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回顾文献关于假体置入隆臀术、下肢增粗术的报道,假体置入已成为一种较理想的肢体增粗的手术方法,但是假体置入后由于肢体的频繁活动经常引起假体移位,从而使假体置入部位外形发生改变,严重者由于运动和重力原因将导致假体撕裂。我院整形科自行设计带Mitek GⅡ锚钉悬吊系统的人工肌肉假体置入下肢增粗术治疗一例因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所致的左下肢肌肉萎缩的患者,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不仅双下肢不对称得到基本纠正,而且锚钉悬吊系统的引入很好的解决了假体移位的问题,本文通过我院整形科的这一病例描述,在假体置入下肢增粗及假体置入后维持其稳定性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2.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导致下腰痛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常用的脊柱融合手术治疗方法为腰椎板切除减压术、黄韧带切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然而该术式也存在一定缺陷,如对脊柱生理性结构破坏较大,造成融合节段运动功能丢失,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等。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并与治疗脊髓损伤的西药氢溴酸加兰他敏进行阳性对照。方法:实验于2005-06/09在大连大学整形外科研究所完成。取鼠龄两三个月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n=20):生理盐水组、川芎嗪和氢溴酸加兰他敏组,所有大鼠用AllenWD法(10g×10cm的致伤力)损伤大鼠T8~L1脊髓,各组术后分别腹腔注射5mL生理盐水、川芎嗪(10g/L)、氢溴酸加兰他敏(0.0025g/L),1次/d,持续给药4周。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恢复情况(包括刺激点至L1,T8的潜伏期,L1~T8的传导速度和所用时间),并以20只正常大鼠的体感诱发电位值为正常参考值。结果:8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L1~T8的传导速度:川芎嗪组和氢溴酸加兰他敏组均比生理盐水组快[(46.67±12.74),(45.56±13.33),(22.03±7.17)m/s,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且都比正常组慢。②L1~T8传导所用时间:川芎嗪组和氢溴酸加兰他敏组均比生理盐水组短[(1.39±0.76),(1.42±0.54),(2.87±0.78)ms,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且都比正常组慢。③刺激点至L1,T8的潜伏期:川芎嗪组和氢溴酸加兰他敏组均比生理盐水组短,但未达到正常组大鼠的水平。结论:川芎嗪能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体感诱发电位各指标,其效果与氢溴酸加兰他敏相似。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小组型社区护理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效果。[方法]以2014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开展社区实验室模拟、社区临床见习、社区综合性实践三位一体的小组型综合性护理实验,采用标准化的理论、实践考核和自制教学调查表评价教学,并与2013级护理本科生理论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2014级护理本科生对总体教学效果满意度为94.57%,对教学评价满意度为90.88%,社区护理实践考核成绩为(88.14±7.25)分,理论考核成绩为(85.56±5.81)分,高于2013级护理本科生理论考核成绩(76.61±4.72)分,两者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模式提高了社区护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对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寄养断肢系统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巴马小型猪6只,体重22~30 kg。取6只猪24个肢体随机分为4组(n=6),将肢体置于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寄养断肢系统,A组于常温(26℃)下,B、C、D组分别于4、10、18℃低温下体外寄养断肢。12 h后取各组肢体骨骼肌,行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结构,实时定量RT-PCR检测TNF-α及IL-1βmRNA表达。结果组织学观察示,A组肌纤维变性,肌细胞严重破坏,断裂肌纤维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B、C、D组组织间轻度水肿,肌膜完整,血管周围偶见炎性细胞浸润,其中C组细胞形态良好。透射电镜观察示,A组肌纤维排列紊乱,可见多处局灶溶解性坏死;B组肌纤维排列较整齐,肌膜尚完整,线粒体轻度肿胀,絮状变性;C组可见大量肌纤维排列整齐规则,肌节清晰;D组肌纤维排列紊乱、不规则,肌纤维溶解。实时定量RT-PCR示,A组TNF-α、IL-1β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B、C、D组(P<0.05);B、C组表达均低于D组,C组低于B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寄养断肢系统中,温度对断肢的保存具有重要作用,其中10℃保存离断肢体可显著抑制再灌注致骨骼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6.
背景:减少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寄养断肢系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延长断肢的保存时间,提高断肢的再植成功率。目的:观察脉络宁对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寄养断肢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巴马小型猪18只,随机分成冷藏组、血液灌注组和脉络宁联合血液灌注组,每组6只。将每只猪的左后肢离断室温保存3h后,冷藏组置于4℃冷藏,血液灌注组用血液灌注、脉络宁联合血液灌注组用脉络宁联合血液灌注。灌注6h后,采用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各组离断肢体骨骼肌形态学变化;实时定量RT-PCR检测离断肢体骨骼肌Caspase3和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血液灌注组、脉络宁联合血液灌注组均较冷藏组肌纤维整齐、肌节完整、线粒体肿胀程度轻,且脉络宁联合血液灌注组情况优于血液灌注组;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3组的caspase3和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同时血液灌注组和脉络宁联合血液灌注组的caspase3和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冷藏组,且脉络宁联合血液灌注组表达水平低于血液灌注组。结果提示在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寄养断肢系统中,脉络宁可显著减轻断肢骨骼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延长断肢的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27.
