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99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06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13篇
内科学   17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557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65篇
  2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7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目的分析CD4+调节性T细胞与艾滋病病毒(HIV)脱氧核糖核酸(DNA)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门诊病人5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细胞内染色技术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并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DNA水平,分析CD4+调节性T细胞与CD4计数、病毒载量及HIV-1DN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HIV感染病人CD4+调节性T细胞与HIV DNA呈正相关,与CD4计数呈正相关,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结论未进行治疗的HIV病人,其CD4+调节性T细胞与HIV DNA呈正相关,说明CD4+调节性T细胞越多,HIV-1DNA越多,CD4+调节性T细胞可能对机体发挥不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HBV DNA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比较抗病毒治疗与未抗病毒治疗对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未达到抗病毒治疗标准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定量检测其术前和术后第3天的HBV DNA载量及白细胞介素(IL)-6、IL-10、IL-27的水平。根据术后HBV DNA载量,将患者分成HBV DNA升高(激活)组和不变组。升高组给予抗病毒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患者HBV激活率为37%(24/65),术前HBV DNA1×104 IU/ml的患者,术后HBV激活率为75%(18/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06)及肝切缘无水酒精注射(P=0.004)是引起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ELISA结果示术后IL-10升高与HBV再激活有关(P=0.001),IL-6升高及IL-27降低与HBV不变有关(P=0.000)。术后HBV DNA升高且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与其他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可能引起患者HBV再激活,围手术期内应监测HBV DNA载量的变化。肿瘤直径、术中行肝切缘无水酒精注射术是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术后IL-10、IL-6水平的变化可能与HBV DNA的变化有关。术后HBV再激活近期不会加重肝功能损伤,术后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近期肝功能的恢复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血清DNaseI异常对SLE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68例SLE患者。结果:SLE患者血清DNaseI水平低于正常,活动期患者低于缓解期患者,伴肾损害患者低于非肾损害患者。血清DNase I水平与血沉、ANA呈负相关,与补体C_3、C_4呈正相关,与病情活动积分及DNA含量呈负相关。结论:荧光分光光度法可简便、灵敏地检测DNaseI水平,SLE患者血清DNaseI水平下降,DNA含量升高,提示DNaseI水平下降是导致SLE患者体内DNA升高的重要原因,并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者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脱氧核糖核酸酶1(DNASE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性。方法:验证文献报道的DNASE1基因3′端4个SNP,选取杂合度较高者对312个中国人群SLE家系以TaqManMGB等位基因识别技术在ABI7900HT序列测定仪上进行SNP基因分型,数据以SDS2.0软件收集,Genehunter进行统计处理并构建SNP单倍型。结果:中国人群中,DNASE1SNP3398,3737杂合度均接近0.5,4184亦有一定的杂合度。3398与3737的C-G单倍型优先传递给患病子代,3398、3737,4184的单位型C-G-G优先传递给患病子代(P<0.05)。结论:在SLE患者中存在特定的SNP单倍型,部分SLE患者的发病与DNASE1基因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5.
DNA聚合酶β是一种重要的DNA修复酶,它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近年来才被人们关注。本文通过选用DNA聚合酶专一性抑制剂和~3H—TTP掺入法,测定了2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DNA聚合酶β的活力,并与同期收治的14例肺结核病人相对照,旨在探讨测定该酶活力在肺癌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结果显示,肺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DNA聚合酶β活力明显高于肺结核病人(P<0.05),这种现象在不同年龄肺癌病人(33~81岁)中均存在;化疗1至2周内,该酶活力出现下降(P<0.05),化疗后3周时仍有下降趋势,并且下降越明显,疗效越好。上述结果表明,肺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结胞DNA聚合酶β活力有异常升高,这对肺癌的诊断或鉴别诊断有一定辅助意义。同时也提示,通过分析肺癌病人化疗前后DNA聚合酶β活力,可能有助于对病人的疗效分析。化疗以后,该酶活力下降越多,肺癌的DNA修复能力削弱就越重,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6.
