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7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89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936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1509篇
预防医学   135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45篇
  4篇
中国医学   207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研究分析胃肠道舒适护理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胎龄≤32周)81例,按照患儿喂养护理方式差异性分组研究,其中常规组40例,经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41例,针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特点给予针对性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与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在每日摄入奶量、机体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胃肠道舒适护理对早产儿进行护理服务,其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儿饮食喂养舒适度,让胃肠道功能改善发育,降低喂养不耐受现象,促进早产儿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82.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236-238
目的研究喂养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最近1年内科收治的72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实施电脑随机临床分组,将其分为Y组和D组各36例,D组患者行常规脑卒中吞咽功能困难喂养指导,Y组在D组的基础上联合行吞咽功能训练。结果 Y组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等级评价明显优于D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生存质量评价Y组明显高于D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实施喂养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其吞咽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提升具有改善效果,且显著,具有临床内科护理治疗实践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3.
董秋菊 《全科护理》2012,(33):3131-3131
在新生儿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胃管留置术是一项基础护理技术,常用于洗胃、鼻饲奶、胃肠减压等。新生儿胃管喂养以早产儿居多,尤其是低体重儿。胎龄越小胃管喂养的时间越长。如何保持胃管牢固的固定在正确位置,是护士面临的重要难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科用美国3M公司生的透明敷料固定留置胃管,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辅助早期鼻饲喂养预防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的效果,提高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质量。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进食困难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早期鼻饲喂养及对症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鼻饲喂养期间发生胃肠道并发症及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辅助鼻饲喂养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免疫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一疗程后,两组患者IgG、IgA、IgM、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鼻饲治疗期间共发生24例胃肠道并发症占32.88%,其中2例因严重的腹泻转为肠外营养,观察组患者发生10例胃肠道并发症占13.70%,未出现中转肠外营养病例,对照组患者鼻饲期间及鼻饲后一周内共发生医院感染8例占10.96%,观察组共发生3例占4.11%,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率及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改善鼻饲喂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胃肠功能,降低胃肠道并发症,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提高患者免疫能力,降低了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了解光明新区婴儿喂养方式现状,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研究两个群体有效的营养行为干预模式。方法 2011年7月1~8日在深圳市光明新区社区儿童保健门诊,对330名0~3岁散居婴幼儿的主要照顾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表由医务人员填写,主要内容包括婴幼儿基本情况、喂养现状及补充食品添加情况,以及家长关于婴儿期喂养、营养知识和行为等。结果独生子女家庭年均收入与非独生子女家庭年均收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母乳喂养率为35.13%,非独生子女为76.08%(P〈0.05);断奶时间:独生子女为4.10月,非独生子女为8.08月(P〈0.05);6个月龄时独生子女补充食品添加占29.87%,非独生子女占19.19%(P〈0.01),两人群补充食品添加种类和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取决于主要抚养人的喂养行为以及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不是科学喂养的主要障碍,独生子女补充食物添加及喂养方式更为科学合理,分层次践行科学育儿中心-社区-家庭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护理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及对照60名于2014年07月至2016年11月间进入该社区妇幼保健院的早产儿,30名A组早产儿展开常规哺乳干预,30名B组则展开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护理干预,对两组早产儿胃肠功能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两种不同的喂养方式之后,研究组早产儿在呕吐、腹胀、便秘情况、全肠道喂养时间等几个方面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护理,有利于促进肠胃功能吸收,提高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母乳喂养知识、改善母乳喂养行为、降低母乳喂养母亲情绪焦虑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择202名纯母乳喂养婴幼儿的母亲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在婴儿满1、2、3、4月龄时,向母亲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母亲对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行为及自身焦虑情绪情况等相关资料,根据每位母亲问卷结果,对母亲进行面对面母乳喂养知识、喂养技巧、及情绪调节等相关宣教干预。结果 经过4次健康宣教干预及随访,婴幼儿母亲母乳喂养知识得分由8.43分提高到9.55分;母乳喂养时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另一侧的比例由73.3%提高到87.5%;母亲有焦虑情绪的比例由18.8%下降到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母亲母乳喂养知识,改善母乳喂养技巧、降低母亲情绪焦虑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8.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承担的“中国人母乳成分分析及相关功能研究”项目通过了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该项目由吴圣楣教授、陈同辛主任医师、钱林溪副研究员共同主持。从1995年开始,该项目由20多名教授、博士、硕士组成了一个研究团队,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等单位,对母乳组成成分及功能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中许多研究成果为国际或国内首创,具有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89.
患儿男,因胎龄29周早产,生活能力低下,生后5 h入院。患儿系胎龄29周,第一胎第一产,因其母高血压、尿蛋白阳性需终止妊娠,在北京某医院剖宫产出生。羊水色清,量偏少;脐带、胎盘未见异常;生后阿氏评分不详。由于经济问题转到涞源县妇幼保健院。入院时查体:T 35.5℃,体质量1.25 kg,呻吟,口吐白色泡沫,吸气三凹征阳性。颜面及口唇青紫。前囟平坦,张力不高。双肺呼吸音稍低,双肺底偶可闻及湿啰音。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短期去乳糖奶粉喂养方法对新生儿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腹泻患儿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短期去乳糖奶粉喂养,对照组采用长期去乳糖奶粉喂养。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胃肠道症状、体质量增长与喂养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痊愈5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4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58,P=0.366)。观察组患儿平均体质量增长(34.30±7.35)g/(kg· d),平均摄入奶量(105.37±24.02)ml/(kg· d),优于对照组的(24.29±8.06)g/(kg· d),(97.21±21.66)ml/(kg·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09,3.161;P<0.05)。观察组排便次数、呕吐、腹胀、胃潴留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新生儿采取短期去乳糖奶粉喂养方式既符合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又可以维持其免疫功能的平衡,且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