2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将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IMT〈1.0mm)、颈动脉内膜增厚组(IMT≥1.0mm)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空腹哑糖(FBG)、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血尿酸(uA)并记录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吸烟史、高血压史、微哑管并发症斑块形成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颈动脉内膜增厚组中年龄、TG、AIP、UA、CRP值以及斑块形成、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比颈动脉内膜正常者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IMT为应变量先后人选的变量有年龄(P〈0.01)、甘油三酯(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与年龄、TG、AlP、UA、CRP等多因素有关,尤其与年龄、TG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大鼠股薄肌异位寄养后恢复神经再支配的方法。方法取8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400~500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运动神经吻合组和感觉神经吻合组。将右侧股薄肌切取后寄养于左侧股部,对照组:离断的闭孔神经不作处理;运动神经吻合组:离断的闭孔神经与左侧股神经分支吻合;感觉神经吻合组:离断的闭孔神经与左侧隐神经吻合。术后25周观察股薄肌大体形态并测量肌湿重,组织学切片嗜银染色观察神经末梢情况及神经吻合口横断面的结构。结果对照组股薄肌萎缩明显,肌肉色泽苍白,肌湿重为204.0±15.3mg;运动神经吻合组和感觉神经吻合组股薄肌与神经连接佳,萎缩不明显,肌湿重分别为394.8±12.9mg和389.2±13.5mg,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神经吻合组的组织学观察可见神经再生轴突弥散生长,无完整的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吻合组再生的神经轴突向肌纤维生长并终于运动终板。结论运动或感觉神经吻合能有效减轻异位寄养的骨骼肌失神经性萎缩,促进神经再支配的恢复。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大鼠骨骼肌异位移植寄养后运动神经植入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取鼠龄8个月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即对照组、原位再植组及异位移植寄养组。对照组:切断支配右侧股薄肌的闭孔神经,造成肌肉失神经支配;原位再植组;切取右侧股薄肌,再回植于原位,闭孔神经植入肌肉;异位移植寄养组:切取右侧股薄肌,移植寄养于左侧股部,闭孔神经植入肌肉。术后25周,采用神经肌电图仪收集各组的神经电生理信息,观察股薄肌大体形态并测量肌湿重。结果对照组股薄肌呈失神经电位;异位移植寄养组和原位再植组相比,神经肌肉电位潜伏期、波幅和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股薄肌萎缩明显,肌湿重为158.0±19.3mg;异位移植寄养组与原位再植组股薄肌萎缩不明显,肌湿重分别为509.6±14.5mg和516.8±12.7mg,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神经植入能有效防止或减轻异位移植寄养的骨骼肌失神经性萎缩,有助于恢复神经、肌肉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基于中日友好医院(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CJFH)分型的保髋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6月至2016年9月接受保髋手术治疗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325例432髋。依据CJFH分型行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141髋(髓芯减压组)和头颈部开窗减压病灶清除植骨术291髋(开窗减压组)。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摄X线片观察坏死修复、股骨头塌陷及关节退变。临床失败定义为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较术前评级降低和(或)影像学上股骨头塌陷进展(ARCO分期增加)。终点事件为疼痛明显加重、Harris评分为差(<70分)和(或)股骨头进行性塌陷。采用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髓芯减压组67髋临床失败(47.5%,67/141),其中CJFH分型C+M型3髋(13.0%,3/23)、L1型24髋(38.1%,24/63)、L2型14髋(82.4%,14/17)、L3型26髋(68.4%,26/38)。开窗减压组106髋临床失败(36.4%,106/291),C+M型1髋(33.3%,1/3)、L1型41髋(31.3%,41/131)、L2型22髋(84.6%,22/26)、L3型42髋(32.1%,42/131)。髓芯减压组中不同年龄(χ2=3.887,P=0.049)、不同术前CJFH分型(χ2=40.943,P=0.000)的临床失败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40岁[HR=2.325,95%CI(1.398,3.866),P=0.000]、术前Harris评分70~80分[HR=2.163,95%CI(1.140,4.105),P=0.018]和<70分[HR=2.597,95%CI(1.173,5.749),P=0.019]、术前CJFH分型L2型[HR=35.052,95%CI(7.721,159.133),P=0.000)和L3型[HR=13.242,95%CI(3.104,56.491),P=0.000]是临床失败的危险因素。开窗减压组中不同年龄(χ2=8.437,P=0.004)、不同术前Harris评分(χ2=19.737,P=0.000)、不同术前CJFH分型(χ2=29.265,P=0.000)的临床失败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Harris评分<70分[HR=5.102,95%CI(2.339,11.129),P=0.000]、术前CJFH分型L2型[HR=32.761,95%CI(6.165,43.507),P=0.000]是临床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治疗效果受年龄、术前Harris评分和CJFH分型的影响;术前临床症状越明显,受累股骨头负重关节面及外侧柱支撑结构未得到有效重建,保髋手术的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