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目的探讨血管外膜植入125I粒子对血管影响及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将125I粒子对称性缝植于3只健康杂种犬右侧颈外静脉、颈内动脉两侧血管外膜上,每只12枚,粒子活度0.7mCi、间距6~10mm。分别饲养8、10、12个月后行X线平片、MSCTA、DSA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MSCTA采用MIP、SSD、VE、MPR等多种后处理图像观察。对侧颈部血管作对照。结果6根血管均见粒子处局部外膜纤维组织增生和内膜内皮细胞脱落,并随时间延长而明显,中膜与内膜弹力层无甚改变,未见血管狭窄、穿孔及血栓形成。平片显示了全部26枚粒子与分布,未能显示粒子与血管关系;CTA显示粒子旁血管狭窄3根、闭塞1根,粒子金属伪影严重、计数困难,源影像显示粒子周围组织增生;DSA清楚显示了粒子与血管关系,粒子周围所有血管均未见狭窄、血栓等异常。左侧颈动静脉未发现组织病理与影像学异常。结论血管外膜植入125I粒子可致血管辐射损伤,影像学尤其DSA是粒子植入术对血管影响较好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22.
胆道镜液电碎石治疗胆道残留大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道残留大结石实施胆道镜下碎石的方法、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总结10年来200例胆道残留大结石行胆道镜下液电碎石的临床资料。结果经1~4次胆道镜碎石,碎石取石成功率100%,发生胆道出血25例(12.5%),急性胆管炎3例(1.5%),腹泻1例(0.125%),无“T”管窦道破裂、胆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本组病例无死亡。结论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治疗胆道残留大结石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3.
乳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众多,尤其以质谱技术发展较快.随着研究的深入,乳腺癌诊断和预后的特异性标志物不断被发现,对指导乳腺癌的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急性结石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方式和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源性胰腺炎(AGP)治疗方式和手术时机.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间113例AGP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比例逐年增加(68.12%),剖腹胆道手术数逐年减少(18.12%),剖腹胆道胆总管探查数逐年减少(4%),但胆总管探查的阳性率却明显提高(100%).术前增强CT和MRCP比例逐年提高(36.4%). 结论 采用微创技术治疗AGP患者胆道结石比例逐年增加.AGP患者胆道结石治疗的最佳时期是胆道和胰腺炎症得到控制后,轻型AGP患者需1周左右,而重型AGP患者需3~4周.对B超不能确诊的胆总管结石,应首先采用MRCP检查,慎用ERCP.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经皮软组织和经皮经血管双介入治疗大血管间软组织异物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经CTA确诊的大血管间金属异物(1例合并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进行双介入治疗。局麻后于电视透视导向下经皮经腔定位异物旁血管后,经皮软组织介入钳取异物。结果异物位于大腿上部3枚、肘窝1枚、前臂2枚,长径3~10mm、短径1~2mm,与毗邻大血管间距0~2mm。成功取出所有异物,术中总透视时间5~9min、总出血量5~10ml,对较小动脉瘤未予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软组织和经皮经血管双介入治疗血管间软组织异物技术可行,为伴血管损伤的血管间软组织异物损伤患者的一站式微创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估卡培他滨在Ⅲ期结直肠癌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例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以上患者术后接受8周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然后分组:A组(n=76)维持组,B组(n=137)非维持组.比较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DFS)、5年总生存率(OS)以及A组维持化疗前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45月.A组3年DFS为62.0%,B组为51.3%(HR =0.6168,95%CI:0.4173 ~0.9118,P=0.0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5年OS为70.2%,B组为54.5%(HR =0.6502,95%CI:0.4150 ~ 1.1090,P=0.0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维持化疗前后的不良反应多数是Ⅰ/Ⅱ级,严重Ⅲ/Ⅳ级不良反应少见.A组和B组两组之间的Ⅰ/Ⅱ级和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一线化疗后加单药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3年DFS和5年OS,且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28.
自发性胆瘘少见,胆汁漏入腹膜后间隙尤其右侧肾后平面目前鲜见文献报道。笔者诊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72岁.因纳差1月余,呕吐1日于2011年1月25日就诊.患者就诊前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剑突下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无反酸,无呕血、黑便,无腹痛、腹胀等其他不适.就诊前出现剧烈呕吐,遂急诊入我院.实验室检查:CEA 19.23 ng/ml,CA19-9 1693 U/ml;血小板80×109/L.CT提示:胰腺体尾部肿块影,胰腺癌可能,累及胃,胆囊泥沙样结石.入院后多次复查CEA、CA19-9,均进行性增高,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低至29.40×109/L,但白细胞和红细胞系均一直在正常值范围,凝血功能亦正常,予以升血小板药物及激素治疗后无明显缓解.2011年2月10日行骨髓穿刺+活检,诊断: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略降低,未见肿瘤细胞.逐考虑患者为消化系肿瘤并发血液综合征.经输注血小板纠正血小板减少后于2011年2月18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胰腺癌已侵及周围组织,无法切除,遂行胃空肠转流手术.术后患者恢复好,予以出院.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讨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分析1995-2005年间64例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64例患者,Ⅰ期行右半结肠切除16例;Ⅰ期行横结肠癌切除7例;Ⅰ期行左半结肠切除或直肠上段癌切除、近段结肠造口,关闭远段结肠或直肠Ⅱ期吻合36例;Ⅰ期行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术2例;肿瘤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造口3例(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1%(9/64),无死亡。结论对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正确认识及选择合理手术方式,作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