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4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9 毫秒
21.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在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已发表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CHB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利用ReviewManager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按入选标准,共纳入21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荟萃分析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CHB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95%CI[3.87~5.55](P〈0.001);与非抗病毒西药相比,HBsAg、HBeAg、HBV DNA都明显降低,结果分别为:95%CI[3.41~6.26],95%CI[1.87~2.95],95%CI[2.06~3.24],P均〈0.001;与抗病毒西药相比,也有明显疗效,结果分别为:95%CI[1.92~5.11],95%CI[1.91~3.40],95%CI[1.71~3.28],P均〈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HB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单纯西药比较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方对ALT轻度异常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32例ALT轻度升高的HBe Ag阳性CHB患者。在明确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补肾健脾方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PD-1和树突状细胞(DC)上PD-L1的表达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达PD-1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CD4+T细胞表达PD-1的平均荧光强度(MFI)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T细胞表达PD-1百分率和MF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CD8+T细胞表达PD-1百分率和MFI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D8+T细胞表达PD-1的M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DC表达PD-L1的MFI水平降低(P0.05),髓样树突状细胞(m DC)表达PD-L1的MFI亦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DC和m DC的PD-L1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补肾健脾方治疗HBe Ag阳性的CHB患者能够显著降低外周血CD4+T、CD8+T细胞的PD-1的表达水平,降低DC和m DC的PD-L1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疗效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消胀贴膏外敷对实验性肝硬化腹水的药效作用,探讨其影响腹腔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药效评价实验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安慰剂对照组、消胀贴膏低、中、高剂量组共5组,机制实验分为模型对照组、消胀贴膏中剂量组共2组,均设正常对照组。消胀贴膏组脐部外敷消胀贴膏,安慰剂对照组脐部外敷空白贴膏,每日1贴,共7d,模型对照组不敷贴任何药物。称量或测量模型动物的腹水量、腹围、体重,HE与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与纤维化,生化检测血清ALT活性和Alb、TBil与一氧化氮(NO)含量,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通过测定小鼠腹腔积液及肝组织中渗漏伊文氏蓝(EB)含量的方法检测动物腹腔血管通透性。结果敷药前,各组模型动物的腹围、体重等基线资料一致。给药结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的体重、腹围、腹水、腹水体重比等明显增加,腹腔积液及肝组织中渗漏EB含量明显增多,血清NO浓度及肝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安慰剂对照组的腹水量、腹围与体重等无明显改变。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消胀贴膏中、高剂量组的腹水量、腹水体重比值明显下降,高剂量组的腹围、体重也明显下降;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腹围、体重明显下降。各剂量消胀贴膏对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均无明显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剂量消胀贴膏组小鼠腹腔积液中渗漏EB含量降低,血清NO浓度及肝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消胀贴膏明显减少肝硬化腹水模型动物的腹水量,中剂量(0.25 cm2消胀贴膏,652.9 mg生药/kg小鼠)开始发挥药效,其部分机制在于下调肝硬化腹水模型动物的肝组织VEGF表达、降低血清NO含量,从而抑制其异常增强的腹腔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规范化治疗CHB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中医证候量表对594例轻度CHB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纳入的患者进行聚类,并结合变量频数分析对证型归属进行判定.结果:收集的轻度CHB病例均以肝郁脾虚为主要证型,在此基础上合并有6个兼证,分别为肝郁脾虚兼湿热阴虚血瘀证型(62.80%)、肝郁脾虚兼肝肾阴虚证型(24.24%)、肝郁脾虚兼肝郁化火证型(5.05%)、肝郁脾虚兼肝胃不和证型(3.70%)、肝郁脾虚兼中气亏虚证型(2.53%)和肝郁脾虚兼瘀血阻络证型(1.68%).肝郁脾虚兼湿热阴虚血瘀证型又进一步分为5个亚型,分别为脾虚为主型(45.30%)、普通型(22.52%)、气滞为主型(17.70%)、湿热为主型(10.46%)、肾虚为主型(4.02%).结论:肝都脾虚证型为轻度CHB的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刀豆蛋白A ( Con A)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Balb/c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16只)和治疗组(16只)。模型组和治疗组按照1.25mg/100g小鼠体重予以尾静脉注射Con A,正常组予注射相应剂量生理盐水,1次/周,共10周。治疗组于造模同时,予血府逐瘀汤药液1ml/100g小鼠体重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则予以等量饮用水,1次/d。10周后,处理各组小鼠,留取血清、肝脾标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白蛋白(Alb); 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和胶原沉积;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ALT和AST活性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HE染色可见肝细胞坏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天狼猩红染色可见大量胶原沉积和假小叶形成;肝组织α-SMA和TGF-β1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ALT、 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脏炎症和胶原沉积明显改善;α-SMA和TGF-β1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而改善Con A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年龄与性别对异硫氰酸萘酯(ANIT)中毒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ANIT 75mg/Kg经口灌胃染毒致5、10、20周龄雌雄性小鼠急性肝损伤,通过肝功能(ALT,AST、DBil)检测和肝组织HE染色病理学检查,观察不同性别和年龄小鼠急性肝损伤变化特征。结果:ANIT 75mg/Kg经口灌胃染毒可致5周龄小鼠血清ALT、AST和DBil明显上升,肝组织学呈明显淤胆改变。随着年龄增加,ANIT中毒所致小鼠上述改变更加明显。雄性小鼠明显重于雌性小鼠,雌性小鼠怀孕后肝损伤胆红素上升,ANIT 100mg/Kg经口灌胃可致雄性老年小鼠出现死亡。结论:ANIT中毒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与年龄和性别密切相关,毒性以雄性老年小鼠更加明显,只适合用于制作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7.
