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7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89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936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1509篇
预防医学   135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45篇
  4篇
中国医学   207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儿出生后即给予对症治疗及常规早产儿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出生时、出生7 d检测两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观察两组喂养耐受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及达全肠道营养时间;记录两组呕吐、腹胀、胃潴留及便秘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出生7 d,对照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分别为(49.37±10.30)、(32.87±7.59)g/L,观察组分别为(56.94±9.64)、(38.34±7.94)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9、2.635,均P0.05)。对照组喂养耐受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及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分别为(6.00±0.64)、(12.69±2.84)、(18.97±1.96)、(19.30±4.28)d,观察组分别为(3.07±0.50)、(9.20±2.64)、(12.30±1.19)、(12.64±3.3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090、4.763、15.625、6.455,均P0.05)。对照组呕吐、腹胀、胃残留、便秘发生率分别为60.71%、57.14%、50.00%、42.86%,观察组分别为28.57%、21.43%、17.86%、1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53、7.487、6.452、5.600,均P0.05)。结论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儿症状,并缩短喂养耐受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及达全肠道营养时间。  相似文献   
7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聚合酶链反应( PCR-DGGE)技术从微生物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比较喂养不耐受( FI)与健康早产儿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及相似性。方法以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诊断为FI的早产儿为FI组。选择与FI组胎龄、日龄、出生体重相匹配的非FI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集出现FI时和同时间段对照组的粪便标本,进行16SrDNAV3区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从而分析比较两组间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及相似性。结果细菌多样性检测显示FI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香农-维纳指数(H)、丰度(S)、均衡度指数(E)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似性矩阵图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组内菌群相似性较组间高(P<0.05);PCA结果同聚类分析一致。结论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改变及群落结构紊乱可能是引起早产儿FI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3.
婴幼儿喂养困难是一种常见的喂养问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喂养困难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可造成不良影响。引起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原因多样,主要涉及婴幼儿自身、喂养者、以及喂养环境这几个方面。本文拟综述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探讨婴幼儿喂养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为婴幼儿喂养困难提供预防、评估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4.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不能经口进食,肠内营养(EN)以其经济、安全、有效等优点,被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1]。但在使用EN过程中,有些患者出现了喂养不耐受腹泻现象,性质多为黄稀便及水样便,尤其是水样便,因其含较多的胆盐和胰脂酶,且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大,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尿液及成形便更强[2],是失禁性皮炎(IAD)发生的高危因素。IAD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给医疗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对于  相似文献   
7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73-274
将18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胃肠内喂养给予母乳喂养,治疗组除给予对照组一样治疗外,胃肠内喂养的母乳同时加用母乳强化剂,定期比较两组患儿体格发育指标(体质量、身长、头围、上臂围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静脉营养时间、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死亡率等。治疗组在体格发育指标(体质量、身长、头围、上臂围等)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治疗组的静脉营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也均少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而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等并发症无差异、住院期间死亡率无差异。母乳中添加母乳强化剂喂养能够有效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降低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减少静脉营养时间,减少住院天数,而且并不会增加喂养不耐受的并发症,不会增加死亡率,因而可以认为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76.
《中国性科学》2019,(12):94-96
目的探讨喂养困难早产儿行抚触和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干预,对喂养改善、并发症的发生和早产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产科出生的110例喂养困难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患儿。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吮吸和抚触干预方案,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儿喂养困难干预效果、治疗相关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喂养困难护理干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和78.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干预满意度分别为92.7%和78.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困难早产儿行抚触、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儿喂养困难相关表现,提高干预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南慧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29-1030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其发病率、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与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力密切相关[1-2].现收集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与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因秋季腹泻住院的患儿310例,按喂养方式不同分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两组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提倡母乳喂养,减少或减轻秋季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8.
婴幼儿喂养困难是存在于婴幼儿期的一种常见喂养问题,临床表现多样,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分类标准。引起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原因多样,涉及婴幼儿、喂养者和喂养环境及其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对婴幼儿喂养困难的评估应包括一个全面的,跨学科的评价。统一婴幼儿喂养困难的诊断分级、评估和治疗标准是婴幼儿喂养困难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9.
几十年来,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剧增,这种现象可能不能单独用摄人过多的高脂食物来解释。最近的研究表明高脂饮食母亲的后代断奶之后,如果用高脂饮食喂养,比正常饮食喂养易发生更严重的NAFLD,表明前馈循环可能增加后代的NAFLD风险。本研究在连续三代小鼠中用高脂饮食喂养阐明上述前馈循环。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改良法喂奶在减少早产儿呕吐及窒息的概率中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3~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10例需鼻饲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甲乙2组。甲组5例采用改良法喂奶(将20ml注射器与鼻胃管连接后悬挂于暖箱顶部的通气孔,用另一注射器抽取所需的奶量推注至悬挂的注射器内,将无菌盘内的针栓取出,插入悬挂的注射器轻轻推动针栓后,拔出针栓,使奶液缓慢匀速流入患儿胃内),乙组5例则采用常规注射器推注法。结果采用改良法喂奶可使患儿胃内残留量减少,进奶量增加,思儿体重增加明显。结论改良法喂奶能更好的控制奶液的速度,节省护理人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