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6篇
  免费   496篇
  国内免费   1023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811篇
口腔科学   144篇
临床医学   1291篇
内科学   700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231篇
特种医学   5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89篇
综合类   3675篇
预防医学   251篇
眼科学   585篇
药学   762篇
  2篇
中国医学   932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747篇
  2010年   612篇
  2009年   652篇
  2008年   693篇
  2007年   630篇
  2006年   597篇
  2005年   697篇
  2004年   606篇
  2003年   568篇
  2002年   399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新西兰大白颈内动脉造影解剖及Willis环变异.方法 对50只新西兰大白进行经股动脉途径选择性颈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选择性颈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脑血管解剖细节.Willis环变异包括血管发育不良(22.4%),单侧双大脑中动脉(20.4%),后循环不对称者(16.3%),完整对称的Willis环仅占40.8%.此外,枕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者占30.1%.结论 经股动脉途径采用同轴导管技术对新西兰大白进行选择性颈内动血管造影结果可靠.熟悉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变异Willis环,有利于建立更加稳定的脑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利用自体半腱肌腱移植建立距跟骨间韧带重建的动物模型。方法:将72只新西兰白随机分为重建组、切断组和对照组。分别于4周、8周、16周、32周取材,对3个实验组术前术后体重变化,重建韧带的影像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结果以及术后距下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行评估。结果:术后8周以后实验动物体重变化出现差别,韧带切断组较重建组体重多增加0.32 kg(P=0.04);影像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均支持移植韧带成活,生物力学研究发现韧带牵拉时出现2个张力屈服点;术后3组距下关节冠状面(P<0.05)和水平面(P<0.001)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距跟骨间韧带可有效恢复距下关节的解剖和功能。移植韧带经过坏死、塑形改建、成熟的过程与骨道形成末端结构愈合。对于研究距下关节稳定性、韧带断裂后关节的继发性改变、韧带移植重建的转归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材料。  相似文献   
103.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the interstitial magnetic resonance (MR) lymphoid contrast agent Dextran-DTPA-Gd through the rabbit popliteal fossa lymph node metastasis from thigh VX2 transplanted tumor injection to show targeting enhanced metastatic lymph nodes and lymphatics. Methods: VX2 tumor was transplanted to the right hind limb quadriceps of 12 healthy New Zealand rabbits and the left side as a contrast. Eight rabbits had homonymy poplite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after 1 month through 3.0 GE MRI and they were later injected with lym phatic targeting contrast agent Dextran-DTPA-Gd 0.4 mL (3.96 x 10^-3 tool/L) through bilateral hindlimb toe web respectively. Enhanced MR images were obtained with interval 10 min, 15 min, 20 rain, 25 min, 30 rain, 35 min, 40 rain, 45 rain, 50 min, 55 min, 60 min, 2 h, 4 h, and 24 h. The signal intensities before and after enhancing were measured to calculate the enhanc- ing rates (E%) of popliteal lymph node and the popliteal lymph node signal intensity-time curves were drawn to ob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cancer metastasis lymph nodes and lymphatics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interval sides. Results: Ten minutes after injected into the rabbit's bilateral hindlimb toe web, we could see hind lymphatic and popliteal lymph nodes were strengthened significantly and evenly without blood vessels developing. The signal reached a peak after 35 rain with E% to 315%, which decreased to 205% after 4 h and would be undifferentiated with the surrounding tissues after 24 h. Sta- tistical analysis was made to popliteal lymph node enhancement rate. It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 long as P 〈 0.05. The tumor-side popliteal lymph node manifested as coarse and irregular shape, lymphatic vessels tortuous dilated and lymphatic chain incomplete as a result of tumor infection. Conclusion: Dextran-DTPA-Gd is specific to lymphoid tissue development. It can targeting display regional lymphatic drainage concretion and the morphology of normal and cancer cells metastasis lymph nodes rapidly.  相似文献   
104.
