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0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6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通过对比结核病患者的电子药盒取药记录和作为金标准的尿液中抗结核药物残留物检测结果,了解应用电子药盒的取药记录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可行性。 方法 在中国卫生部 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合作项目应用电子药盒开展肺结核患者管理试点的黑龙江、湖南、重庆和江苏4个省的9个县(区),纳入新登记的初治结核病患者43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15:1,平均年龄为(45.98±17.36)岁,其中强化治疗期患者226例,继续治疗期患者206例。所有纳入的患者均采用隔日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并发放电子药盒用于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取药状况。研究人员于患者开始治疗的第2个月序或第4个月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日期上门收集患者尿液并用氯仿(三氯甲烷)检测尿液中利福平药物残留,确定患者的服药状况。研究共对319例患者的尿液进行了检测,其中强化治疗期的患者166例,继续治疗期的患者153例,总检测率为73.84%(319/432)。未进行检测而退组的患者113例,其中64.60%(73/113)是因为检测当日患者外出不在家;20.35% (23/113) 是因为更换治疗方案或药物不良反应等退出研究,8.85% (10/113) 是因为家访时患者服药时间不足6 h,不符合尿液检测条件,4.42%(5/113)是因为家访时患者服药时间超过24 h,医务人员误判为不符合条件而未进行检测,另有1.77%(2/113)的患者拒绝检测。研究以尿液中利福平药物残留物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患者24 h内电子药盒取药记录反应患者服药行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电子药盒取药记录监测患者实际服药行为的准确性及可行性。 结果 患者24 h内电子药盒的取药记录反映患者实际服药行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52%(208/209)(95% CI:97.30%~100.00%)和95.45%(105/110)(95% CI:91.56%~99.35%)。同时,电子药盒在不同性别组患者的灵敏度[男:99.38%(160/161),95% CI:98.16%~100.00%;女:100.00%(48/48),95% CI:87.90%~100.00%]和特异度[男:95.24%(80/84),95% CI:90.68%~99.79%;女:96.15%(25/26),95% CI:88.76%~100.00%]以及处于不同治疗阶段患者的灵敏度[强化期:99.06%(105/106),95% CI:97.21%~100.00%;继续期:100.00%(103/103),95% CI:93.00%~100.00%]和特异度[强化期:93.33%(56/60),95% CI:87.02%~99.65%;继续期:98.00%(49/50),95% CI:97.12%~100.00%]均较高;统计学分析也显示两种方法在不同性别(男、女)、不同治疗阶段(强化期、继续期)和所有人群中的应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0.0、0.8、0.0、1.5,P值均>0.05)。 结论 电子药盒的取药记录与肺结核患者服药行为高度一致,可以作为监测及促进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了解目前我国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在人群中的发生频度和地区分布。 方法 采用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办公室独立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期间是否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及症状持续的时间)调查全国(不包括台港澳地区)15岁及以上人群中咳嗽、咯痰≥2周和(或)咯血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情况,分析不同人群和地区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率。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台港澳地区)176个流行病学调查点447 563人,排除外出超过6个月者125 342人及15岁以下者58 940人,应检263 281人,现场问卷调查实检252 940人,受检率为96.1%。 结果 15岁及以上人群中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为2.1%(5399/252 940)。男性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为2.8%(3324/116 939),高于女性的1.5%(2075/136 001) (χ2=521.9,P<0.001);不同年龄组[15~岁组198例(占3.7%)、25~岁组292例(占5.4%)、35~岁组671例(占12.4%)、45~岁组945例(占17.5%)、55~岁组1403例(占26.0%)、65~岁组1197例(占22.2%)、75~岁组693例(占12.8%)]的可疑症状发生频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6.6,P<0.001),65岁及以上人群出现可疑症状的比率是15~65岁人群的2.976~3.335倍 (OR=3.150,95%CI=2.976~3.335);本地户籍人口中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为2.2%(5026/229 923),高于非本地户籍人口的1.6%(373/23 017)(χ2=30.8,P<0.001);乡村地区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为2.5%(3488/138 057),高于城镇的1.7%(1911/114 883) (χ2=214.4,P<0.001);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分别为3.6%(2522/69 896)、2.0%(1603/80 926)和1.2%(1274/102 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9,P<0.001)。平原、丘陵、山区和其他地区(除平原、丘陵和山区地理环境之外的地区)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分别为1.6%(1805/110 371)、2.1%(1551/74 009)、3.0%(1950/65 646)和3.2%(93/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8,P<0.001)。 结论 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各项措施,提高我国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发现水平。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卫生经济学最常用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用、成本-效益3种方法,对《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简称《规划》)实施期间社会效果、社会效用和社会成本3个方面进行评估。资料来源于《规划》终期评估报告和《中国统计年鉴2011》。