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9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31.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6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患者外周血30项免疫表型的变化,并与8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显示HSK基质型与溃疡型CD8、HLADP、HLADR抗原表达阳性细胞明显高于正常人,基质型CD10也高于正常人。HSK基质型与溃疡型CD9、CD45RA抗原表达阳性细胞明显低于正常人,溃疡型HLAABC也低于正常人,其他抗原表达阳性细胞与正常人无差异;HSK基质型CD10、CD69、CD71抗原表达阳性细胞显著高于HSK溃疡型组,其他抗原表达阳性细胞两组无差异。此结果提示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及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决定HSK是否发生及发生后HSK表现的临床类型的重要因素。HSK基质型机体可能具有强的激活免疫细胞的能力,而HSK溃疡型的机体激活免疫细胞的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32.
目的:了解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视网膜增殖膜细胞的表达及其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研究PDGF和bFGF在20例视网膜前膜和1例视网膜下膜(视网膜脱离术后继发)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15/21(71.4%)例标本对抗PDGF抗体呈阳性反应,14/21(66.7%)例对抗bFGF呈阳性反应;②Eales病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引起的血管增殖性前膜(≥61个细胞/视野,1000×)较PVR引起的非血管增殖性前膜(31~60个细胞/视野)内细胞密度高,黄斑前膜(≤30个细胞/视野)最低。结论:PDGF和bFGF在PVR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VR膜上增殖细胞可产生bFGF,它是导致严重PVR时玻璃体内bFGF含量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3.
超声乳化术中的硬核处理:翻核劈裂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的处理硬核的方法。方法对36例(36眼)核硬度在Ⅳ级以上的白内障翻核劈裂法碎核。翻核劈裂法:连续环形撕囊后,在水分离过程中将晶状体核作180度翻转,使其后极部朝上,然后用劈裂刀将核劈成数块,再乳化吸除。结果术后1wk矫正视力全部达0.5以上,其中10例(28%)术后视力达1.0以上;术中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虹膜损伤,6例短暂性角膜水肿。结论结果提示翻核劈裂法为一种有效的处理硬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4.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后创面愈合过程及皮质类固醇对愈合的影响。方法6只猕猴双眼行PRK后,右眼滴皮质类固醇激素眼液,左眼滴新霉素眼液。于术后4天、1、2周、1、3及6个月测量角膜厚度,并取角膜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Ⅲ、Ⅳ、Ⅶ型胶原、纤维连结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结果术后1个月角膜Ⅶ型胶原的分布恢复正常状态;应用皮质类固醇可降低Ⅲ型胶原和纤维连结蛋白的沉积,且术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接近期望值。结论PRK后角膜上皮细胞与基质可达到紧密的附着;皮质类固醇对减少术后角膜雾状混浊和屈光回退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