目的:基于五轮学说及眼部图像特征提取技术,探讨不同证候(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的肝硬化及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眼部图像特征及其差异性,以期从眼部图像特征上为肝硬化临床诊断及证候辨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住院的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及肝肾阴虚证3种证候的肝硬化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运用眼科裂隙灯采集受试者的眼部图像,并以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匹配的非肝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115例及健康志愿者112例眼部图像特征为对照进行比较研究。剔除因受到各种因素干扰眼部图像不符合要求的患者,最终3组各纳入60例进行眼部图像分析。基于图像局部二值模式(LBP)特征提取法,将彩色图像转化为共生矩阵,计算图像LBP特征面积百分比。通过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组间差异性。结果:肝硬化患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与健康人3组眼部图像LBP特征面积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人组相比,在255层面积百分比中,肝硬化组有245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脏疾病组有246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与慢性肾脏疾病组相比,2组共有15层面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种疾病间不同证候的LBP特征频数面积百分比进行比较,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及肝肾阴虚证3组证候间共19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硬化组患者3组证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种证候不同疾病间的LBP特征频数面积百分比,湿热内蕴证中,肝硬化与慢性肾脏疾病组患者间有54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中共有46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郁脾虚证的2种疾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与肝肾阴虚证3种证候间频数面积百分比,发现有2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眼部图像LBP特征发现,肝硬化及慢性肾脏疾病2种疾病间存在明显差异,且2种疾病的相同证候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但同一疾病的3种不同证候间比较,仅肾脏病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差异,而肝硬化患者各证候间区分不明显。提示运用眼部图像LBP特征提取技术对不同疾病区分的敏感性优于对证候的区分。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栀子苷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以及对其血清、肝组织及粪便中胆汁酸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成空白组及栀子苷(50,100,200,400 mg·kg-1)组,共5组,每组12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7 d,于第8天收集大鼠血清、肝组织和盲肠内容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肌酐(Crea),尿素(Urea)含量,肝脏组织切片分别作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19(CK19)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CK7,CK19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胆固醇27α-羟化酶(CYP27A1),胆固醇12α-羟化酶(CYP8B1) mRNA表达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测定血清、肝脏及盲肠内容物中18种胆汁酸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各剂量栀子苷组TBIL水平显著升高(P<0.01);400 mg·kg-1栀子苷组ALT,AST活性和TB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HE染色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栀子苷200,400 mg·kg-1组肝组织的汇管区有胆管反应,胆管周围有炎症细胞的浸润,尤以栀子苷400 mg·kg-1毒性明显。栀子苷400 mg·kg-1栀子苷组肝组织中CK7,CK19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增加(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400 mg·kg-1栀子苷组肝组织中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甘氨猪去氧胆酸(GHDCA)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猪去氧胆酸(HDCA),胆酸(CA),鹅去氧胆酸(CDCA)含量显著升高(P<0.01),甘氨胆酸(GCA),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A),甘氨脱氧胆酸(GDCA),甘氨石胆酸(GLCA),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GUDCA,GHDCA,熊去氧胆酸(UDCA),牛磺石胆酸(TLCA)的含量占比降低,TCDCA,HDCA,CA,CDCA,脱氧胆酸(DCA)的占比增加;血清中GHDCA,石胆酸(LCA)含量显著下降(P<0.01),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牛磺胆酸(TCA),GCA,TCDCA,UDCA,CA,CDCA,DCA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CA/DCA显著升高(P<0.01),且CA与CDCA含量占比分别上升19.60%和4.63%;与空白组比较,400 mg·kg-1栀子苷组盲肠内容物中所有的胆汁酸含量均下降,其中GCA,UDCA,HDCA,GCDCA,GDCA,TLCA,GLCA,CDCA,DCA,LCA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400 mg·kg-1栀子苷组肝组织中CYP7A1,CYP27A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 400 mg·kg-1栀子苷灌胃,可导致大鼠明显的肝损伤,其肝脏、血清与粪便中胆汁酸发生显著改变,且同一种胆汁酸在肝脏、血清与粪便中的变化不尽相同。然而,由栀子苷所导致的肝损伤与体内胆汁酸变化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仍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给予阐明。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介绍扶正化瘀制剂(胶囊/片剂)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联合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肝硬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及治疗肝硬化相关的门静脉高压和代谢障碍等的临床疗效,并介绍扶正化瘀片在美国进行的用于抗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Ⅱ期临床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是经典的动物模型,其病理变化与人类肝纤维化发生相类似。普遍观点认为,DMN化学刺激导致肝细胞的损伤,是诱导肝纤维化发生的直接原因,然而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糖脂代谢异常是脂肪性肝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糖脂代谢紊乱是否也在DMN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全基因芯片技术与生物信息技术相结合方式,研究糖脂代谢异常与DMN诱导肝纤维化之间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每周前3天连续腹腔注射10mg?kg-1DMN,持续4周,正常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2周末,正常组和模型组各5只大鼠做动态观察;造模4周末,剩余大鼠被全部处死,收集肝脏标本。进行肝组织全基因芯片分析,将结果导入生物信息分析软件IPA进行分析。结果:2周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4周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共有55个共同差异基因(logRatio>2)。共同差异基因构成的分子网络,主要参与了9条信号通路,它们与炎症、免疫、肝纤维化、脂代谢和血管新生有密切关系。在造模2周(肝纤维化形成期)时,以脂肪酸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在造模4周(肝硬化形成期)时,以细胞增殖为主要表现。结论:脂肪酸代谢紊乱可能是DMN诱导肝纤维大鼠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