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1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223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336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294篇
内科学   15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21篇
综合类   731篇
预防医学   74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207篇
  6篇
中国医学   272篇
肿瘤学   701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78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趋化因子CCL8是趋化因子CC家族中的一员,可以在炎症反应和肿瘤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来许多研究数据表明,CCL8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方面CCL8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另一方面又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研究发现的CCL8在肿瘤中的作用,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等,以上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肿瘤形成的机制,而且对于寻找更加有效的肿瘤新疗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阴道微环境紊乱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其交互效应。方法 从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自然人群队列中选取基线调查时确定的正常宫颈(NC)妇女623人、低度宫颈病变(CIN Ⅰ)妇女303人及高度宫颈病变(CIN Ⅱ/Ⅲ)妇女93人为研究对象。以NC为对照组、CIN为病例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生殖情况、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宫颈病变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导流杂交法检测HPV分型,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联合检测试剂盒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H2O2,精密pH试纸检测阴道pH值,涂片法检测阴道清洁度。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分析。结果 HPV(CINⅠ:aOR=1.39,95% CI:1.01~1.90;CIN Ⅱ/Ⅲ:aOR=11.74,95% CI:6.96~19.80)、H2O2(CINⅠ:aOR=2.09,95% CI:1.47~2.98;CIN Ⅱ/Ⅲ:aOR=4.12,95% CI:2.01~8.43)、清洁度(CIN Ⅱ/Ⅲ:aOR=2.62,95% CI:1.65~4.14)和综合指标(CIN Ⅰ:aOR=1.67,95% CI:1.24~2.25;CIN Ⅱ/Ⅲ:aOR=4.24,95% CI:2.30~7.81)均可增加宫颈病变的患病风险,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HPV(趋势性χ2=81.33,P<0.001)感染率、阴道pH值(趋势性χ2=5.06,P=0.024)、H2O2(趋势性χ2=26.19,P<0.001)、清洁度(趋势性χ2=19.55,P<0.001)和综合指标(趋势性χ2=30.50,P<0.001)的异常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交互作用分析显示,HPV感染与阴道微环境的综合指标在CIN Ⅱ/Ⅲ组中显示有正相加交互作用,而无论HPV感染与否,阴道微环境紊乱致CIN Ⅰ的OR值比较接近。结论 HPV感染和阴道微环境紊乱均可增加宫颈病变的患病风险,尤其在CIN Ⅱ/Ⅲ发生发展中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而在CIN Ⅰ发生中阴道微环境紊乱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3.
胰腺癌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包含胰腺星状细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纤维化的致密基质环境,不仅为肿瘤创造了促进其生长和侵袭的环境,并使其对化疗和其他抗肿瘤药物产生耐受抵抗。基质中密集纤维化反应和肿瘤在免疫环境中的改变被认为是目前胰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胰腺癌肿瘤微环境相关研究进展,对其组成成分和致病机制以及针对基质和免疫的靶向治疗作一综述,分析肿瘤微环境对胰腺癌发生进展的重要性及其在靶向治疗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25.
【摘要】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一组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异质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组成和功能对于CTCL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其微环境的组成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同时帮助临床医生更加准确地判断疾病预后。本文就近年来关于CTCL免疫微环境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究免疫细胞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微环境中的浸润模式,以及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间的关系。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4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和相关临床数据,采用CIBERSORT算法计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微环境中22种免疫细胞的构成比例,然后分别分析浸润性免疫细胞与年龄、FAB分型等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同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浸润性免疫细胞和总体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微环境中单核细胞,CD8+T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丰富,其中调节性T细胞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浸润程度较高(P=0.021),而M2巨噬细胞的分布水平较低(P=0.014)。另外在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间有11种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未活化的肥大细胞和M2巨噬细胞低表达以及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高表达可以预测AML患者的不良预后。结论:免疫细胞浸润模式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年龄和病理类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同时可以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7.
抑制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1)是重要的免疫负调节因子,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是我国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优势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本文综述了PD-1/PD-L1信号通路、中医与肿瘤免疫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PD-1/PD-L1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揭示了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多系统、多靶点、多环节、整体性等特点,为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理论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对于恶性肿瘤的发病及转移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病及转移可能与上皮间质转化有关。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下,如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表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通过激活Snail、Smad、Wnt等转录因子通路使上皮细胞失去原有的极性,加强了侵袭和转移的能力,细胞失去了对正常生长的调控,从而表现为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29.
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垂体瘤。对于泌乳素瘤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可能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及生长因子的变化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视黄酸、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δ和神经调节蛋白1可能也参与了泌乳素瘤的发病。此外,肿瘤微环境在垂体肿瘤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但各种发病机制间的相互联系仍未明确,因此,泌乳素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还应深入。  相似文献   
30.
外泌体(exosomes)是直径在30~100 nm,内含RNA、脂质和蛋白质的纳米级囊泡,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是肿瘤微环境中细胞间通讯和遗传物质的重要载体。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通过外泌体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其携带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随着体液运输改变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加快血管形成及促进癌症发展;肿瘤微环境是由肿瘤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等共同构成的局部稳态环境,在癌症的发生、复发、转移和化疗耐药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综述着重讨论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为研究及诊断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