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9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应用准弹性激光散射观察了胚胎及成人α-晶体蛋白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D),并比较它们在不同温度和浓度时的差别。结果显示成人α-晶体蛋白的D值较胚胎的小;且随温度及浓度的改变,D值亦有变化。检测到散射颗粒半径在130nm以上,说明人α-晶体蛋白在溶液中部分是呈聚合体存在。胚胎与成人α-晶体蛋白之间的差别提示翻译后的修饰作用对晶体蛋白分子水平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Behçet病的现代药物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ehçet病是一种顽固性疾病,其所致的葡萄膜炎有很高的致盲率,治疗相当棘手.我们设计出用苯丁酸氮芥联合中药治疗Behçet病的方案.用此方案治疗16例患者获满意效果,葡萄膜炎完全控制者有11例(68.75%),基本控制者5例(31.25%),视力提高者占63.33%,眼外病变完全控制者10例(62.5%),明显减轻者6例(37.5%)。患者对此种治疗有很好的耐受性.根据观察结果,讨论了此种治疗的作用特点,适应证、副作用、注意事项等问题。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138-142)  相似文献   
73.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绍珍  廖瑞端 《中华眼科杂志》1995,31(1):19-21,T001
用Goldmann房角镜观察老年性 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半 年30只眼,结果显示,虹膜周边前粘连17只眼(56%)。15只眼中的20个襻与粘连的部位相应。睫状沟垂直轴位固定的人工晶体眼易发生虹膜周边前粘连,简要讨论了虹膜周边前粘发生的原因及后果,建议房角镜检查应列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常规。  相似文献   
74.
糖性白内障主要由于醛糖还原酶(AR)活性增加引起。因此,筛选合适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将有利于糖性白内障的防治。据文献报道至少有4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对AR 有抑制作用,其中檞皮甙与檞皮素的抑制作用最强,本文的结果檞皮素在10~(-5)M 时有84%的抑制率,与Varma 等人报告的结果相似。并发现两种在文献尚未报告过的黄酮类化合物对AR 有抑制作用,其中紫花杜鹃甲素(Matteucinol)在10~(-5)M 时有72%的抑制率,黄岑甙(Baicalin)在10~(-5)M时有81%的抑制率,是两种较强的黄酮类ARIs。AR 被认为是糖性白内障产生的关键酶,因此,利用ARIs 抑制AR 活性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糖性白内障的目的,Varma 等人首先报告了黄酮类化合物对晶体AR 的抑制作用。其后Beyer-Mears 等人给予半乳糖鼠或糖尿病鼠口服或眼眶间隙注射黄酮类化合物檞皮素,其晶体AR 活性均能有效地降低,而且晶体内山梨醇的堆积减少,这些黄酮类化合物能起到延缓和治疗鼠糖性白内障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糖性白内障的防治,我们试验了紫花杜鹃甲素(Matteucinol),黄岑甙(Baicalin)和檞皮素(Quercetin)对鼠晶体AR 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5.
近年来,我科应用冰砂酊治疗癌肿疼痛患者52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药方配制:取冰片30克,朱砂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研碎后放入剩有500毫升米酒的瓶内,密封浸泡两天后备用。二、使用方法:经沉淀后,取澄清液,用棉签蘸药酒擦于痛处,所擦范围宜大一些,待稍干后,再重复3~4遍即可。三、疗效观察:用上法处理癌肿疼痛患者52例,其中肝癌25例;肺癌15例,胃癌9例,鼻咽癌3例。均收到较好的效果。一般于用药15~20分钟  相似文献   
76.
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是70年代中期发现的一种糖脂蛋白,分子量约140000,它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及人的光感受器间基质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就其发现、命名、发育及分布、合成、分泌、降解、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特性及致葡萄膜炎活性、提纯方法以及其在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病中的作用等方面综述了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77.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所以对该类型青光眼流行病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视力损害、患病率和发病率、该病在年龄、性别和种族中的分布、与该病有关的眼部危险因素等方面以流行病学的观点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及现状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高三尖杉酯碱、5-氟尿嘧啶及阿霉素对兔晶体上皮细胞(rabbitlensepithelialcell,RLEC)增殖的抑制,探索使用高三尖杉酯碱以防止后发障发生。方法分离RLEC并做细胞培养:(1)传代的RLEC在24孔板培养48小时,然后用不同浓度的高三尖杉酯碱、5-氟尿嘧啶和阿霉素作用24及72小时;(2)传代的RLEC加入高三尖杉酯碱、5-氟尿嘧啶和阿霉素培养24小时;(3)光镜下观察RLEC的形态学变化。结果高三尖杉酯碱、5-氟尿嘧啶及阿霉素作用于传代培养的RLEC,24小时的ID50分别为0.84μg/ml、0.58μg/ml、4.50ng/ml;72小时的ID50分别为0.49μg/ml、0.33μg/ml、3.85ng/ml。高三尖杉酯碱组细胞贴壁率低于5-氟尿嘧啶及阿霉素组。形态学观察发现,药物浓度不同对RLEC作用的部位不同。结论高三尖杉酯碱在用于降低后发障发生方面优于5-氟尿嘧啶及阿霉素。  相似文献   
79.
报告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经虹膜病理检查证实与临床诊断一致的10例治疗结果,并讨论该病的发病机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平均损失率为2396%。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矫正视力最高1.5,最低0.4,0.5以上占80%。说明手术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80.
作者用显微手术成功地进行了615例874眼老年性白内障摘出术,术前无青光眼经过10个月到6年的观察,发现在874眼中有16眼(1.8%)发生无晶体性青光眼。在这16眼中,7眼(44%)为瞳孔阻滞,6眼(37%)为施氏管阻滞,3眼(19%)为前房角阻滞,而无一例发现睫状环阻滞。 (一)瞳孔阻滞:7眼中有6眼手术时只作了虹膜切开,而未作虹膜切除,故提出:不作虹膜切除是本组病例发生玻璃体疝,形成瞳孔阻滞的主要原因。由于采用显微手术使创口闭合良好,在这7眼中只有1眼发生术后浅前房,故认为术后浅前房是引起瞳孔阻滞的次要原因。其中6眼在眼压升高以前出现玻璃体疝不断向前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