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ELISA法测定总HCV—cAg与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CV—RNA两种检测方法对诊断HCV感染的敏感性,分析HCV—cAg ELISA法诊断试剂的重要意义。[方法]ELISA法测定血清样本中的HCV抗体,改进型ELISA法测定血清样本中的HCV—cA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样本中的HCV—RNA,阳性样本经重复实验确认。[结果]通过用HCV抗体检测试剂对门诊病人或献浆员进行筛查,获得HCV抗体阳性血清样本264例。对这些病例别进行ELISA法测定总HCV—cAg实验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CV—RNA实验,测到HCV—cAg阳性病例101例,HCV—RNA阳性病例115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差别不太大(0.01〈P〈0.05)。[结论]HCV—cAgELISA法检测和HCV—RNA定量检测具有相近的敏感性,日存某种稗序上HCV—cAg ELISA法榆测可以作为HCV—RNA定量榆测的有效替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我国在2021年由WHO认证为无疟疾国家,疟疾已成为一种罕见传染性疾病,防止输入性疟疾再传播和减少因输入性疟疾死亡是中国消除疟疾后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分析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特征,为境外务工的民众和医务工作者提供预防和治疗建议。方法 收集国家重症疟疾救治专家组2016—2020年疟疾死亡病例分析研讨会上报告17例疟疾死亡病例的数据,分析相关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和病例资料。结果 17例疟疾死亡病例均为非洲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疟疾脑型),发病月份无明显规律,其中男性16例,5例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首诊机构为二级及以下医院10例。排除在救护车上呼吸心脏骤停的死亡病例外,16例初次发病至疟疾确诊的平均时间为6.8 d(中位数5.5 d),初次发病到服用抗疟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为7.4 d(中位数6 d),初次发病到病例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0.3 d(中位数8.5 d)。排除国外发病和回国时间不明的病例,14例病例均于回国后30 d内发病。结论 死亡病例均为非洲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疟疾脑型),患者积极就诊意识薄弱,乡镇级及以下卫生机构诊治能力不足所导致就医延迟是死亡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境外疟疾流行地区务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对疟疾危害的认知。基层医疗机构对来自疟疾高风险地区的归国人员,应关注患者的非洲旅行史,提升诊断疟疾的意识、疟疾诊断和处理能力,遵循抗疟治疗全程、足量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持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 肝)患者外泌体miRNAs的表达情况,试图找出更好反映肝组织炎症的外泌体miRNAs。方法:收集持续ALT正常并行 肝活检的慢乙肝患者,选取肝组织炎症分级≥A2和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黄芪防己汤对糖尿病前期慢性低度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68例糖尿病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生活干预、运动指导以及健康宣教等,实验组给予患者针刺联合黄芪防己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lc)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变化,并观察两组低度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结果:两组HbAlc、FPG、IL-6、hs-CRP、TNF-α指标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黄芪防己汤可明显调节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水平并降低其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1258例慢性HBV感染者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的临床和治疗现状。方法对1258例慢性HBV感染者就诊时实验室资料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岁和>50岁的患者以无症状为主,20~49岁各型肝炎患者比例增多(χ2=61.554,P<0.01)。HBV DNA和HBeAg阳性比例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χ2=66.871,P<0.01),抗HBe阳性比例逐渐上升(χ2=58.703,P<0.01)。仅24.5%的患者进行了抗病毒治疗。结论慢性HBV感染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不同年龄阶段HBV感染人群的临床表现有其特点。目前在门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仅占24.5%。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 患者,女,21岁,因发热、咳嗽咳痰6d,于2009年1月29日入院。2009年1月4日,患者家中鸡鸭陆续不明原因死亡,1月21日处理了3只死禽内脏。1月23日患者突然发热,体温383℃,最高40.6℃,同时出现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继而开始咳嗽,咳黄色粘痰,体温高时感呼吸稍困难,无畏寒、寒战,无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A)是自身免疫病中发病率高、晚期致残率高的系统性疾病,但目前该病的早期诊疗在国内外依旧是难题。肺主治节源于《黄帝内经》,主要指肺的生理功能,历代医家对此有所阐述。本文回顾古今文献对肺主治节的内涵论述,运用肺主治节理论结合国内外研究和临床实践探讨RA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和传变规律,并探讨了从肺主治节理论出发分期治疗RA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分析重症超声动态实时监测视神经鞘直径(ONSD)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ICP)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2 月期间接诊的 40 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 组与对照组,每组 20 例,观察组采取重症超声动态监测 ONSD 变化;对照组采取重症超声动态监测 ONSD 变化结合脑室 内置管测压法,记录两组患者 ONSD 变化以及患者 ICP 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相同时间点下 ICP 增高者较 ICP 正常 者的 ONSD 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的 ICP 与 ONSD 呈正相关(r = 0.748,P < 0.05);两 组患者相同时间点的 ONS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重症超声检查 ONSD 可作为判断重症颅脑外伤患者 ICP 的重要依据,ONSD 明显增加提示患者 ICP 在增加,需要及 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术后腹腔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02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行急诊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之间有差异性指标,然后进一步对差异性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史、APACHE II评分、血清白蛋白3个指标可能是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术后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临床上应针对术后腹腔感染的3个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丹参酮IIA蟥酸纳联合洛伐他汀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该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入院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酮IIA蟥酸纳联合洛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以及肺动脉收缩压(PAPS)测定.结果 两因素不平衡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因素及干预前后对各观察指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各指标均较干预前降低,并且干预组干预后各指标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结论丹参酮IIA蟥酸纳联合洛伐他汀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