结果表明,《规划》实施期间社会投入各种资源共计约83.6亿元人民币(下同),通过成功治疗431万例传染性结核病患者,使3231万名(1939~4847万名)健康人免受传染,避免了约323万名(194~485万名)健康人成为肺结核患者,为社会节约了22.6亿元(13.6~33.9亿元)医疗费用支出。另一方面,通过成功治疗患者,使劳动力人口中的患者恢复了健康,减少了社会生产力的损失,共挽回了3894.4亿元的社会经济损失。在现有的人员和设施、设备基础上,政府每额外投入1元,就能产生46.8元的经济效益。每避免1名健康人受传染,仅需投入259元。每挽回1个DALY损失,仅需投入272元。规划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果,建议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投入。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了解我国非户籍人口肺结核患者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积聚性,为非户籍人口肺结核患者的防治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获得2010年和2011年全国结核病报告登记的各地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肺结核患者数据(不包括台、港、澳的数据),2010年和2011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非户籍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数分别为74 062例和73 635例,户籍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数分别为857 401例和831 708例,使用Excel软件和ArcGIS 9.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2010年和2011年登记的非户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占总登记患者数分别为7.95%(74 062/931 463)和8.13%(73 635/905 343)。(2)东部地区的非户籍人口肺结核患者登记数2010年和2011年分别占到非户籍患者总数的76.12%(56 379/74 062)和76.21%(56 117/73 635)。(3)西部地区的非户籍人口肺结核患者登记数,2011年较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增加了1.29%[(1254/24 369-1029/26 708)×100%],西藏自治区增加了2.77%[(235/3598-128/3403)×100%],云南省增加了1.14%[(1396/24 421-1026/22 409)×100%]。(4)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及其相邻地区均是非户籍肺结核登记较多的地区,在P<0.01情况下,2011年上海Z值为24.88;杭州Z值为9.27;广州Z值为69.94;深圳Z值为46.44;厦门Z值为7.44,而北京、重庆则是仅在当地登记数多,在P<0.01情况下,2011年北京Z值为-3.30;重庆Z值为-2.87。(5)非户籍人口肺结核登记数与当地人均GDP呈正相关关系,y=107 027x+23 371,r2=0.6287。 结论 非户籍人口肺结核患者大部分积聚在东部沿海地区,但近两年来西部地区的发病数也在逐年增高,需要同时重视西部地区的非户籍人口肺结核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5.
全球基金与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基金已成为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外部资金的主要来源,对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就全球基金及其对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6.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我国结核病疫情仍然较为严重,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终止结核病战略设定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在法治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的治国方略的新形势下,目前我国国家层面还没有结核病防治的专门立法,已有的法规政策存在法律位阶低、立法时间早、立法内容滞后等问题。在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基础上,笔者提出有必要推进结核病防治管理法治化,并就结核病防治中需要立法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如何推进结核病防治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7.
结核病是一种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数千年来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迄今仍是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全球结核病疫情仍然严重,为了解国际结核病防治的法制经验,本文重点检索了部分国际组织和国家,如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日本、韩国及俄罗斯等国有关结核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指南。主要从立法模式、政府责任、服务体系、预防控制措施、患者权益保障,以及针对患者的强制措施等6个方面进行文本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结核病防治法治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结核病现状及高等院校结核病控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1 结核病现状 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长期以来一直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由于政府的忽略、流动人口增多、结核/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TB/HIV)双重感染和耐多药结核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的结核病人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109.
控制结核病流行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维护我国人民生命健康权益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国不少地方制定了结核病防治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对结核病防治的政府责任、结核病防控措施、结核病患者的管理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但是我国仍面临着结核病防治立法的挑战,一些结核病高发省份仍没有结核病防治的地方立法,现有的一些地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也亟需修订等。本文基于对现有的地方结核病防治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分析,提出应对前述挑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