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上海市闵行区中老年人群钙营养状况及其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对长期居住在上海闵行区的50岁以上的1460例体检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DXA测定腰椎、总髋、股骨颈和Ward三角区的骨密度,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血钙、尿钙。根据WHO标准诊断骨量正常、减少和疏松,尿钙低于1.7 mmol/L为缺钙,骨质疏松尿钙高于5.3 mmol/L为高尿钙流失,其余为正常尿钙水平。结果 1460人中,骨质疏松人数为337人,占总人数的23.08%,骨量正常人数为420人,占总人数的28.77%。其中男性骨质疏松率为4.12%,女性骨质疏松率为37.88%。尿钙水平偏低人数为365人,占总人数的25.0%,高尿钙水平人数为176人,占总人数的12.1%。其中男性尿钙水平偏低率为30.32%,女性尿钙偏低率为22.78%。尿钙水平值以60岁以下骨量减少组3.67 mmol/L最高。三年尿钙水平变化值以女性骨质疏松组差异最显著(P0.05)。结论缺钙率女性略低于男性群体,但骨质疏松率女性远远高于男性。老年群体中缺钙为普遍现象,缺钙外加高钙流失是导致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因素。骨质疏松干预过程中,除补钙外,采取有效防治钙流失的措施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医学研究角度综述附子入药方剂的现代研究进展,阐明各方剂药理作用及机制,为多靶点协同用药理念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中药配伍、药理作用及机制等方面综述各方剂研究现状。发现附子常与红参、甘草、麻黄、大黄等中药配伍,其方剂具有增效减毒的药理作用,但方剂中有效成分在体内作用的多靶点调控网络有待进一步的系统化探究。附子入药方剂的配伍方式和治疗效果为疾病多靶点协同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针针刺健康受试者右侧合谷穴,前额叶Glu+、Glx+及GABA+浓度变化差异及相关性,从兴奋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关系方面初步探讨针刺效应的脑机制。方法 录入健康志愿者76名,随机接受手针及纤毛针两种刺激,并采集刺激前和刺激时BOLD功能磁共振脑成像(fMRI)及磁共振波谱(MRS)数据,分析手针和纤毛针组刺激前与刺激时Glu+、Glx+、GABA+浓度差异及相关性,以及Glu+、Glx+与GABA+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手针及纤毛针组间和组内各亚组(依据不同BOLD信号)针刺前与针刺时Glu+、Glx+、GAB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手针组整组的Glu+、Glx+、GABA+,零、负激活亚组的Glu+、Glx+和零激活GABA+针刺前与针刺时浓度呈正相关(P均<0.05)。针刺前手针组整组、零、负激活亚组的Glu+、Glx+均与GABA+呈正相关q(P均<0.05);纤毛针组整组、正、负激活亚组Glu+、Glx+均与GABA+及零激活Glu+与GABA+均呈正相关(P均<0.05);针刺时手针组整组、负激活亚组Glu+与GABA+呈正相关,零激活亚组Glx+与GABA+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针刺前与针刺时Glu+、Glx+与GABA+多呈正相关,可作为针刺脑机制研究的神经递质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后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骨代谢指标及骨微结构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4只9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蓝光1组和蓝光2组,每组6只。蓝光组和模型组每天用100 mg/kg的维甲酸连续灌胃14 d,正常组用同体积的蒸馏水灌胃14 d,14 d后各组均恢复正常饮食、饮水。正常组和模型组全程采用日光灯光照模式照射,蓝光1组和2组在维甲酸造模完成后分别采用蓝色光照模式(460 nm)照射14 d和21 d。非蓝光照射时日光灯照射补齐至总照射天数(35 d)。所有大鼠均于35 d后取眼眶血,测定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β-胶联降解物(β-bonded degradation products,β-CTX)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amino terminal peptide of procollagen type 1,P1NP)水平。采用CO2麻醉处死大鼠后取股骨,用microCT测定骨密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分离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钙、磷、ALP、β-CTX和P1NP水平以及骨密度、骨微结构显著改变(P<0.01),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蓝光1组的体质量、血钙水平、血磷水平、ALP、β-CTX,P1NP、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骨小梁分离度发生显著变化(P<0.05),但两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蓝光2组大鼠的体质量、骨密度、骨微结构及骨代谢等各项指标均改变(P<0.05)。蓝光1组和蓝光2组间β-CTX、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分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可在大鼠骨质疏松早期抑制成骨和影响钙磷代谢,促进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的进程,提示骨质疏松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减少蓝光暴露。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标本化的标本资源库和现代化的标本信息管理平台,为人类慢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材料。方法:现场采集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血液、尿液标本,按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分装处理,于-80℃低温冷冻保存;建立标本及其相关临床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可随时查询与分析。结果:通过对上海闵行江川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样本收集和信息采集,共招募到6586人,标本数共108691份。对所收集标本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信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入软件管理系统。结论:初步建立了具有高质量样本和系统临床随访资料的慢性病研究平台标本库,有利于慢性病研究的深入和开展,有利于资源有效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钡餐后胃动力与血清胃泌素及临床症状评分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纳入17例FD患者(FD组),进行临床FD评分,检测空腹血清胃泌素,行空腹胃钡餐动态摄影检查,与10例正常人(正常人组)对比。