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后肠梗阻的病因。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4年1月间我院手术治疗的7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后肠梗阻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发生肠梗阻的时间及病因的关系。结果76例肠梗阻中,肿瘤性复发占60.5%(46/76),非肿瘤病因占34.2%(26/76)。69.2%(18/26)的良性病因所致肠梗阻发生于术后6个月。肿瘤性复发所致的肠梗阻全部出现在术后6个月以上。肿瘤局部复发是消化道肿瘤术后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小肠粘连是消化道肿瘤术后良性肠梗阻的重要病因。结论根据首次手术时间结合肿瘤病发部位可推测及判断急性肠梗阻的性质和病因。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放化疗已经成为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局部肿瘤的复发率。该研究旨在分析新辅助放化疗联合直肠前切除后重建直肠狭窄和扭曲的危险因素,探讨临床干预措施。方法:基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数据库以及放疗临床登记数据库,通过肠镜进行狭窄分级,分析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269例患者入组,严重狭窄发生率达32.7%。狭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为:吻合口瘘和保护性造瘘的应用。40例(28%)患者近端造瘘未能在1年内还纳,狭窄是主要原因。结论:重建直肠的扭曲和狭窄是新辅助放化疗联合直肠前切除手术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直肠扭曲和狭窄的发生和保护性造瘘以及吻合口瘘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体软组织非金属异物的定位、手术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于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就诊的269例非金属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提供非金属异物软组织内残留病史及症状,同时行x线摄片和彩色多普勒B超定位,如异物在x线射线和B超下均无法定位,则采用64排螺旋CT定位,根据定位结果行外科手术治疗,分析不同时机、不同定位方法的诊治结果。【结果]269例患者中有230例通过各种影像学手段定位(如CT,X线摄片,B超)后,手术成功取出异物,39例定位后未能取出异物。【结论】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和各种影像学手段,而B超定位具有较大优势;非金属异物进入软组织后手术最佳时机为异物存留软组织内8~30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巨大恶性肿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6例腹膜后巨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首次手术完整切除,1例恶性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未能切除,术后死于休克。完整切除的25例中,18例未见复发,7例有复发,其中4例在3~5年内行5次手术后死亡,2例行3次手术,1例2次手术后仍生存。结论腹膜后恶性肿瘤除恶性淋巴瘤外一般对化疗放疗无效,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后复发如身体条件允许可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氟比洛芬酯(凯纷)预处理在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应。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30例)和对照组(C组,20例)。D组按0.5μg/kg右美托咪定+凯纷50 mg稀释成20 ml泵注10 min,C组单纯给凯纷50 mg稀释成20 ml泵注10 min。靶控输注丙泊酚以3.5μg/ml的浓度开始诱导,以0.3μg/ml递增,直到脑电双频指数(BIS)达60以下。插镜完成后降低丙泊酚TCI浓度0.5μg/ml维持麻醉,术中当BIS<40时,则递减丙泊酚浓度0.3μg/ml,维持BIS值40~60,直至退镜停止丙泊酚注射。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诱导后、术中及苏醒后的Sp O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经预处理后(T1)比C组HR明显减慢[(77.9±13.6)次/min vs.(86.8±9.2)次/min,P=0.03],丙泊酚诱导最高靶浓度及丙泊酚诱导剂量,在D组小于C组[(3.93±0.43)μg/ml vs.(4.35±0.59)μg/ml,P=0.014;(11.20±2.54)ml vs.(14.01±4.10)ml,P=0.027],两组手术时间及丙泊酚手术总用量无明显差别,两组术中各时点血压无统计学差异,患者苏醒(OAA/S≥4分)时的BIS值D组高于C组,而时间长于C组[74.09±9.96 vs.66.67±6.67,P=0.011;(14.29±7.69)min vs.(9.10±2.95)min,P=0.018]。结论右美托咪定、凯纷预处理后丙泊酚靶控输注给药,能很好完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的麻醉,丙泊酚诱导剂量更小。全部患者无呼吸抑制,循环功能稳定。但BIS<60作为插镜指标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黄雄 《临床外科杂志》2020,28(7):672-673
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广泛用于胆胰疾病的诊疗,对于熟练的内镜医生,插管成功率可达95%以上。但对于胃肠改道如毕Ⅱ式术后病人,由于输入袢隐蔽,乳头结构倒置等因素,插管成功率较低,且寻找输入袢过程容易造成肠穿孔,故胃肠改道后的ERCP被列为最高难度等级,要求有条件的单位和经验丰富的医生方可开展。我们利用胃镜加装透明帽法于2017年12月~2018年5月间开展了3例毕Ⅱ式术后胆总管结石的ERCP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防止甲状腺手术后引流管的折叠,保证引流的通畅。【方法】选择甲状腺疾病手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管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自制抗折叠装置防止引流管的折叠,对照组按常规未使用该装置,分别于术后6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折叠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引流管折叠情况三个时间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自制抗折叠装置可以有效预防引流管的折叠,更有利于伤口的引流。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胆瘘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胆道疾病并发症.1900-2006年,全世界仅报道72例[1].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更少.国外有学者认为,这可能和现代诊疗方式的改变、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和早期的外科干预有关[2-3].笔者曾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腕部无创性三维CT仿真局解及3D数字化腕模型构建的可行性、技术及价值.方法 对52例单侧腕部区域外伤患者行螺旋CT扫描,其中21例增强扫描动、静脉两期,层厚、间距5 mm,1.25 mm层厚及间距重建,在AW4.2影像工作站利用VR Opacitv软件进行后处理,采用鼠标自-600Hu逐渐滑升至120Hu调节极小阈值(极大阈值固定设为600 Hu)的方法,分掌面观、背面观和断面观三维体绘制重构局部各层组织结构的三维解剖.结果 腕部掌面观、背面观自皮肤至骨骼解剖结构逐层3D显示率为100%,皮肤、皮下静脉、肌腱、关节、骨骼的最佳3D显示极小阈值分别为-300、200、-100、0、1 00 Hu.所有伸、屈肌腱、皮下静脉、骨骼清晰3D显示率达100%.所有动脉、深部静脉仅分别显示在基于增强动脉期、静脉期扫描源影像的3D图像上,80~110 Hu极小阈值时,这些动、静脉成像及其与毗邻不透X线异物、骨骼解剖位置关系显示好.腕部韧带、腕管结构在掌面观、背面观3D图像上几无明确显示,在3D断面观上其骨纤维性隧道结构显示率达100%,0 Hu极小阈值显示效果较好.在这些3D图像上,准确测量了所显示结构的大小、长度、深度、间隔等.结论 基于序贯阈值的CT体绘制技术无创性逼真展现与观测了活体腕部局部解剖与病变,实现了基于CT断面影像的数字化腕模型的构建,其或可作为解剖教学、模拟手术、术前评估、术中导向与疗效随访等有效腕段.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众多,尤其以质谱技术发展较快.随着研究的深入,乳腺癌诊断和预后的特异性标志物不断被发现,对指导乳腺癌的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