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4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目的:采用UHPLC-Q-Orbitrap HRMS法对桃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建立快速测定桃仁中苦杏仁苷和野黑樱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mm,1.8 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正负离子Full MS/dd-MS2模式,通...  相似文献   
102.
建立中医证候判定标准和分布规律一直是中医药学科长期追寻的目标。目前多采取"病证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探索具体疾病的中医证候规律。中医证候规律研究只有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以证-方-效这一中医临床诊治思维方式为纲,才更具指导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高发病率的重大传染病,中医药已在控制肝脏炎症、抗肝纤维化、调控免疫、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一定优势,因此,将慢性乙型肝炎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中医四诊信息结构化数据采集平台、规范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开展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的临床再验证等基础性研究,可为中医证候规律研究提供良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析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蕴结证“病证相关”的血清胆汁酸代谢变化的特征,为中医药治疗肝硬化改善胆汁淤积、胆汁酸代谢障碍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临床招募315例肝硬化患者,包括肝肾阴虚证组195例和湿热蕴结证组120例,以1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对所有血清样本进行血清胆汁酸代谢谱的检测,比较3种病因肝硬化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蕴结证之间“病证相关”的血清胆汁酸代谢谱的差异。结果 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组(195例)的初级胆汁酸β-MCA显著高于湿热蕴结证(120例) (P < 0.05),以PBC肝肾阴虚证(55例)尤为显著,其初级胆汁酸GCA、β-MCA以及次级胆汁酸GUDCA、TUDCA、6-ketoLCA、β-UDCA、UDCA水平均显著高于HBC肝肾阴虚证组(134例)(P < 0.05),CTP-C级时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组(44例)初级胆汁酸CDCA、GCA、CA水平显著高于湿热蕴结证组(35例)(P < 0.05);肝硬化湿热蕴结证组的次级胆汁酸NorDCA水平显著高于肝肾阴虚证组(P < 0.05),ALC湿热蕴结证组(31例)的次级胆汁酸NorCA、LCA显著高于HBC湿热蕴结证组(86例)(P < 0.05),而HBC湿热蕴结证组(86例)的次级胆汁酸NorDCA显著高于肝肾阴虚证组(134例)(P < 0.05)。结论 肝硬化肝肾阴虚证患者的胆汁淤积及肝细胞胆汁酸代谢障碍为重,PBC患者尤为显著;而肠道菌群紊乱所致次级胆汁酸水平升高可能是肝硬化湿热蕴结证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从肝硬化患者证候和血清蛋白质组学两方面,探讨肝硬化中医正虚血瘀的病机。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从成纤维细胞被激活向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yoF)转化角度,探讨健脾清化方对阿霉素致局灶节段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urular sclerosis,FSGS)模型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组(40只)。采用左侧肾切除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备大鼠肾脏局灶节段性硬化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健脾清化方组、健脾方组、清化方组和尿毒清组,每组8只,共5组,每组给予相对应的药物,每次2 mL,共56天。观察健脾清化方对模型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mRNA、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Ⅲ,ColⅢ)mRN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mRNA、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ColⅣ)mRNA的影响。结果健脾清化方能显著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定量(P〈0.01);亦可明显降低α-SMA、ColⅢ、FN、ColⅣ mRNA水平(P〈0.01),且优于尿毒清组。与健脾方组比较,健脾清化方组和清化方组ColⅢ、F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健脾清化方对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的肾功能和肾脏纤维化有改善作用,且疗效优于尿毒清和健脾方,该机制可能与健脾清化方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6.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的共同病理阶段,属于中医的"症积""胁痛"等疾病范畴。在慢性肝病的早期及中期阶段,由于正气不足,无力抵邪外出;病程日久,正虚加剧,脾气虚证为其常见证型,并贯穿疾病始终。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肝纤维化有效方药中多含有"健脾""益气""扶正"等作用的药物。因此在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时应重视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107.
