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7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89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936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1509篇
预防医学   135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45篇
  4篇
中国医学   207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22.
综述妊娠对女性肾移植患者的影响,肾移植术后妊娠的管理(妊娠前风险提示、妊娠前风险评估、妊娠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妊娠期产检及移植肾功能随访、分娩及麻醉方式的选择、产后喂养方式),肾移植术后多胎妊娠受者的现状等。旨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妊娠管理的经验,提升移植专科护理人员对术后妊娠群体的关注度,为有妊娠意愿的肾移植术后患者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3.
吕倩倩  张莹  闫豪斌 《全科护理》2022,20(2):209-211
目的:探讨力量支持协同护理模式在经口喂养不耐受<34孕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2例<34孕周经口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19年10月接受常规护理的5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1月—2020年8月接受力量支持协同护理模式的51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经口喂养进程(留置胃管时间、过渡时间、住院时间)、喂养效率及患儿行为状态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留置胃管时间、过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第3天、实现全口喂养时吸吮效率和喂养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3 d、干预5 d后行为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力量支持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减轻经口喂养不耐受症状,进一步推进经口喂养进程,缩短经口喂养过渡时间。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通过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观察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乳(eHF)对早产儿喂养和生长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2 年2 月至2013 年12 月入住国内8 家三甲医院的早产儿,根据喂养方案分组:(1)胎龄结果 纳入研究的早产儿共328 例。胎龄PPPP>0.05)。胎龄32~34 周的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后用eHF,生后第2 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其相应的对照组(PPP>0.05)。结论 eHF 可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功能、加速胆红素代谢和排泄,且未增加EUGR 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第一次查房 主治医师查房,入院第2天. 住院医师 汇报病史:患儿,男,6个月,因“大便次数增多,带油滴1个半月”收住入院.患儿1个半月前添加米粉后出现大便性状改变,由黄软便变为稀糊状,表面带油滴,次数增多,由1次/d增至6~7次/d(均为餐后),且解便时哭吵。遂至当地医院查大便常规示脂肪球(+),遵医嘱服用肠道益生菌无明显好转,大便带油滴情况逐渐加重(油质增多)。半月前家长开始发觉患儿解便臭,臭鸡蛋味,颜色时带墨绿色,时带灰色,无脓血。遂停用米粉,给予部分水解配方喂养,但大便无明显改善。4d前来我院门诊,建议改用深度水解配方喂养,仍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26.
1 临床资料 例1 患儿,男,第4胎第4产,生后5d,因“孕36周早产、进奶欠佳1d”入院.患儿在当地医院自然分娩,出生体重2 550 g,生后哭声可,Apgar评分不详.生后约3h开始配方奶喂养,吸吮好.生后第4d无明确诱因出现吃奶差,反应欠佳,无烦躁、哭闹等症状.未予特殊治疗,来院就诊时门诊以“上呼吸道感染”收住院.患儿有三个姐姐,均身体健康.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史.入院查体:T36.5℃,P130次/分,R50次/分,  相似文献   
27.
先天免疫系统是新生儿防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先天免疫系统相关基因缺陷和(或)发育不成熟使得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易患败血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又称甘露聚糖结合蛋白(mannose-binding protein,MBP),是C型凝集素超级家族中的一员。近年来,关于血浆MBL水平与新生儿感染相关的研究较多,现就MBL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新生儿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婴儿期喂养方式与中国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 isc)、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集国内1998-01—2004-12研究婴儿期喂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发病的相关文献,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 eta分析,计算合并优势比,评价婴儿期不同喂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发病的关系。采用RevM an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5篇,总样本量2 476例。其中母乳喂养组1 409例,患龋人数545例,人工喂养组1 067例,患龋人数745例;合并OR值是2.87,95%的可信区间为1.21~6.81。结论:婴儿期采用人工喂养的儿童发生乳牙龋齿的危险性是采用母乳喂养儿童的2.87倍,采用母乳喂养能有效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ICU脓毒症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RFS)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RFS的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 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20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SPEN关于RFS共识建议中”诊断标准,将患者是否发生RFS,分为RFS组(n = 141)和非RFS组(n = 61);比较2组间性别、体重指数(BMI)、营养风险筛查、营养方式、相关危重评分、腹内压(IAP)、相关实验室检查及用药的差异。选取统计学方法中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ICU脓毒症患者发生RF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一种预测模型,绘制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RFS的预测模型对ICU脓毒症患者发生RFS的预测价值。  结果  202例脓毒症患者相关资料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MI)、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肌酐-身高指数(CHI)、血清钠(Na+)、血清钾(K+)、血清镁(Mg2+)、血清磷(P-)、白介素-6(IL-6)、空腹血糖(FBG)、维生素B1(VitB1)、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否使用利尿剂、是否使用胰岛素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利尿剂的使用、BMI、CHI、血K+、FBG、VitB1是ICU脓毒症患者发生RFS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以多因素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为基础,建立预测模型表达式为:Logit = 1.39×利尿剂+0.15×BMI-0.14×CHI+0.75×血K+-0.16×FBG+0.78×VitB1-2.94。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的预测模型一致性强,联合预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基于最佳证据建立早产儿喂养护理方案,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遵循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获得早产儿喂养的最佳证据。将2019年1~3月住院早产儿96例列入对照组,2019年5~7月住院早产儿129例列入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喂养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最佳证据的早产儿喂养护理方案。统计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率、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基于最佳证据的早产儿喂养护理方案,可规范护士喂养行为,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提升早产儿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