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建立广东省登革热疫情月份分布特征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疫情预测和防控效果评估。 方法 收集广东省1990-2016年各月登革热监测报告发病数,拟合多曲线季节指数模型。 结果 各月(x)发生登革热概率的拟合模型方程为:S=36.585-17.436x+5.425x2-0.318x3 (S≥0%,R2=0.980,P=0.000);多曲线季节指数模型为:S=-0.001+0.008x-0.003x2+0.000x3 (S≥0, x=1,2,3,4,5,6,R2=0.992,P=0.012);S=e-14.021+1.733x(S≥0,x=7,R2=0.981,P=0.001);S=-189.883+41.304x-2.181x2 (S≥0,x=8,9,10,11,R2=0.998,P=0.048);S=1.274E12×e-2.612x(S≥0, x=12,R2=0.995,P=0.043)。结果发现,7-11月为广东省登革热高发生风险、高流行强度月份;1995年和2014年两年是广东省登革热异常暴发年;从2013年开始,广东省登革热疫情月度发生态势和流行特征发生悄然变化,发生异常疫情的月份时间提前、频次增加、强度增大,并可能引起下半年的疫情高发态势。采用该模型评估表明,广东省2015、2016年登革热早防早控措施效果明显。 结论 多曲线模型拟合登革热流行季节指数效果较好,该模型既可以用于登革热疫情的月份分布特征分析,开展早期预测预警,以便做到早发现早防控,还可用于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由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引起的相关网络谣言事件情况,从多维度量化描述网络谣言的表现形式,探讨网络谣言的防控方法。方法利用TRS(文本检索系统)技术实施舆情数据采集,建立专题分析模块,以H7N9、谣言、传言等作为关键词进行正文检索,采用Excel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3月1日至2013年5月15日.全国共发生H7N9相关网络谣言事件63起,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以广东最多(8起),其次为江西(5起)、河南、江苏和甘肃(均4起)。首起网络谣言事件发生时间(3月7日)比首例病例公布时间(3月31日)提早24d。网络谣言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包括微博、QQ空间、微信、百度贴吧、朋友网等,其中84.1%(53/63)的谣言通过微博传播,69.8%(44/63)的网络谣言为蓄意造谣;谣言内容主要包括发现病例的地区、感染病毒的途径以及疫情趋势;对谣言的处理方式基本为官方辟谣和行政处罚。结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加强网络监管与教育、官方及时辟谣、及时公布疫情信息以及正确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对防控网络谣言有实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利用滑动平均法和灰色残差法GM模型建立预测预警模型,并预测广东省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为今后防治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方法对广东省2004—2011年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建立基于滑动平均法的灰色残差法GM模型(III型),并对传统灰色GM模型(Ⅰ型)、基于滑动平均法的灰色GM模型(Ⅱ型)分别以平均相对误差、后验差、小误差概率作为检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模型(Ⅰ、Ⅱ、III型)进行实例预测分析,经过精度指标检验结果分别为:模型Ⅰ:C=0.39,P=1.00,模型精度为2级(良),平均相对误差ψ=8.86%;模型Ⅱ:C=0.34,P=1.00,模型精度为1级(优),平均相对误差ψ=7.53%;模型III:C=0.22,P=1.00,模型精度为1级(优),平均相对误差ψ=5.21%。由此得出,模型III较模型(Ⅰ、Ⅱ)在模型精度等级及平均相对误差相对比较小。运用模型Ⅲ对广东省2012、2013、2014年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为5.069 3/10万、4.514 0/10万、4.027 0/10万。结论经过3种模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滑动平均法的灰色残差法GM模型(III型)的拟合精度很高,最终验证了该模型应用于广东省在细菌性痢疾疫情预测方面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预测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一例与果子狸相关的SARS病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冬至2004年春广东省新出现了4例社区获得SARS病例,其中有一病例与果子狸相关,这是全球报告的唯一与果子狸直接相关的病例,为SARS由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传给人提供了流行病学证据,使对SARS来源于果子狸更加引起关注。对该病例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认识SARS的来源,为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9—2011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按终审日期导出广东省2009—2011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个案,对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广东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率分别为95.81%(572/597)、98.37%(422/429)和99.77%(431/432),其中3年间网络报告率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的地市均为河源市(77.27%、94.12%和93.75%);乡镇卫生院网络报告率分别为95.06%(1 386/1 458)、95.91%(1 385/1 444)和99.59%(1 441/1 447),其中3年网络报告率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的地市有汕尾(90.91%、94.55%和96.36%)和揭阳(92.59%、93.67%和97.47%)。3年间各年平均及时报告率分别为98.49%(661 009/671 149)、99.22%(826 351/832 837)和99.59%(862 965/866 558);及时审核率分别为99.67%(668 905/671 149)、99.80%(831 186/832 837)和99.89%(865 577/866 558);3年间各市综合指数率范围在91.04%~100.00%,其中综合指数率较高的地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较低的地市主要集中在粤东和粤西地区。2010—2011年报告平均间隔分别为15和6 h,审核平均间隔分别为63和57 min;全省实验室确诊病例占诊断病例的总比例为31.95%(578 279/1 810 166),其中细菌性痢疾比例较低,仅为13.58%(2 451/18 043);疑似病例占诊断病例比例的总比例为4.08%(73 776/1 810 166)。结论 2009—2011年广东省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总体虽逐年提高,但个别地市综合报告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建议继续加大政府投入,保证网络直报专项经费;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指导,规范报告;加强对疾控机构的管理,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27.