余国友  普兴宏 《中医杂志》2011,(Z1):182-183
血管内皮细胞(VEC)是衬贴于血管内腔面的单层扁平细胞。高胆固醇血症中内皮功能受损时一氧化氮(NO)的合成和释放减少,进而造成α-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的血管收缩反应增强。因此,将NO及内皮素(ET)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本文通过相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去整合素Kistrin对眼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发生过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明确Kistrin的眼内有效浓度.方法 制备眼PCO模型,行白内障摘除术,术毕3个实验组前房分别注入40 μg/L、80 μg/L、160 μg/L的Kistrin,对照组前房注入林格氏液.术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PCO发生情况及形态,于术后14 d及3个月时取材,分别检测晶状体囊膜上LECs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 术后第14天实验组LECs的PCNA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第3个月时仅80 μg/L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个时间点80 μg/L组LECs的PCNA表达均较其余实验组明显降低(P<0.05),40 μg/L组与160 μg/L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浓度术后第14天与3个月时LECs的PCNA表达比较,仅80 μg/L组差异无显著性,余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80 μg/L Kistrin术后早期及3个月均可有效地抑制眼PCO的发生,可作为进一步研究去整合素抑制PCO形成研究的较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106.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对肝动脉插管技术难度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固定于自制木质平板手术台上行CT增强扫描,获取动脉期腹腔干和腹主动脉信息,CT多曲面重建获取腹腔干及其下层面腹主动脉间夹角;采用改良固定方式固定30只实验并获取腹腔干和腹主动脉间夹角。比较两种固定方式下腹腔干和腹主动脉夹角的差异。将30只实验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以改良固定方式固定,行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对照组固定于木质平板手术台行肝动脉插管,获取并比较两组实验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平板固定方式下腹腔干和腹主动脉间夹角为117.93°±13.42°,改良固定方式下夹角为144.40°±14.76°(P<0.05);对照组肝动脉插管手术成功率为66.7%(10/15),实验组为100%(15/15)(P<0.05);对照组血管夹层发生率为26.7%(4/15),实验组为0%(P<0.05);对照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504.40±47.25) s,实验组为(88.87±14.99) s(P<0.05)。结论?改良固定方式可改变腹腔干和腹主动脉夹角,有效降低肝动脉插管的技术难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操作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利用锥形束CT( CBCT)研究新西兰下颌骨矩形截骨后,早期拆除牵引装置植入钛钉对新骨形成 的影响,探讨牵引成骨早期拆除牵引装置的可能性。方法:新西兰下颌骨矩形截骨12 mm×4 mm,植入自制牵 引装置。牵引5 d 后,随机分为稳定4 周、稳定8 周、钛钉植入3 组。前2 组分别于稳定期4 周、8 周时处死动物;钛 钉植入组,稳定期4 周时,取出牵引器植入钛钉,4 周后处死动物;拍摄CBCT和X线片。结果:下颌骨垂直高 度平均增加(2.25±0.41)mm。稳定4 周、8 周和钛钉植入组的术区CT值分别为(80.00±12.36)Hu、(293.00±37.66) Hu和(289.25±38.87)Hu。稳定4 周术区CT值低于稳定8 周和钛钉植入组,后2 组CT值相近。结论:早期拆除 牵引装置植入钛钉与常规固定相比,骨形成没有明显影响,临床应用可有效地缩短牵引成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9.
