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的吸收转运机制以及白芷提取物对其吸收影响,分析探讨白芷提取物对黄芩苷转运的影响机制。 方法: 建立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 Caco-2细胞模型,利用此模型研究pH、时间、药物浓度、温度对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的转运影响;研究黄芩苷在P-gp, MRP蛋白专属抑制剂存在与否时黄芩苷在Caco-2细胞模型的双向转运情况;并考察白芷提取物对黄芩苷吸收转运的影响。 结果: 37℃环境下黄芩苷转运在pH 7.4条件下吸收较好,且存在浓度依赖性;4℃环境下蛋白失活,转运量降低;黄芩苷双向转运PDR为0.54,P-gp抑制剂维拉帕米、MRP抑制剂丙磺舒加入后,黄芩苷BL→AP转运减少,而PDR无差异。加入白芷活性成分香豆素、挥发油、香豆素与挥发油混合物后黄芩苷转运分别提高了2.34,3.31,3.13倍。 结论: 黄芩苷主要转运机制为被动转运,兼有外排蛋白参与。白芷活性成分对黄芩苷有促吸收作用,此作用可能与黄芩苷的被动转运机制有关,白芷提取物打开了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也可能与白芷抑制外排蛋白的表达或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比较丹参酮ⅡA (TSN)脂微球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注射液iv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及在小鼠组织中分布的差异.方法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和小鼠组织中TSN和STS的RP-HPLC方法.比较大鼠及小鼠分别单次iv TSN脂微球5.40 mg/kg和STS注射液7.27 mg/kg(均相当于18.35 μmol/kg)后,TSN和STS在大鼠血浆中的水平和小鼠多个组织中的量,并对结果进行药动学拟合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TSN脂微球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AUC0~∞)、达峰浓度(Cmax)是STS注射液的2.14、2.22倍,清除率(CL)、表观分布容积(V)和滞留时间(MRT)也显著低于STS注射液(P<0.05、0.01),其他药动学参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TSN和STS在小鼠组织中分布的检测结果表明,TSN在心、肝、脾、肺、肾组织中的AUC0~∞是等物质的量STS的1.94、0.11、0.98、1.65、0.28倍,且TSN在脑组织中的量显著增加,STS在脑组织中未检测到.结论 等物质的量剂量下TSN与STS的药动学行为、组织分布具有显著差异,TSN脂微球比STS注射液生物利用度高、达峰浓度高,且显著靶向分布于心、脑、肺组织.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构建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共聚物(MPEG-PLGA)纳米粒为核心的三七总皂苷复合纳米囊泡(PNS-CNV),对该复合纳米囊泡的理化性质及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共聚物三七总皂苷纳米粒(PNS-NP),以三七总皂苷纳米粒为核心,采用薄膜分散法对其进行包封,制备三七总皂苷复合纳米囊泡;采用超滤法、透射电镜、纳米粒度仪,测定三七总皂苷复合纳米囊泡各指标成分的包封率及其理化性质;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考察三七总皂苷复合纳米囊泡对心肌及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对三七总皂苷复合纳米囊泡的包封率、粒径及Zeta电位没有显著性影响。药效结果显示,与三七总皂苷水溶液组相比,三七总皂苷复合纳米囊泡组大鼠心肌组织中SOD活力显著提高、H2O2及丙二醛含量降低,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降低(P<0.05),并且以相对分子质量50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共聚物为载体的三七总皂苷复合纳米囊泡的保护作用最优。结论 复合纳米囊泡作为三七总皂苷的口服给药传递系统,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94.
吸收促进剂对葛根素肠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葛根素的吸收机制,筛选葛根素经肠道吸收的最佳位置和考察吸收促进荆对葛根素在大鼠各肠段吸收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法考察葛根素在各肠段的吸收以及吸收促进剂对葛根素吸收的影响.结果:筛选出0.5%、1%壳聚糖,1:104(V/V)白芷挥发油,0.06%冰片可有效地促进葛根素的肠吸收.结论:葛根素在大鼠小肠主要以主动转运方式吸收,采用吸收促进剂方法提高通透性,将能有效地促进葛根素的吸收,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
干燥方式对中药提取物粉体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6.