胃钡餐动态摄影主要测量指标包括:胃潴留液高度、胃中间横带宽度、蠕动波频率、蠕动波最大宽度、蠕动波最大深度、蠕动波通过时间;胃泌素检查采用钡餐当天清晨空腹血清学检查。对FD患者临床评分与FD胃动力检测各项指标及胃泌素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或符号秩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as 8.2简单线性相关及Spearman秩相关指数分析。结果:FD患者与正常人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FD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胃泌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3)。FD患者与正常人胃动力检测指标胃潴留液高度、胃中间横带宽度、蠕动波频率、蠕动波通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P=0.0000;P=0.000 2;P=0.000 6)。上腹疼痛与胃蠕动波频率呈负相关,胃泌素与钡餐胃动力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钡餐动态摄影可直观观察胃动力变化,胃泌素体现了胃动力相关激素水平,可作为评价FD及其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布鲁菌通过干扰自噬途径实现免疫逃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布鲁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致病菌属于兼性厌氧胞内寄生菌.人类因接触病畜产品而感染.布鲁菌通过黏膜进入机体,并扩散到网状内皮系统及其他组织(肝、脾、淋巴结及骨关节等)长期定居、繁殖、产毒致病.患者表现为波浪热,少数还并发关节和骨的炎症[1].布鲁菌这种长期的“定居”行为,显示其能够突破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具有强大的生存和致病能力.因此,深入探讨布鲁菌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机制,对于治疗、预防和控制布鲁菌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逆向工程原理,运用逆向工程软件把CT/MRI扫描的髋关节组织数据重建模型,使其能用于CAD/CAM机械制造中。材料与方法:应用Mimics软件,对髋关节组织扫描图像进行处理,创建三维立体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提取NURBS曲线、曲面模型,进行CAD设计再创造,使其最终运用于CAD/CAM中。结果和结论:假体/植入体的设计需要病理区的数字模型作为参考,如果没有病理区的模型,假体设计将很难开展下去。本研究运用Mimics中MedCAD模块,用MRI二维断层扫瞄数字在创建髋关节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髋关节股骨上段曲线、曲面提取。通过CAD的再创造,模型都可以IGES格式输出,可供任何CAD系统软件读取,用于构建生物材料的金属件、进行定制体的设计、制造等。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低频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疗法:是目前常用的骨质疏松症物理治疗方法。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原理是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改变人体生物电、改善生物场,促使成骨细胞增生,增强成骨能力,提高骨密度治疗骨质疏松。 骨硬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sclerostin antibody,Scl-Ab):对骨代谢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骨硬化蛋白的拮抗作用上。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在刺激成骨活动的同时,不会刺激破骨活动,对骨合成代谢有显著刺激作用,其已经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潜在方法。 背景:脉冲电磁场与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皆能对绝经后新西兰大白兔骨代谢产生良好影响,但关于两者联合干预的效果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联合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对绝经后新西兰大白兔骨代谢的影响,探索其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价值。 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卵巢切除组、脉冲电磁场组、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和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每组10只。术后第1天起,脉冲电磁场组给予脉冲电磁场磁疗每天1次;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给予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皮下注射每周2次;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接受脉冲电磁场磁疗每天1次、每周5次,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皮下注射每周2次;卵巢切除组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周2次,干预共8周。8周后行骨代谢指标检查、骨密度测定、MicroCT骨微结构参数检测。动物研究中的所有程序经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批准(20171263A193)。 结果与结论:①卵巢切除6个月新西兰大白兔骨密度显著下降,提示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②与卵巢切除组相比,3个治疗组L3椎体的骨密度均显著增加(P < 0.05);③3个治疗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卵巢切除组,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均显著低于卵巢切除组;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水平明显低于脉冲电磁场组、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④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骨微结构参数(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均优于脉冲电磁场组、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均P < 0.05);⑤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和脉冲电磁场联合治疗可以增强去势新西兰大白兔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和骨微结构。 ORCID: 0000-0001-7052-4262(钱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