBSI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感染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RI的危险因素。结果98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CRBSI,CRBSI发生率为32.65%;感染组患者的导管血标本中共分离得到3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革兰阴性菌12株,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等敏感;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股静脉置管、外周血白蛋白(Alb)<35 g/L是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菌药加肝素封管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Alb<35 g/L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抗菌药加肝素封管是保护因素,同时病原菌分布有一定的特点,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并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和降低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ICU所有送检的中心静脉导管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导管置入患者总置管939 d,共分离出48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5株,占52.1%,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株,占3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占7.2%,革兰阴性杆菌23株,占47.9%;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10例,感染率为1.0‰;患者的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导管留置时间均与CRI有关。结论重症患者CRI发生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放置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特点,为透析导管感染预防对策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肾脏病科收治的经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1 974例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合并糖尿病等临床资料,归纳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结果 1 974例血液透析患者,男性958例,女性1 016例,平均(62.53±16.91)岁,导管细菌培养阳性24例,总置管26 452日,CRBSI感染发生率为0.907/千置管日(24/26 452)。患者性别以及导管留置部位(颈内静脉与股静脉)与CRB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年龄65岁、置管时间≥15 d、尿毒症合并糖尿病等增加了患者CRBSI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时间7 d的患者感染率最低,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感染率明显上升(OR=0.352,95%CI=0.171~0.728,P=0.005),导管留置时间是引起CRBSI的影响因素(P0.05);24例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58.33%和16.67%,革兰阴性菌如产气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合计占25.00%。结论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CRBSI的发生与导管留置时间、患者年龄、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等有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护理人员上下机操作规范,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资料,并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治疗老年胃肠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老年胃肠肿瘤并行PICC置管患者共2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感染部位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研究菌群分布和耐药性。结果 80岁以上患者、高APACHEⅡ评分、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长、置管次数多、静脉营养患者发生感染的比例较高(P<0.05);共分离病原菌9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1株占55.4%,革兰阴性菌36株占39.1%,真菌5株占5.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敏感率为100.0%,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针对高龄、高APACHEII评分、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长次数多、静脉营养的老年胃肠肿瘤患者给予加强监护,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状况,为重症监护室内患者CRBSI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医院重症监护室病房住院并行静脉置管的436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地调查整理患者相关资料及血培养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6例患者中23例确诊为CRBSI,发病率5.28%;年龄≥60岁、APACHE II评分≥25分、住ICU天数≥15d、置管天数≥15d、中心静脉置管时CRBSI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均导管及血培养同时阳性,阳性率为100.00%,培养出病原菌26株,其中20例为单一病原菌感染,3例为混合病原菌感染;26株病原菌中14株为革兰阳性菌,10株为革兰阴性菌,2株为真菌,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重症监护病房静脉置管患者,引起CRBSI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CRBSI发病率不容乐观,应针对感染高危因素进行预防,以降低CRBSI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徐州地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相关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2014年徐州市23家医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L)的患者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发生CRBSI的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36例CL置管的患者,总CL使用率为43.27%,CRBSI千日感染率为2.05‰。CRBSI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插管者、置管地点、置管部位和导管腔数等因素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0.05)。CRBSI患者血培养中共检出2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16株(44.44%),革兰阴性菌125株(47.89%),真菌20株(7.66%),检出耐药菌株为52株(19.92%)。结论 ICU的CRBSI感染率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且耐药菌株检出率的增高,应根据CRBSI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问题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向CRBSI的"零容忍"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降低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3年12月153例CRBS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采用MINKE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1例患者感染发生于置管7d内,占13.72%,132例发生置管7d后,占86.28%,153例患者穿刺部位均出现皮肤红肿和化脓;CRBSI发生原因:操作流程不当、置管后护理不规范、导管位置不适宜、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患者个体因素;共分离出病原菌3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8株占79.49%,革兰阳性菌58株占18.59%;真菌6株占1.92%。结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加强患者置管后护理可有效控制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杭州市儿童医院2018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89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和非感染组655例,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689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34例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感染发生率为4.93%;共检出病原菌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株占32.35%,革兰阳性菌20株占58.82%,真菌3株占8.82%;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 500 g、置管天数>14 d、5 min阿普加(Apgar)评分≤7分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出生体质量、置管天数、5 min Apgar评分与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