文题释义:临界性骨缺损:首先定义为自然状况下骨缺损不进行任何处理无法自愈的最短的骨缺损尺寸。随后考虑到观察实验动物完整的生命周期是非常困难的,将临界性骨缺损值定义为在实验期间物种不能自行愈合的最短骨缺损尺寸。 动物模型:是在医学研究中建立的模拟人类疾病表现的动物,骨组织工程中建立临床相关的测试动物模型来研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降解、力学性能以及与宿主组织的相互作用,是体外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之间的关键一步。 背景:股骨远端骨缺损模型被研究者们广泛用于骨缺损替代骨组织工程材料的测试,但对于股骨髁圆柱形骨缺损模型的大小文献报道不一,直径分布在5-9 mm,深度8-12 mm,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目的:建立股骨髁不同尺寸骨缺损模型,确定股骨髁临界性骨缺损尺寸。 方法:6月龄雄性新西兰白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分别建立骨缺损模型,骨缺损直径依次为5,6,7 mm,深度均为10 mm,双侧手术,共计12侧。分别于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4,8,12周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CT-Hedberg评分评价骨缺损愈合情况;于术后12周处死新西兰白,取出股骨髁缺损样本,通过大体观察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缺损区愈合情况。实验方案经徐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术后所有均存活,术后12周大体观察示:直径5 mm组缺损由新生骨组织充填,股骨髁塑形良好,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直径6 mm组、直径7 mm组骨缺损区可见明显凹陷,新生骨组织较少,骨缺损未修复;②CT图像示:术后第4,8周,直径5 mm组缺损区逐渐减小,断端桥接;直径6 mm、直径7 mm组缺损区仅周边有少量新生骨长入,缺损面积较前稍减小;术后第12周可见直径5 mm组皮质骨结构完整、连续,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直径6 mm组骨缺损部分修复;直径7 mm组缺损未修复,仍可见明显缺损空腔存在;③CT-Hedberg评分显示,术后各时间点直径6 mm组评分显著低于直径5 mm组(P < 0.05);与直径7 mm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组织学结果示:术后12周直径5 mm组缺损区出现排列不规则的骨小梁结构,并可见大量新生骨组织填充,其他2组在骨缺损周边可见部分新生骨小梁存在,但缺损区新生骨组织填充较少;⑤结果说明,在12周的实验观察期内,在缺损深度同为10 mm的条件下,直径>6 mm的股骨髁缺损未能自行愈合,而直径<6 mm的股骨髁缺损基本完全修复。此结果符合临界骨缺损的标准,故直径6 mm可作为股骨髁临界骨缺损值。 ORCID: 0000-0002-1257-965X(徐石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0.
文题释义:低频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疗法:是目前常用的骨质疏松症物理治疗方法。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原理是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改变人体生物电、改善生物场,促使成骨细胞增生,增强成骨能力,提高骨密度治疗骨质疏松。 骨硬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sclerostin antibody,Scl-Ab):对骨代谢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骨硬化蛋白的拮抗作用上。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在刺激成骨活动的同时,不会刺激破骨活动,对骨合成代谢有显著刺激作用,其已经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潜在方法。 背景:脉冲电磁场与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皆能对绝经后新西兰大白骨代谢产生良好影响,但关于两者联合干预的效果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联合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对绝经后新西兰大白骨代谢的影响,探索其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价值。 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建立新西兰大白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卵巢切除组、脉冲电磁场组、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和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每组10只。术后第1天起,脉冲电磁场组给予脉冲电磁场磁疗每天1次;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给予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皮下注射每周2次;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接受脉冲电磁场磁疗每天1次、每周5次,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皮下注射每周2次;卵巢切除组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周2次,干预共8周。8周后行骨代谢指标检查、骨密度测定、MicroCT骨微结构参数检测。动物研究中的所有程序经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批准(20171263A193)。 结果与结论:①卵巢切除6个月新西兰大白骨密度显著下降,提示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②与卵巢切除组相比,3个治疗组L3椎体的骨密度均显著增加(P < 0.05);③3个治疗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卵巢切除组,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均显著低于卵巢切除组;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水平明显低于脉冲电磁场组、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④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骨微结构参数(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均优于脉冲电磁场组、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均P < 0.05);⑤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和脉冲电磁场联合治疗可以增强去势新西兰大白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和骨微结构。 ORCID: 0000-0001-7052-4262(钱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