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730篇
  免费   13500篇
  国内免费   5774篇
耳鼻咽喉   490篇
儿科学   5006篇
妇产科学   963篇
基础医学   6161篇
口腔科学   352篇
临床医学   58582篇
内科学   33552篇
皮肤病学   1211篇
神经病学   6864篇
特种医学   77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2篇
外科学   15538篇
综合类   110317篇
预防医学   26672篇
眼科学   1216篇
药学   53275篇
  548篇
中国医学   33472篇
肿瘤学   3809篇
  2024年   1339篇
  2023年   4812篇
  2022年   5790篇
  2021年   7904篇
  2020年   9371篇
  2019年   9670篇
  2018年   4192篇
  2017年   8817篇
  2016年   9151篇
  2015年   10410篇
  2014年   19327篇
  2013年   18573篇
  2012年   21734篇
  2011年   23021篇
  2010年   21208篇
  2009年   19372篇
  2008年   20906篇
  2007年   19882篇
  2006年   17987篇
  2005年   18894篇
  2004年   16778篇
  2003年   17274篇
  2002年   12466篇
  2001年   10741篇
  2000年   7890篇
  1999年   5825篇
  1998年   5112篇
  1997年   4289篇
  1996年   3309篇
  1995年   2657篇
  1994年   1891篇
  1993年   1237篇
  1992年   1038篇
  1991年   962篇
  1990年   649篇
  1989年   680篇
  1988年   223篇
  1987年   162篇
  1986年   153篇
  1985年   132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基于要因分析的睡眠管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11日至2018年8月31日本院收治的301例ICU清醒患者,根据干预时间分为干预前(2018年5月11日至6月30日)130例、干预后(2018年7月1日至8月31日)171例。分析干预前患者睡眠障碍发生主要因素,给予针对性的睡眠质量管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干预后,ICU清醒患者睡眠深度、睡眠潜伏期、夜间睡眠、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ICU清醒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9.88%(34/171)明显低于干预前的81.54%(106/130),其中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疾病因素、护理因素、药物因素所致睡眠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ICU清醒患者满意度为93.57%(160/171)明显高于干预前的82.31%(107/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5,P<0.05)。【结论】基于要因分析法的睡眠管理干预有助于改善IC 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减少睡眠障碍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铁蛋白(SF)、CD4~+、CD8~+在急性白血病患儿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诊治的急性白血病患儿98例,按病程阶段不同分为初发组(46例)、控制组(29例)和复发组(23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4例作为对照组。对受检者血清SF、CD4~+、CD8~+水平进行检测,对不同组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4组血清SF、CD4~+、CD8~+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血清SF水平高于初发组,初发组血清SF水平高于控制组,控制组血清S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初发组患者CD4~+水平低于控制组和对照组,初发组、控制组和复发组患者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病程的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SF、CD4~+、CD8~+水平不同,3种因子的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患者输液后发生急性低血钾的影响因素,为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及输液时低血钾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医院诊治的300例肺部感染输液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输液3d时的血钾浓度,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患者急性低血钾的影响因素。结果输液后34例患者发生急性低血钾,发生率为11.33%,其中轻度21例、中度11例、重度2例,分别占61.77%、32.35%、5.88%;患者性别、氯化钠输液量、输液总量与患者发生急性低血钾无关(P>0.05),患者年龄≥60岁、体温≥38.5℃、高血压及冠心病、抗菌药物为青霉素及头孢类、葡萄糖输液量≥1000ml/d、应用糖皮质激素是输液后发生急性低血钾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葡萄糖输液量大、抗菌药物种类、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引起急性低血钾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肺部感染患者输液后急性低血钾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主要以轻度为主,高龄、葡萄糖输液量大、抗菌药物种类、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容易发生急性低血钾,输液时应注意补钾预防低血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对哮喘患儿病情急性发作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处于急性期的哮喘患儿50例作为急性期组,选取同期就诊的处于缓解期的哮喘患儿50例作为缓解期组。检测两组哮喘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antibody,MP-IgM)滴度来测定其阳性率。检测急性期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和阴性患儿的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计数、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等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检测急性期组患儿的MP-IgM表达与阴性患儿肺功能并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期组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为62.00%,高于缓解期组患儿的3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患儿的IL-4、TNF-α、IgE、hs-CRP、EOS计数均高于MP-IgM阴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阳性患儿MP-IgM阳性的FEV_1、FEV_1%水平均低于阴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P-IgM阳性表达与FEV_1、FEV_1%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哮喘急性期患儿的MP-IgM阳性表达与FEV_1、FEV_1%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哮喘患儿病情急性发作有着一定的影响,肺炎支原体感染能够对患儿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并促进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哮喘患儿病情的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反应情况及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P均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研究组患者降幅更加显著(P0.05)。结论 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93-97
目的 探讨不同介入方案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介入科收治的急性DVT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研究组采用血管腔内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导管介导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评价、治疗前后膝上、下15 cm与患肢周径差、治疗前后皮肤肿胀张力、静脉通畅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膝上、下15 cm与患肢周径差均短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皮肤肿胀张力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静脉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腔内综合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症状,提高DVT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DVT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认知功能特征。方法纳入83例MG患者和39例健康对照者,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加利福尼亚语言学习测验(California verbal learning test,CVLT)、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rief visuospatial memory test-revised,BVMT-R)、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SDMT)、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benton judgment of line orientation test,BJLOT)、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ced auditory serial addition test,PASAT)、言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贝克抑郁测验(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估抑郁状态,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评估疾病分型、合并症情况、病程、疾病严重程度、药物治疗情况等临床特征对MG组认知损害的影响。结果MG组MMSE[28(26,29)分,29(28,30)分]、CVLT、BVMT-R、SDMT[(37.06±12.18)分,(47.54±14.91)分]、PASAT[(32.86±10.23)分,(37.00±8.82)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JLOT、VFT、B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重症肌无力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定量评分(quantitative MG score,QMG)与SDMT得分存在负相关(r=-0.234,P<0.05);MG日常生活质量量表(MG-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profile,MG-ADL)评分与BVMT-R 3试总和得分存在负相关(r=-0.283,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记忆力、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视觉记忆,提示重症肌无力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部分认知领域的损害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应加强对MG患者认知障碍的认识,早期评估,密切随访,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