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首诊情况。方法:以2000年3-5月入院治疗的300例病人首诊情况,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首诊于非精神科,中、西医占36.7%,精神科占34.3%,迷信活动占29%。结论:精神疾病患者首诊于精神科仅为34.3%,而迷信活动达29%。必须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普及精神病知识,改善精神病人的求医现状。  相似文献   

2.
神经症患者的求医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的求医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326例门诊神经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首诊地点的选择与疾病特点、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明显相关(P<0.005或P<0.001)。结论影响神经症求医行为的主要因素为疾病特点、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病人的自杀是精神疾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据国内文献报道,因各种精神疾病引起的自杀占自杀原因的第二位,并且越来越年轻化。为进一步探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本文作者对2001年8月.2002年10月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词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病人求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相似文献   

5.
80及90年代精神科患者求医方式变迁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精神疾病患者求医方式可反映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不同的心理状态。为了解 80及 90年代精神科患者求医方式的变迁 ,分别调查了我院 1985及 1994年度共 2 6 74例门诊首诊患者病历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 来源于我院门诊 1985年 1月 1日~ 12月30日及 1994年 1月 1日~ 12月 30日的全部首诊病历。1.2 方法 自制《门诊首诊患者求医方式调查表》 ,分别统计两年度首诊患者一般资料 ,在我院首诊前的求医方式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 结  果2 .1 一般资料  1985年度首诊患者共计 135 1例 ,平均年龄 (30 .2± 12 .5 )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暴力行为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人口学资料、既往史、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人格诊断问卷(PDQ4 )早年不良家庭环境问卷等对38例具有家庭暴力行为和40例无家庭暴力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以下各项差异显著:有既往攻击行为史及酒滥用史,早年不良家庭环境,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病史,BPRS总分、敌对猜疑、焦虑抑郁,PDQ4 中人格障碍等因素。结论:精神病理症状、心理社会因素和病理性人格障碍与家庭暴力行为明显关联,可作为其主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精神疾病患者首诊情况。方法 :以 2 0 0 0年 3~ 5月入院治疗的 3 0 0例病人首诊情况 ,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 :首诊于非精神科 ,中、西医占 3 6 7% ,精神科占 3 4 3 % ,迷信活动占 2 9%。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首诊于精神科仅为 3 4 3 % ,而迷信活动达 2 9%。必须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 ,普及精神病知识 ,改善精神病人的求医现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危险因素,为防范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比较研究组206例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与对照组200例非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基本人口学资料、入院情况以及疾病类型等。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受其职业(P0.001)、婚姻(P0.05)、家族史(P0.05)、自知力(P0.05)、入院时PSP评分(P0.05)、疾病类型(P=0.001)等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与其职业、婚姻、家族史、疾病类型有关。结论:农民、无业、无配偶、家族史阴性、酒精引起的精神疾病患者更易发生肇事肇祸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盗窃行为特征。方法:实施盗窃行为且有精神疾病诊断者63例设为患者组,将实施盗窃行为的无精神病者37例设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犯罪行为特征,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智商测验(IQ)等测查。结果:两组在作案方式、BPRS、PANSS、HAMD、SDSS等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的盗窃行为特征与精神正常者有区别,应不同对待。  相似文献   

10.
对农村精神疾病患者在精神科就诊前的就诊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双相障碍患者被误诊情况、临床特点和求医轨迹,为双相障碍的识别和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目前诊断和首次诊断是否相同,将2007年6月-2010年10月在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就诊的处于抑郁发作期的247例双相障碍患者分为误诊组和确诊组,通过调查、访谈及问卷法收集患者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和求医轨迹。结果检出确诊病例72例,误诊患者175例,误诊率为70.85%。误诊病例中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障碍的最多(64.00%),其次为精神分裂症(22.29%)。与确诊组相比,误诊组有更高比例的病前生活事件(41.9%vs.23.6%,P0.01)、过去存在更高比例的轻躁狂症状(70.9%vs.55.6%,P0.01)、间歇性病程更少(55.2%vs.70.8%,P=0.02),而确诊组更多患者首次即去精神病专科医院就诊(83.3%vs.70.3%,P=0.03)。结论具有病前生活事件、轻躁狂症状以及间歇性病程更少的双相障碍患者应尽早到精神病专科医院就诊,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2.
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1986年至2006年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院内自杀身亡3l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杀行为危险因素.结果:具有凶杀行为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男:女=3.43:1,自杀行为的发生与家族自杀史、悔恨、绝望、心理社会因素及杀害对象有关.结论:悔恨、绝望、心理社会因素等是具有凶杀行为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对于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应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1986年至2006年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院内自杀身亡3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杀行为危险因素。结果:具有凶杀行为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男:女=3.43∶1,自杀行为的发生与家族自杀史、悔恨、绝望、心理社会因素及杀害对象有关。结论:悔恨、绝望、心理社会因素等是具有凶杀行为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对于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应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伴危险行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状况和应对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5月-12月在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存有危险行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50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生活事件量表(L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压力感受量表(PSS)对家属进行调查。结果有16名(32%)家属存在健康危险性;不同病程、住院次数的患者其家属TCSQ积极应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其家属TCSQ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危险行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厦门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中,抽取厦门市海沧、集美、翔安区共260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为调查对象。以厦门市重性精神疾病经济花费调查表对患者的各种花费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直接花费和间接花费。对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进行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最终完成调查198例(80.8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年人均总花费为30968.12元,直接花费为9712.00元,间接花费为21256.12元。以总花费的自然对数为因变量(Y),以是否住院(住院患者)(X1)、户籍类型(农村、城镇患者)(X2)、婚姻状况(已婚、未婚等)(X3)、患者享受何种医疗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等)(X4)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Ln Y=-0.395Ln X1-0.176Ln X2+0.175Ln X3+0.134Ln X4+9.818(F=21.042,P0.01)。结论重性精神疾病经济花费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受是否住院、户籍类型、婚姻状况、患者享受何种医疗保障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寻求防范措施。方法:观察住院患者223例,其中男103例,女120例,分别进行社会学资料统计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对住院期间发生攻击行为的59例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与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既往暴力行为、住院方式等有明显的相关性,且BPRS总分及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3个因子分明显较高。结论: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占26.5%;并提出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骨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22例精神疾病住院患者骨折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精神疾病患者弓形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血清弓形虫抗体的检测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以我院所有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为检测对象 ,共 4 5 5例。以本地正常人群 5 0 0名为对照。由我院化验室采集滤纸片标本 ,杭州市三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采用间接凝集法初验 ,凡滴定度在 1∶6 4以上的再用全标法复验 ,复检阳性即为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2 结果本组患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 14 1% (6 4 /45 5 ) ,显著较对照组 1 8% (9/5 0 0 )为高 (P <0 0 1)。其中精神分裂症弓形虫抗体阳性率 17 3% (5 1/2 95 ) ,抑郁症 11 4 % (5 /44 ) ,躁狂症9 7% (3/31) ,…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精神科护士对这一群体实施教育和干预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精神疾病中的凶杀行为与责任能力评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与凶杀行为的关系及责任能力评定的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既往鉴定中精神疾病凶杀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凶杀行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危害行为(P均小于0.01),而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及性变态出现凶杀行为,显著低于其他危害行为(P均小于0.01).对精神疾病患者凶杀行为责任能力评定绝大多数为无责任能力,少数为限定责任能力,极少为有责任能力.结论精神病人各类危害社会行为中以凶杀的发生率最高,危害性极大,应加强防范.尽管现时对精神病人危害行为任责任能力的评定趋严,但其凶杀行为的责任能力仍以无责任能力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