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108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以琼脂稀释法为金标准,评价Epsilometer试验(Epsilometer test, E-test)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对甲硝唑敏感性的一致性。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因消化不良症状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胃镜检查的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取胃黏膜组织活检行H.pylori培养,分别采用E-test法和琼脂稀释法检测H.pylori对甲硝唑的敏感性,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成功培养105株H.pylori,将最小抑菌浓度≥8 mg/L定义为耐药。琼脂稀释法检测甲硝唑耐药菌株68株,耐药率64.8%,E-test法检测耐药菌株66株,耐药率62.9%,其中,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检测均为耐药的菌株66株,均为敏感的菌株37株,两种方法的一致率为98.1%。2例菌株被琼脂稀释法评价为耐药,而E-test法评价为敏感,非常严重错误率为1.9%。没有菌株被琼脂稀释法评价为敏感,而E-test法评价为耐药(严重错误率为0%)。以琼脂稀释法为金标准,E-test法检测甲硝唑耐药的灵敏度为...  相似文献   
22.
人肝癌细胞株7721HCV体外感染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接近体内自然感染状态并能稳定支持HCV体外长期复制的感染细胞模型。方法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与人肝癌细胞系7721共同孵育8小时后,分别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细胞和/或培养上清中的HCV正、负RNA、HCV抗原的表达及HCV-RNA在感染细胞内的定位。结果感染血清和细胞共同孵育后的第2~65天,从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均可间断地检测出HCV正、负RNA,即使其间细胞传代4次HCV NS_3抗原、NS_5抗原在细胞内能稳定表达,原位杂交显示HCV RNA阳性物质多位于细胞浆。结论 7721细胞不但对HCV易感,而且可以稳定地支持HCV的体外长期复制,此模型可以用于HCV感染、复制机理的研究、抗病毒药物的评价及保护性抗体/疫苗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23.
人肝癌细胞株HCV体外复制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0引言缺乏适宜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模型的窘况已极大地阻碍了对HCV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只有建立方便易得、价格低廉、对HCV易感的细胞模型,才能更好地研究HCV.本研究用自然存在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CV直接感染培养中的人肝癌细胞7721,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骨挫伤MR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选择22例膝关节骨挫伤的病例进行影像分析并观察MR信号的改变。结果膝关节外伤后通过MRI检查可以明确评估、诊断骨挫伤的部位、程度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符合临床诊断的要求。结论MR能早期诊断骨挫伤,可为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联合浅层X射线放射治疗胸背部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胸背部瘢痕疙瘩患者,采用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技术进行治疗,术后进行病理HE染色分析,于术后24 h内行第1次浅层X射线放射治疗,每隔5 d 1次,共4次。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率。结果瘢痕组织HE染色可见表皮萎缩变薄,真皮中上部成纤维细胞及胶原增生,增生的毛细血管周围可见稀疏的炎细胞浸润。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99.02%、96.08%及89.22%;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总体满意率为97.06%。结论胸背部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采取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技术联合浅层X射线放射治疗,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复发率低、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26.
不同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病理生理机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是否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评价80例FD患者[罗马Ⅲ标准,男∶女为22∶58,平均(44.2±14.6)岁]消化不良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分型,并行多种胃肠功能检查.结果 上腹痛综合征(EPS)、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混合型三组间在胃排空功能、胃肌电活性、自主神经功能、液体负荷试验同步胃内压测定以及心理评定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餐后饱胀感与胃半排空时间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11.5,P=0.043).早饱与最大饮入量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6.8,P=0.033).结论 本研究发现罗马Ⅲ分型方法 可能并不能有效地将有不同病理生理机制的FD患者区分开,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27.
青南藏区精神疾病患者求医行为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南地区主要包括青海省黄南、果洛和玉树3个藏族自治州,地处高原,环境闭塞.以牧业生产为主,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文化教育相对落后,是青海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现对本地区精神疾病求医方式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 tinalbleeding,OGIB)是指经过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后病因仍未明确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它包括两部分病变:一部分是胃镜和结肠镜检查过程中遗漏的病变;另一部分是胃镜和结肠镜不能到达部位的病变,即十二指肠乳头附近至回肠末端的小肠病变。由于解剖特点和检测手段的限制,OGIB的诊断(尤其是小肠病变)一直是消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2003年双气囊小肠镜(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y,DBE)的问世使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迈上了新的台阶,它开创性地利用气囊固定肠壁的作用,并与外套管的取直作用相结合,来克服机械推进显像方法在小肠所遇到的结襻和成角等困难,使人类基本能够对全小肠黏膜面病变进行自控观察和治疗。在DBE问世以来短暂的6年中,全球多个中心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就DBE在OGIB中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9.
骨斑点症     
骨斑点症(Osleopilosis)又称波一欧综合征、骨质斑驳症、局限性骨质增生症、又称弥漫性致密性骨病或点状骨病等.是一种罕见病,据统计发病率不足人群的1/1000万[1].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是由干骨内具有弥漫性斑点状致密骨质而得名.偶尔行X线检查而发现.迄今国内报道不足100例,临床及放射科医师对本病若缺乏认识,很少能想到本病的可能.为此,结合文献资料学习,现将本院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利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朗格罕氏细胞(Mo-LC)和炎症性树突状表皮细胞(Mo-IDEC)并观察其表型特点。方法联合应用LymphoPrepTM梯度离心试剂和CD14+磁珠分离和筛选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重组人白介素4(IL-4)的基础上分别于第0、2、4天加入人天然TGF-β1或β-巯基乙醇(β-ME)。培养第6天时收集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并利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对诱导细胞亚群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CD14+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6 d后可形成具有树突状外观的Mo-LC和Mo-IDEC,2种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CD1a、FcεRI、FcεRII、TLR1、TLR2;Mo-LC表达CD207,Mo-IDEC表达CD206。特应性皮炎患者来源的Mo-IDEC表面CD1a表达高于Mo-LC,且CD23、TLR2、FcεRI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利用外周血单核细胞可在体外成功诱导Mo-LC和Mo-IDEC,这2种细胞表型特点与体内分离的细胞在形态和表型上类似,为体外进一步研究这2类细胞的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