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评价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患者肝功能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包括PBC患者(A组)25例和其他原因的肝硬化患者(B组)25例。于静脉注射GdEOB-DTPA后4 min、20 min、50 min分别测量每位受试者肝脏的平均信号强度,注射Gd-EOB-DTPA后50 min测量胆总管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比较各组各时间点PBC肝功能分级不同患者肝脏的相对信号强化率(relative signal enhancement,RE)和胆总管CNR,再比较肝功能分级相同的A组和B组患者20 min后肝脏RE和50 min后胆总管的CNR。结果肝功能Child-Pugh A级、B级、C级PBC患者之间各时间点肝脏RE及延迟50 min后胆总管CNR均随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而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分级相同的A组与B组患者之间20 min后肝脏RE及50 min后胆总管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可初步评价PBC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2.
肾脏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肾脏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病理确诊的肾脏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发病灶4例,单发病灶2例,腹膜后淋巴肿直接蔓延3例,肾周淋巴瘤、肾脏弥漫性浸润和肾窦累及各1例。11例病灶境界不清但密度(或信号)均匀,12例CT平扫均呈稍高密度,5例MRI平扫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低信号。12例增强扫描病灶强化均低于正常肾实质,其中10例呈渐进性强化,2例呈皮髓质期明显强化。结论:肾脏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形式多种多样,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是诊断、分期和随访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观察成人离体面神经管膝状神经窝影像学解剖。方法对38具成人尸体头部标本行CBCT扫描,获得76侧颞骨图像,观察面神经管膝状神经窝及前壁CT表现。结果最终72侧纳入研究,包括68侧左右配对图像及4侧单侧图像。膝状神经窝形态不一,内外径(2.84±0.46)mm,前后径2.30(1.94,2.74)mm,上下径(1.44±0.26)mm。72侧中,53侧前壁骨质完整,厚度(1.54±1.49)mm,5侧部分缺损,14侧完全缺损;55侧前壁可见岩浅大神经管显示,开口处直径(0.88±0.31)mm,穿行于颞骨长度(3.47±1.58)mm;36侧前壁岩浅大神经管外侧见细小骨管,开口处直径(0.51±0.24)mm。结论成人面神经管膝状神经窝影像学解剖形态存在明显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容积穿梭(VS)80mmCT灌注成像(CTP)并动态CT血管成像(CTA)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4例肾癌患者在64层螺旋CT上行VS80mmCTP检查,获得肿瘤和双肾实质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功能图像,同时获得80mm扫描覆盖范围内动态CTA图像。结果 24例肾癌患者均获得满意的80mmCTP图像和80mm动态CTA图像。CTP图像清楚显示了肾癌的灌注特征,瘤内高灌注区的BF值、BV值、PS值与同侧肾皮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对侧肾皮质显著降低(均P<0.01),MTT值与同侧肾皮质、对侧肾皮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侧肾皮质、对侧肾皮质比较,瘤内低灌注区BF值、BV值、PS值显著降低,MTT值显著增高(均P<0.01)。肿瘤同侧肾皮质BF值、BV值、PS值显著低于对侧肾皮质(均P<0.01),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图像清楚显示双肾动脉和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态变化。结论容积穿梭80mmCTP并动态CTA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肾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和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态学信息,有助于肾癌的诊断,是一种更为合理的扫描模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寻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的早期MRI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32个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灶常规MRI及动态增强图像进行分析,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MRI检出32个癌变灶中的25个,检出率78%;25个病灶中,在T1WI上呈略高信号13个,等信号7个,略低信号5个;T2WI上呈略高信号的病灶6个,8个呈等信号,11个表现为"结节中结节";增强扫描动脉期21个病灶明显强化;7个病灶内可见脂肪变性。结论: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的早期MRI表现具有典型特征,对帮助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估成人中耳乳突炎(OM)侧颞骨内永存岩鳞窦(PSS)的发生情况,探讨PSS与颞骨气化(TBP)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并诊断为OM的患者245例/376侧,包括单纯慢性OM组191例/315侧,OM合并中耳胆脂瘤组35例/39侧,急性OM组19例/22侧;纳入行眼部或鼻部HRCT检查且双侧颞骨未见异常者346例(692侧)为对照组。基于0. 67mm标准横断面、冠状面观察PSS相关征象,测量其平均直径。基于乙状窦沟将TBP分为Ⅰ~Ⅳ级,分别比较不同类型OM组及对照组间、不同气化程度组间PS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PSS在单纯慢性OM组、OM并中耳胆脂瘤组、急性OM组、对照组中发生率分别为34. 3%、43. 6%、13. 6%、10. 1%,管径2 mm以上者分别为6. 3%、7. 7%、0%、0. 9%。单纯慢性OM组、OM并中耳胆脂瘤组分别较急性OM组及对照组PSS发生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纯慢性OM组、OM并中耳胆脂瘤组TBP为Ⅰ级或Ⅱ级者分别占79. 7%、92. 3%。按照颞骨气化程度分组,Ⅰ、Ⅱ、Ⅲ、Ⅳ级组内PSS发生率分别为36. 1%、41. 5%、18. 4%、10. 7%,Ⅰ级组与Ⅱ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SS的发生率与TBP程度密切相关,慢性OM者因颞骨多气化较差而更常见粗大PSS,术中需重点观察避免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8.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几乎可累及人体所有器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但大多数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较好。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临床上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或感染性病变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延误治疗,更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为了进一步了解并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作者介绍了Ig 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回顾了近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SC)的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IgG4-S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IgG4-SC初始病变的CT和MRCP特征及随访变化。结果初始病变:6例CT扫描显示肝外胆管胰腺段管壁增厚,其中2例伴有胰上段胆管壁偏心性增厚,增厚的胆管壁呈渐进性强化;7例MRCP检查中,6例显示肝外胆管胰腺段狭窄,1例肝内胆管狭窄和肝外胆管胰腺段狭窄,狭窄近侧的胆管呈中度至重度扩张。随访:5例未接受类固醇治疗以及2例治疗后复发的患者胆管病变均较初始加重。8例随访患者中,无论治疗及时与否,或是病变复发后再治疗,应用类固醇后胆管病变均显著好转。结论 IgG4-SC的CT和MRCP表现为胆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和近侧胆管扩张,类固醇治疗后病变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1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肝囊型包虫病与粘液性囊性肿瘤的CT和MRI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CT和/或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囊型包虫病或粘液性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例患者,包括12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共20个病灶)和10例粘液性囊性肿瘤患者(10个病灶)。肝囊型包虫病与粘液性囊性肿瘤在囊液密度/信号是否均匀、CT上囊壁有无钙化和强化、有无壁结节、壁结节有无强化及扩散受限、有无分隔及分隔有无强化、病变上游肝内胆管扩张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囊型包虫病常为多发病灶,病灶形态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囊液密度/信号多不均匀,囊壁多伴钙化,一般无壁结节,内囊膜剥离可形成分隔,但分隔无强化;而粘液性囊性肿瘤在影像学上以单发为主,病灶形态多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少数病灶囊壁可伴钙化,囊壁多有强化,常有壁结节及分隔伴明显强化和扩散受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