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目的 研究肝切除术中出血量与相关血管压力的相关性.方法 取60只家兔作为实验对象,分为Pringle法阻断组和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和空白组,测量肝动脉压、门静脉压、下腔静脉压和行肝切除术10 min内出血量.结果 出血量与下腔静脉压、肝动脉压、门静脉压存在多元线性关系.结论 阻断肝动脉、门静脉,降低下腔静脉压能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采用离子凝胶法与化学交联法联合制备新型壳聚糖纳米粒,考察其相关性质以评估此种壳聚糖纳米粒的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盐酸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子凝胶法和化学交联法联合制备新型壳聚糖纳米粒.以离子凝胶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为对照,离心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膜透析法检测纳米粒在不同pH下的盐酸阿霉素累积释放度;考察纳米粒在不同介质及pH中的粒径、电位和多分散系数.以离子凝胶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及游离盐酸阿霉素为对照组,MTT法检测新型壳聚糖纳米粒对人乳腺癌MCF-7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 新型壳聚糖纳米粒较离子凝胶法制备的纳米粒粒径小(P<0.05),且包封率明显提高(P<0.05);中性条件下的累积释放度较pH 5.0小(P<0.05);在pH 5.0醋酸钠缓冲液介质中的粒径和PDI较小,电位较高(P<0.05);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强于游离盐酸阿霉素,且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强于离子凝胶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P<0.05).结论 离子凝胶法和化学交联法联合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的粒径较小,缓释性较好,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为研究盐酸阿霉素新剂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2004年收治的1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应用腹腔镜探查技术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确诊为肝外胆管损伤致胆漏,术中转开腹手术;10例被确诊为胆瘘(4例胆囊管瘘,3例迷走胆管瘘,3例副肝管损伤后胆瘘),4例胆囊管漏和2例副肝管损伤者行腹腔镜下缝扎或钛夹夹闭,另1例副肝管损伤采用腹腔镜下置T管引流,所有胆瘘病例均在右肝下置腹腔引流管,10例胆瘘腹腔镜探查术后均痊愈。结论腹腔镜探查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诊断尤其是胆瘘的治疗方面能充分发挥其有效和微创价值。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WangFang和PubMed(1990~2013.11),收集腹腔镜和传统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 Man 5.0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合计47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 :①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MD=105.73,95%CI(16.03,195.44),P=0.02];②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MD=-446.08,95%CI(-845.35,-46.80),P=0.03];③再次手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RR=0.8,95%CI(0.28,2.34),P=0.69];④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D=-2.16,95%CI(-4.90,0.58),P=0.12];⑤围手术期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RR=0.76,95%CI(0.27,2.29),P=0.66];⑥胰漏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RR=0.95,95%CI(0.57,1.56),P=0.83];⑦切口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RR=0.45,95%CI(0.22,0.92),P=0.03];⑧延迟性胃排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RR=1.05,95%CI(0.56,1.97),P=0.88]。结论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具有术中出血少和切口感染率低,但手术时间较长,而再次手术率、住院时间、、围手术期死亡率、胰漏发生率和延迟性胃排空率无差别,因此该手术可以在有条件且有经验基础的大型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5.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或T管引流,术后胆道镜取石手术方法治疗肝管结石病人70例,并与70例开腹手术进行比较。结果:3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相当(P>0.05),术后住院时间较开腹手术组明显缩短(P<0.05),病人痛苦轻,恢复快,部分病例随访半年以上未见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安全可靠,疗效满意,该术式可代替部分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16.
腹腔镜联合手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12例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12例腹腔镜联合手术中,2例中转,1例术后胆漏,1例再手术,其余208例均获成功并顺利恢复。结论 腹腔镜联合手术能够安全、有效、经济地处理多种腹部疾病,使患者能够充分享受到微创外科手术的优越性,值得进一步开展普及。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石的临床效果及技术要领。方法 应用胆道镜经T管瘘道网篮取石辅以液电碎石治疗胆道术后残石155例,并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155例患者中148例均治愈,治愈率95.5%;每例患者取石次数为1~6次,平均为2.83次;治疗期间并发胆道出血1例,胆管炎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胆道镜取石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是当前治疗胆道术后残石最有效的方法。熟练的胆道镜操作技术有利于提高取石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8.
背景:聚对二氧杂环己烷酮是脂肪族聚酯的一种,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独特的醚键还使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 目的:化学合成聚对二氧杂环己烷酮及最佳条件的探索。 方法:以辛酸亚锡作为催化剂,催化对二氧环己酮单体的本体熔融开环聚合,从而合成聚对二氧杂环己烷酮均聚物。以温度、反应时间为正交条件,设计80,100,140 ℃三个温度,和10,20,30 h三个反应时间,考察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均聚物的合成效果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催化对二氧环己酮单体的本体熔融开环聚合,成功合成了聚对二氧杂环己烷酮均聚物。从合成出的聚对二氧杂环己烷酮的单体转化率的角度来说,聚合反应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100 ℃,反应时间20 h。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病人中,成功行微创保胆取石术54例,2例病人由于慢性炎症较重,中转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术54例,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52min,住院时间2~6d,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1例病人复发少量泥沙样结石(1.9%).结论 选择合适病人,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0.
隔离肝灌注动物实验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隔离肝灌注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肝癌的化疗药物局部浓度,减轻全身的毒副作用,由于手术难度大,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技术的基本茂为临床应用的重要手段,为了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须完成大量的动物手术训练。该课题组选用大鼠作为训练材料,作为大动物手术训练前的基础训练。该文分析了大鼠手术训练死亡的原因,记录了手术中和灌注过程中大鼠的生理,病理反应,介绍了取消循环灌注泵进行手术新的方法,对58只大鼠隔离肝灌注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