回顾古代医家对肥胖证候的认识和演变,结合近年文献分析,认为肥胖证候研究存在病例数偏少、证候命名不规范、辨证方法未统一、判定标准不明确等局限和不足。证素独立规范,组合灵活多样,证素辨证可以用于肥胖的证候研究,挖掘、归纳肥胖人群的证候特征,有利于为本病的中医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HBV启动子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克隆并构建S1、S2、ENⅠ/X及ENⅡ/C 4个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方法用pHBV 1.3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目的片段,将获得片段与pGL3-Enhance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重组构建,分别转染Huh7细胞后,检测萤光素酶活性。结果成功获得121 bp、368 bp、437 bp、237 bp 4个目的扩增片段,并成功构建了S1、S2、ENⅠ/X及ENⅡ/C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结论上述载体的成功构建及初步分析为进一步研究HBV启动子活性及新的抗HBV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究扶正化瘀方(Fuzheng Huayu recipe,FZHY)对骨髓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向肝脏迁移与分化的干预作用.[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供体ICR小鼠的骨髓细胞移植入受体ICR小鼠,8周后进行受体外周血GFP鉴定,并分为移植后对照组与移植后模型组,移植后模型组予二甲基哑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肝纤维化,4周后移植后模型组进一步分为移植+DMN组、移植+DMN+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promotting factors,pHGF)组与移植+DMN+ FZHY组,pHGF与FZHY分别给药8周后,免疫荧光检测肝组织的GFP、白蛋白(Albumin,Al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CD32的表达.[结果]移植8周末受体外周血涂片可见大量GFP;给药12周末,移植+DMN+ FZHY组纤维间隔与肝实质区均可见GFP,实质区可见Alb,未见GFP+/Alb+,纤维间隔内可见GFP+/α-SMA+,但与移植+ DMN组相比明显减少,窦状隙可见CD32+,可见明显GFP+/CD32+.[结论]在本实验建立的骨髓细胞移植后受体肝纤维化形成的体内微环境下,FZHY给药后,骨髓细胞有向肝实质区迁移的趋向,未能向肝细胞分化,可逆转其向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失衡,可部分转分化为肝窦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及其组分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4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下瘀血汤全方组(3.03 g/kg)、下瘀血汤组分组(乙酸乙酯部位萃取液,0.65 g/kg)及吡格列酮组(10 mg/kg),每组8只。对照组小鼠给予蛋氨酸-胆碱充分(MCS)饲料,其他组小鼠给予MCD饲料诱导NASH模型,连续6周。造模第4周起,各药物组灌胃给予相应药液,连续3周。末次给药后,收集肝组织,分离血清。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肝组织三酰甘油(TG)含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分别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脂滴沉积。PCR检测肝组织脂质代谢[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Dgat2、脂滴包被蛋白2(PLIN2)、诱导细胞凋亡的DFF45样效应因子C(CIDEC)、白细胞分化抗原簇36(CD36)、脂肪酸转运蛋白3(FATP3)、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长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LCAD)]、炎症[F4/80、CD11b、CD11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CD34、内皮糖蛋白(ENG/CD105)、E-选择素(E-sele)、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肝脏TG含量显著增加(P0.05,P0.01);HE染色发现,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可见肝细胞脂肪变,大量脂肪空泡,肝细胞气球样变以及炎症细胞浸润,且NAS积分4分;油红O染色发现,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内有大量红色脂滴沉积。与模型组相比,下瘀血汤组分组小鼠血清ALT水平显著下降(P0.05),下瘀血汤全方组及组分组小鼠血清AST水平及肝组织TG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两组肝组织脂肪变、炎症浸润以及脂滴沉积明显改善,且NAS积分和油红O染色阳性表达面积占比均显著降低(P0.01)。组分组ALT和AST水平、全方组AST水平较吡格列酮组明显降低(P0.05,P0.01)。(2)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脂质代谢相关基因Dgat1、PLIN2、CIDEC、CD36、FATP3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ACO与LCAD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炎症相关基因F4/80、CD11b、CD11c、TNF-α及TGF-β的mRNA表达,以及血管新生相关基因VEGF、VEGFR2、vWF、CD31、CD34、E-sele、VCAM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脂质代谢方面,下瘀血汤全方组与组分组Dgat1、Dgat2、PLIN2、CIDEC、CD36及FATP3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LCAD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下瘀血汤全方组ACO mRNA表达亦明显升高(P0.01);炎症方面,下瘀血汤全方组及组分组F4/80、CD11b、CD11c及TNF-α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组分组TGF-β mRNA表达亦明显下调(P0.01);血管新生方面,下瘀血汤全方组及组分组VEGF、VEGFR2、vWF、CD31、CD34、E-sele、VCAM、CD105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下瘀血汤及其乙酸乙酯部位组分可有效治疗MCD诱导的小鼠NASH,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肝脏脂质代谢、炎症反应及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