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70篇
药学   43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预测因素分析. 方法 将159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分为恩替卡韦分组(ETV组,81例)和替比夫定组(LDT组,78例).治疗72周后,观察两组的应答情况[生化学应答率(丙氨酸转氨酶转复率)、完全病毒学应答率(HBV-DNA阴转率)、血清学应答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并且分析在治疗24周HBV-DNA转阴情况对72周疗效的预测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段的生化学应答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ETV组和LDT组的HBV-DNA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24周后ETV组的HBV-DNA值明显低于LDT组(P<0.05),但治疗7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各时间点ETV组比LDT组有着更高的血清学应答率,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4周HBV-DNA转阴(HBV-DNA<3lg拷贝/ml)的患者,72周具有更高的生化学应答率及血清学应答率(P均<0.05).结论 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对治疗CHB具有很好的疗效及较低的耐药率和不良反应,恩替卡韦在早期抗HBV-DNA优于替比夫定片,且治疗24周的HBV-DNA水平可预测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22.
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建立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的离体培养模型。方法:以组织块消化法分离细胞,以差数贴壁法去除其它细胞,常规培养、传代、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细胞鉴定并绘制生长曲线观察细胞传代后成纤维细胞的基本特征及生长特性的变化。结果:第2-4代细胞生长良好、稳定,波形蛋白染色阳性,VⅢ因子相关抗原及肌动蛋白染色阴性。结论:组织块消化法是一种适用于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的简便方法,第2-4代细胞适于实验。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商品名:恩度)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剂量依赖性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建立裸鼠H22肿瘤腹腔积液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恩度5mg/kg剂量组、恩度10mg/kg剂量组和恩度20mg/kg剂量组,每组18只动物。每天给予不同剂量恩度或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每组取6只动物腹腔积液样品进行蛋白浓度、红细胞数量、肿瘤细胞数量的检测,其余动物观察各组荷瘤寿命,对照组基本死亡的时间为实验结束的时间点。结果恩度10mg/kg和20mg/kg剂量组裸鼠的体质量增长速度、腹围增长速度和腹腔积液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动物,同时该两组动物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5)。10mg/kg和20mg/kg剂量组动物腹腔积液中蛋白浓度、肿瘤细胞数量和红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动物(P0.05)。结论恩度可以显著减少腹腔积液的形成,同时降低腹膜通透性,以延长恶性腹腔积液动物存活时间。在该实验条件下,10mg/kg和20mg/kg剂量的恩度治疗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EGFR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KB/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Hedgehog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发展中作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EGFR、MAPK、IKB/NF-κB、PI3K/Akt、WNT/β-catenin、Hedgehog等信号通路之间复杂交织和相互作用,并且可能存在一些肿瘤标志物、抑癌基因、原癌基因和miRNA的协同作用。结论 分子信号通路的异常改变是肿瘤发生及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发病中有着复杂的交叉和冗余。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腹腔镜下静脉输液针注射法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将2012年4-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40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碳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纳米碳组患者术中采用腔镜下静脉输液针注射法在肿瘤周围浆膜下注射纳米碳后行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常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检获情况,并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纳米碳组检出淋巴结(31.7±7.6)枚/例,多于对照组(19.8±6.1)枚/例(P<0.05);纳米碳组微小淋巴结(小于5 mm)检出率为61.0%(386/633),高于对照组43.3%(171/395)(P<0.01);纳米碳组淋巴结检出时间(23.5±4.8) min,短于对照组(32.6±5.5) min(P<0.05);纳米碳组淋巴结黑染率为61.9%(392/633),黑染淋巴结的转移率为23.0%(90/392),高于未黑染淋巴结的6.2%(15/241)和对照组的15.7%(62/3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有纳米碳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胃癌根治术中腔镜下静脉输液针注射法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可行;可提高淋巴结检出率,尤其是微小淋巴结的检出。  相似文献   
26.
我科收治一例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合并乳腺癌的患者,予足量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及乳腺癌经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后,DM症状无明显改善,在辅助内分泌(他莫昔芬)治疗后,DM症状消失,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2岁,因全身皮肤泛发红斑10月,加重伴肌肉酸痛1月于2013年07月31日就诊于我院,诊断DM,给予激素等治疗  相似文献   
27.
更昔洛韦治疗成人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成人麻疹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春季收治的麻疹住院患者6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26例。分别应用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剂量均为0.25g,1次/日,静脉滴注给药,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与体症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显效、有效、无效、退热时间、开始退疹时间、基本退疹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更昔洛韦治疗成人麻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8.
29.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短链RNA,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多种调节作用。甲基化是从基因组层面研究RNA转录调控的重要领域,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和沉默,与肿瘤、衰老等许多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miRNA甲基化异常可以调控miRNA的表达,并影响其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是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键信号,这为进一步研究肝细胞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和探索有价值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我国在2021年由WHO认证为无疟疾国家,疟疾已成为一种罕见传染性疾病,防止输入性疟疾再传播和减少因输入性疟疾死亡是中国消除疟疾后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分析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特征,为境外务工的民众和医务工作者提供预防和治疗建议。方法 收集国家重症疟疾救治专家组2016—2020年疟疾死亡病例分析研讨会上报告17例疟疾死亡病例的数据,分析相关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和病例资料。结果 17例疟疾死亡病例均为非洲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疟疾脑型),发病月份无明显规律,其中男性16例,5例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首诊机构为二级及以下医院10例。排除在救护车上呼吸心脏骤停的死亡病例外,16例初次发病至疟疾确诊的平均时间为6.8 d(中位数5.5 d),初次发病到服用抗疟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为7.4 d(中位数6 d),初次发病到病例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0.3 d(中位数8.5 d)。排除国外发病和回国时间不明的病例,14例病例均于回国后30 d内发病。结论 死亡病例均为非洲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疟疾脑型),患者积极就诊意识薄弱,乡镇级及以下卫生机构诊治能力不足所导致就医延迟是死亡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境外疟疾流行地区务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对疟疾危害的认知。基层医疗机构对来自疟疾高风险地区的归国人员,应关注患者的非洲旅行史,提升诊断疟疾的意识、疟疾诊断和处理能力,遵循抗疟治疗全程、足量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