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桂枝茯苓胶囊中3种活性成分体外溶出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3种活性成分体外溶出特点,为桂枝茯苓方的剂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桂枝茯苓胶囊3种活性成分在不同溶出介质及体外溶出度考察,用HPLC法同时测定3种活性成分含量,计算活性成分累积溶出百分率,采用相似因子(正)进行释放曲线相似性比较。结果:桂枝茯苓胶囊3种活性成分的溶出具有同步性。结论:桂枝茯苓方在剂型改革时应考虑到各成分同步释放的溶出特点。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研究微波辅助提取与传统提取对舒胸片方中有效成分、指纹图谱及药效等多个指标的影响,比较两种提取方式对提取舒胸片方的差异,确定微波技术在舒胸片方提取方面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舒胸片方微波辅助及传统法水提取物进行含量、指纹图谱研究,结合大鼠急性血淤模型,以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含量等为指标,考察不同提取方式的舒胸片方对急性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微波辅助提取对舒胸片方中的有效成分(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高于传统法;两种提取方式的指纹峰成分含量略有差异;微波提取组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较传统提取组明显.结论 微波辅助提取舒胸片方优于传统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无定形聚合物聚丙烯酸树脂Ⅱ(Eudragit Ⅱ)制备的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优良性质,为固体分散体的载体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无定形聚合物Eudragit Ⅱ为载体材料,按穿心莲内酯-载体质量比为1:3,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粒径和溶出度测定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理化性质及溶出行为。结果:FTIR光谱和TG分析说明在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和物理混合物中穿心莲内酯与Eudragit Ⅱ之间都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其中穿心莲固体分散体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DSC和XRD分析说明无定形载体Eudragit Ⅱ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穿心莲内酯主要以无定形形式存在;SEM显示,固体分散体中穿心莲内酯由块状晶体形态变为了不规则的圆形形态;同时与物理混合物相比,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大的孔体积和更小的粒径等粉体学性质;溶出实验表明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具有增大溶出的优势,效果明显。结论:以无定形载体Eudragit Ⅱ制备的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同时比表面积大,孔体积大的特征更有利于水分子的进入,从而有效地增大穿心莲内酯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研究马钱子碱(BRU)与士的宁(STR)单体、马钱子总生物碱和马钱子提取物中活性成分BRU与STR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考察BRU与STR单体、马钱子总生物碱和提取物中的BRU与STR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方法采用LC-MS/MS法测定BRU和STR单体、总生物碱和提取物种BRU和STR在体外代谢系统中的含量变化,并计算其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与BRU与STR单体组相比,马钱子总生物碱和提取物中2种单体成分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和米氏常数(Km)值均显著降低;与马钱子总碱组相比,马钱子提取物中2种单体成分的Vmax和Km值均显著升高。马钱子总生物碱组、单体成分组和马钱子提取物组中BRU的清除率(CLint)之间无明显差异;而三者中STR的CLint依次减少。结论马钱子总碱、马钱子提取物中的BRU和STR及BRU与STR单体均可被肝微粒体代谢,且各组中BRU和STR的代谢动力学参数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血管内平滑肌瘤病(intravascular leiomyomatosis,IV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4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1例血管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发病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4.4岁),中位年龄45岁。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1例。其中一例为该病术后复发。21例患者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大多为发现盆腔包块入院。IVL术前确诊率极低,主要依靠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特征,大体可见血管内条索状、金针菇状或结节状肿物,大小不等,可从血管内抽出,镜下瘤细胞呈梭形,编织状排列,一般无核分裂象。21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冰冻15例诊断该病,术后石蜡病理诊断明确。随访18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血管内平滑肌瘤病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良性病变,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确诊靠术后石蜡病理,以手术治疗为主,以病灶切除干净为原则,因为该病为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对于年龄偏大、无生育要求者可以考虑双侧附件同时切除,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术后可辅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及其他抗雌激素药物,避免应用雌激素类药物或食物,术后需定期复查,严密随访。本例男性病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6.
制备葛根素水飞蓟宾共无定形体系,提高水飞蓟宾溶出速率及稳定性.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葛根素水飞蓟宾共无定形,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偏振光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表征其固态特征,并进一步研究其过饱和粉末溶出、特性溶出速率、引湿性及稳定性.结果 发现葛根素水飞蓟宾形成了具有单一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共无定形系统,...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研究玉簪花提取物对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和BALB/c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影响。方法 建立脂多糖与人干扰素-γ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用玉簪花提取物预处理模型细胞,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玉簪花提取物高、低剂量组。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哮喘,末次给药24 h后,分析小鼠全血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的数量,吉姆萨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NO的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与TNF-α的水平以及肺组织细胞黏附因子-1(ICAM-1)的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炎症及病理变化。结果 玉簪花提取物可显著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显著降低卵清蛋白模小鼠炎症细胞和嗜酸粒的数量,减少NO生成,降低IgE的含量,显著降低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的水平以及肺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论 玉簪花提取物对细胞炎症模型和哮喘气道炎症模型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为其治疗哮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机体受到感染或损伤后触发的一种自身防御机制称为炎症。作为一种常见的防御机制,炎症在临床上十分多见。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还有可能导致多种更加严重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大多通过化学合成的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但其不良反应不可忽视,这已经成为一个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植物挥发油是一种从芳香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抵抗炎症的作用。本文通过植物挥发油对于炎症病原菌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协同作用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以后植物挥发油的科研方向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9.
目的:为提高姜黄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采用“Top-down”法中的高压均质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晶混悬液(Cur-NCS),并对其进行物性表征、体外释放、体内生物利用度及内外抗炎活性研究。方法:以粒径、Zeta电位等为评价指标,优化处方和工艺参数;采用透射电镜对样品形态进行表征,HPLC法测定姜黄素纳米混悬液体外释放,LC-MS/MS法检测大鼠体内姜黄素的血药浓度;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考察其抗炎活性,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小鼠模型考察姜黄素纳米混悬液对小鼠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结果:制备工艺:姜黄素16 000 r·min-1转速下高速剪切2 min, 800 bar循环40次。处方:姜黄素用量为0.2%,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用量为0.20%,大豆卵磷脂用量为0.16%;原料药与Cur-NCS累积释药量分别为11.67%和27.44%;大鼠灌胃后,Cur-NCS生物利用度提高了1.86倍;在体外炎症细胞模型和体内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中,Cur-NCS显著抑制炎症因子NO,IL-6,TNF-α的表达及MDA,IgE和ICAM-1水平,提高IL-10的表达与...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研究牛至油对葡聚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美沙拉嗪),牛至油高、中、低剂量组,大豆油组(溶剂组),每组15只,造模同时灌胃给药,连续7 d。第8天,处死小鼠并收集结肠、血清及粪便,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粪便中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升高(P<0.01),血清促炎因子IL-1β、TNF-α水平升高,抑炎因子IL-10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P<0.01),其中牛至油高剂量组效果最佳。肠道菌群分析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中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等丰度有所降低,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杆菌门(Actinobacteriot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等丰度均有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