生殖器部位HSV-Ⅱ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生殖器部位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21例生殖器部位可能有HSV-Ⅱ感染者采集了临床资料,并应用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对其进行了HSV-Ⅱ脱氧核糖核酸(DNA)定量检测,并分析了其中136例HSV-Ⅱ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221例生殖器部位可能有HSV-Ⅱ感染者中,确诊136例为生殖器部位HSV-Ⅱ感染者(61.5%),71.3%(97/136)患者表现为水疱、脓泡、糜烂、溃疡或结痂等典型生殖器疱疹(GH)皮损,10.3%(14/136)患者表现为红斑、丘疹或皲裂等非特异性皮损,8.1%(11/136)患者表现为宫颈糜烂、阴道炎等女性生殖道炎,6.6%(9/136)患者表现为男性尿道炎,2.2%(3/136)患者表现为前列腺炎,1.5%(2/136)患者为无症状的女性。还检测了10例既往有生殖器疱疹(GH)病史的无症状男性的精液标本,未发现HSV-Ⅱ阳性者。结论 生殖器部位HSV-Ⅱ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从潜伏感染、亚临床感染、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及不典型皮损到典型的GH皮损,构成一个临床症状轻重不一的系谱。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苦参素胶囊对HBeAg阴性而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阴转的影响.方法:根据肝功能有无异常、HBV DNA的对数值是否<6进行分层,并按2∶1的比例随机分组:治疗组69例,口服苦参素胶囊200mg 参柴颗粒5g,对照组33例,仅口服参柴颗粒5g,均每日3次,3个月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治疗6个月末及停药后6个月各检测1次HBV DNA、HBV-M.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及随访6个月的HBV DNA阴转率:①治疗组分别为23.19%、44.93%、50.72%,较对照组的12.12%、21.21%、24.24%要高,P值分别为0.293、0.036、0.02;②HBV DNA对数值<6的患者中,治疗组分别为26.92%、53.85%、61.54%,明显较对照组的8.00%、20.00%、24.00%要高,P值分别为0.106、0.011、0.004;③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治疗组分别为37.93%、65.52%、79.31%,明显较对照组的14.29%、28.57%、42.86%要高,P值分别为0.22、0.051、0.041.结论:苦参素胶囊对此类患者中HBV DNA对数值<6的患者或/和肝功能异常者能产生较好的抗HBV作用,疗程延长到6个月,疗效更明显,停药后仍有持久疗效.  相似文献   
108.
PCR检测鉴别我国5个旋毛虫地域株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明确我国不同地域株旋毛虫分子分类概况,采用扩增长度片断多态性(AFLP)对来源于云南、湖北、西安、天津、黑龙江5个地区的旋毛虫株作PCR研究。使用引物为P1株旋毛虫1.6kbDNA重复序列,质粒pPRA设计的A1、B1,模板DNA酚、氯仿、异成醇抽提和粗提DNA两种,经反复多次扩增,1.5%琼脂糖凝胶电泳。5个地域株均获得稳定的500hP条带,湖北与天津株还获得非稳定的670hP条带。与国外文献报道比较,中国大陆各地域株旋毛虫与欧洲各株旋毛虫有明显差异,与香港株相近。大陆各地的地域株之间差异不明显,仅见湖北、天津株与其它3个地域株有不稳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9.
110.
刘飞 《山东医药》2011,51(50):97-98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病毒(EBV)DNA水平与癌组织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流式细胞仪检测22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EBV DNA拷贝数及鼻咽癌组织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本组患者外周血EBV DNA检出率为86.5%(19/22)、中位数为2200拷贝/μl,癌组织细胞凋亡率为33.27%±13.46%;EBV DNA阳性鼻咽癌患者癌细胞凋亡率为35.93%±12.42%,EBV DNA阴性患者为16.47%±4.83%,两者比较,P〈0.05;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 DNA拷贝数与癌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517,P〈0.01)。结论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 DNA水平与肿瘤细胞凋亡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