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3则病案,介绍马贵同教授治疗常见胃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的辨证及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22.
茵陈蒿汤护肝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茵陈蒿汤是临床上治疗肝病的有效方剂。茵陈蒿汤及其有效成分包括乙醇提取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二炔酮、茵陈炔、葸醌类化合物和京尼平,能抑制核因子κB激活,减少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和氧化应激,减轻肝细胞损伤和凋亡,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和增殖,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减少肝组织细胞外基质沉积,因而具有较显著的抗肝损伤和抗肝纤维化作用,为其临床应用和试验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鉴别大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表面网状微血管结构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常规内镜检出大肠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144处(102例),记录NBI—ME观察病变表面微血管结构(CP)形态和染色放大内镜观察病变黏膜表面腺管开口(pit)形态。分析pit周围CP形态变化,比较两者形态间的关系。所有病变经内镜或手术治疗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常规内镜鉴别病变是否为肿瘤性的准确率75.7%、敏感性85.1%、特异性40.0%,明显低于NBI—ME和染色放大内镜(P〈0.005),NBI—ME和染色放大内镜间则未见差异。CP分型与pit分型对照,CP—Ⅰ型、Ⅱ型、Ⅳ型、Ⅵa型分别与pitⅠ型、Ⅱ型、Ⅳ型、Ⅴ1型间一致性达100%。144处病变中,内镜治疗129处,手术治疗15处。组织病理学检查:非肿瘤性30处(增生性息肉17处、炎症性息肉13处);肿瘤性114处(腺瘤95处、腺癌19处)。结论初步显示NBI—ME和染色放大内镜之间具有正相关性,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作为当前鉴别大肠病变是否为肿瘤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健脾温肾清化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设计,将72例U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在口服美沙拉嗪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健脾温肾清化方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栓纳肛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诱导缓解率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缓解率为56.8%,对照组为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腹泻单项症状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血便、腹痛、腹胀单项症状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温肾清化方治疗UC与柳氮磺吡啶栓疗效相当,但对于腹泻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5.
患者,男,87岁,因“大便秘结8月余,加重1月”,拟诊为功能性便秘(FC)收住院.患者2012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秘结,4~5日一行,粪质坚硬,排便困难,自行于药店购买复方芦荟胶囊、三黄片等药物治疗.服药后大便3~4日一行,便质不干,时有下腹部胀满,无腹痛,排便后腹胀缓解.关键词:便秘,功能性;依托必利;结肠黑病变;辨证论治分类号:R574.62;R241 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671-038X(2013)11-0606-02  相似文献   
26.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六淫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及先天禀赋不足有关.中医药治疗常用的给药途径是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栓剂及各种方法的联合应用,治疗上具有多途径、多方法、多靶点等特点和毒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27.
肠上皮屏障与炎症性肠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肠上皮屏障损伤是近年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细胞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的新领域.肠上皮屏障是肠黏膜的重要防线之一,若受损则可引起肠上皮通透性增加,在IB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重点侧重于肠上皮细胞和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维持和修复肠上皮屏障可望成为治疗IBD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8.
29.
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二甲基亚硝胺 (DMN)致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窦壁病理变化及其与门脉压力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4 0只用 0 .5 %DMN每周连续 3d共 4周 12次腹腔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分别于造模后 1d、2d、3d、1周、2周、4周、6周、8周作为动态观察时相点 ;分别取 5只模型大鼠和 3只正常大鼠肠系膜前静脉分支插管法测门脉压力 (Ppv)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Ⅳ型胶原(ColⅣ )、层粘连蛋白 (LM)和Ⅰ型胶原 (ColⅠ )表达 ;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正常大鼠肝窦壁ColⅣ阳性表达 ;模型组肝窦壁除ColⅣ阳性染色呈现为先弱后强外 ,LM和ColⅠ的沉积均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进行性增加 ,4周时表达最为明显 ,电镜下可见肝窦内皮失窗孔和内皮下完整基底膜形成 ;模型组Ppv与肝窦壁LM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DMN大鼠肝窦内皮下基底膜是在功能性基底膜破坏的基础上 ,随着LM与新合成ColⅣ沉积以及两者结合的增加、加之ColⅠ的沉积而形成  相似文献   
3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大肠疾病[1],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肠黏膜免疫失调、饮食过敏、精神抑郁及焦虑等有关.本病是终身性疾病,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长期的慢性肠道黏膜炎症,可能导致肠道肿瘤[2].既往临床上以诱导和维持症状缓解为治疗目的,近期有许多新证据表明,临床症状消失并不表明长期治疗的成功,因而一些医生寻求镜下黏膜好转或者愈合[3].在UC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中引入黏膜愈合评价,目前成为重要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