某小学一起群体性急性肾炎发病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一起群体性急性肾炎暴发疫情的调查和分析,探讨此类疾病的病因及控制策略。方法病例的定义为2003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新兴县里洞镇某小学(下称hw小学)出现水肿、且尿常规检测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选择hw小学未发病的学生为内对照,分别以该镇无急性肾炎病例的大江镇小学和塔脚小学的学生为血清学检测和细菌培养的外对照,分析链球菌感染情况和致病菌群。结果hw小学共有21名学生患病,罹患率为7.55%(21/278)。病例组、内对照和外对照组的抗“O”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7.62%、19.39%和2.94%,3组抗“O”检测阳性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例组、内对照和外对照组的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61.90%3、5.41%和11.90%,3组链球菌检出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hw小学学生的群体性急性肾炎发病与儿童咽部链球菌感染有关。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居民卫生习惯,改善环境卫生状况,降低咽部带菌率,可降低群体性急性肾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8.
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信息的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信息的编辑内容和工作特色,认为编辑工作适应现阶段工作有必要融入新的观念和掌握相应的知识;编辑工作要正确定位、客观公正,要做好稿件的定质、定量和正确审稿、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平台,贴近社会。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广东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现况.方法 分别设计针对地市和县区级疾控中心的两种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应急人员基本情况、应急管理机制、监测预警、现场调查处理、实验室检测、应急储备、职工的培训演练、公众宣传和信息通报等8个方面.于2006年问卷调查广东省所有市、县级疾控中心的应急能力(截至2005年12月31日),并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21个地市疾控中心和93个县区疾控中心.调查显示地市级和县区级应急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分别占74.03%(670/905)和53.55%(1 116/2 084),76.19%的地市级和65.59%的县区级疾控中心有承担应急协调职能的部门,85.71%的地市级和73.12%的县区级疾控中心成立了应急专家组;100.00%的地市级疾控中心和78.49%的县区级疾控中心制定了应急预案;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网络直报率分别达到98.08%和92.21%;接报事件后,88.65%的疾控中心能在6 h内前往调查;地市级和县区级疾控中心平均能开展的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分别占卫生部<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规定必须开展的工作项目的 51.22%(21/41)和24.32%(9/37);疾控中心对消毒剂和消杀药械的储备率普遍大于80%,对应急药品的储备率地市和县区疾控中心分别仅为19.05%和11.83%;85.71%的地市级和81.72%的县区级疾控中心在2005年开展了应急知识培训.结论 广东省各级疾控中心应急框架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仍存在应急专业人员素质偏低、实验室检测能力不足、缺乏应急储备协调管理、以及地域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应树立长期建设理念,以"一案三制"为重点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对广东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IDARS)在预警阈值调整前后不同地区、病种的预警效能进行评价,为系统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对预警阈值调整前后广东省21个地市调整了预警阈值的13种传染病的报告病例数、预警信号数、阳性预测值、错误预警率和重复预警率进行评价。结果 13种病种预警信号数与当前大疫情系统报告病例数在阈值调整前后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29和0.934,P0.01),各地市的预警信号数与其报告病例数在阈值调整前后也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17和0.845,P0.01)。阈值调整前后,全省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1%和0.89%,有19个地市较调整前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全省错误预警率分别为97.37%和99.44%,有14个地市较调整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痢疾、腹泻病、流感、结膜炎、伤寒、乙脑、甲肝和戊肝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地市下降;全省重复预警率分别为58.41%和40.18%,有20个地市较调整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预警阈值调整后,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病种的预警效能有明显提高,由于个别地区、病种的发病特点存在差异,因此系统仍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