超微粉碎对七厘散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对七厘散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七厘散细粉及微粉分别置于高湿、高温及光照环境中,定期考察2种粉体的含水量、休止角、血竭素含量及体外溶出度.结果:七厘散细粉及微粉在高湿环境下含水量均升高,流动性和血竭素含量下降,血竭素溶出无显著变化;在高温环境下2种粉体的含水量均下降,流动性增加,血竭素溶出均降低,细粉中血竭素含量下降,微粉中则无显著变化;光照条件下2种粉体含水量均升高,流动性无显著变化,血竭素含量均下降,细粉中血竭素溶出下降,微粉中则无显著变化.结论:微粉在高温环境下血竭素体外溶出稳定性较细粉差,光照条件下微粉较细粉稳定性高,其余条件下二者各指标的变化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97.
目的:比较研究大黄粉体的理化性质,确定大黄粉体的超微粉碎程度。方法:分别考察3种大黄粉体的流动性、吸湿行为、有效成分含量、体外溶出行为等理化性质。结果:超微粉碎对大黄粉体的流动性有显著性影响,使其黏着力变大,流动性变差。大黄微粉的吸湿曲线与细粉相似。大黄各有效成分的含量不随粉体粒度的减小而减小。大黄粉体中5种有效成分的溶出程度大小顺序为大黄微粉Ⅱ>大黄细粉>大黄微粉Ⅰ。结论:微粉化有利于大黄中有效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98.
复合吸收促进剂-葛根素片药物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家犬血浆中葛根素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方法;研究单剂量口服复合吸收促进剂-葛根素片在家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6只健康家犬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分别单次口服复合吸收促进剂-葛根素片和普通葛根素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结果:复合吸收促进剂-葛根素片和普通葛根素片的Cmax分别为(0.326±0.121)ng·mL-1和(0.272±0.083)ng·mL-1,tmax分别为(2.750±0.957)h和(4.500±1.732)h,t1/2α分别为(1.157±0.748)h和(1.223±0.311)h,t1/2β分别为(6.679±2.552)h和(1.987±0.386)h,AUC(0-t)分别为(2.513±1.046)mg·h·L-1和(1.951±0.442)mg·h·L-1,AUC(0-∞)分别为(5.035±2.190)mg·h·L-1和(3.001±1.382)mg·h·L-1。复合吸收促进剂-葛根素片与普通葛根素片相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8.8±31.2)%。Cmax、AUC(0-t)及AUC(0-∞)经生物等效性检验均为不等效。结论:试验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灵敏、快速。复合吸收促进剂-葛根素片与普通葛根素片相比生物不等效,复合吸收促进剂-葛根素片的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8.8%。  相似文献   
99.
桂枝茯苓胶囊中3种活性成分体外溶出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3种活性成分体外溶出特点,为桂枝茯苓方的剂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桂枝茯苓胶囊3种活性成分在不同溶出介质及体外溶出度考察,用HPLC法同时测定3种活性成分含量,计算活性成分累积溶出百分率,采用相似因子(正)进行释放曲线相似性比较。结果:桂枝茯苓胶囊3种活性成分的溶出具有同步性。结论:桂枝茯苓方在剂型改革时应考虑到各成分同步释放的溶出特点。  相似文献   
100.
董伟  管雪静  廖正根  卢雪萍  梁新丽  朱卫丰 《中草药》2016,47(16):2893-2896
目的研究白芷香豆素类化合物(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佛手柑内酯、氧化前胡素)在体外对P-糖蛋白(P-gp)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的影响,进而探讨白芷香豆素类成分影响P-gp介导药物转运的机制。方法采用ATP酶活性测试法判断白芷香豆素类化合物是否为P-gp的底物。结果欧前胡素和氧化前胡素各质量浓度组平均荧光强度值(ΔRLUTC)均大于基础平均荧光强度值(ΔRLUbasal);异欧前胡素中、低质量浓度组及佛手柑内酯高、低质量浓度组ΔRLUTC小于ΔRLUbasal。结论欧前胡素和氧化前胡素为非浓度依赖的P-gp ATP酶抑制剂,异欧前胡素、佛手柑内酯在低质量浓度时可抑制ATP酶活性,对P-gp具有抑制作用;在高质量浓度时可诱导ATP酶活性,对P-gp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