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从多角度客观评价"通督调神针刺"优化方案治疗中风后痉挛瘫期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和常规药物、康复治疗的疗效优劣,提出针灸优化方案。方法:脑中风痉挛瘫期患者91例分为药物组30例、康复组30例及通督调神针刺组31例。每周6次,治疗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ADL-Barthel指数积分分级、SIAS脑卒中功能障碍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8d记录各临床评定量表。评测3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康复等的疗效。结果:91例脑卒中痉挛瘫期患者经过28d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能直接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通督调神针法的临床疗效较好,优于药物和康复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对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对超早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脑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再灌注3h组、再灌注6h组、再灌注12h组、再灌注24h组、再灌注3h针刺组、再灌注6h针刺组、再灌注12h针刺组、再灌注24h针刺组共11组,每组20只。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CAM-1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的双侧大脑半球均未见有明显的ICAM-1阳性染色血管;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大鼠缺血区均有不同程度ICAM-1阳性反应血管,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缺血再灌注后电针各时间点组的ICAM-1阳性染色血管,与再灌注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超早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CAM-1影响显著,降低脑组织中ICAM—I的表达可能是针刺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辨证施用隔物灸治疗膝原发性骨关节炎(KOA)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单盲法将膝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风寒型、血瘀型、肾虚型分别采用隔姜灸、隔三七饼灸、隔附子饼灸,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口服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参数进行评定。结果:2组在改善KOA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积分方面均有明显的疗效,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施用不同隔物灸治疗KOA能缓解疼痛、显著改善其功能活动,是一种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灸治疗75例贝尔氏面瘫患者,通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量化、客观化评定,以观察其病程长短与针灸疗效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针灸介入贝尔氏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机,为针灸更有效治疗贝尔氏面瘫提供客观化的依据。方法:75例患者随就诊时发病时间长短分为发展期组(1~7d)27例、静止期组(8~20d)23例与恢复期组(21~90d)25例,治疗前均以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作为量化指标评定积分。3组均予针灸治疗,每日1次。于临床治愈或治疗20次后再次评分判定疗效。结果:①3组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积分比较,3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发展期组优于静止期组和恢复期组(P〈0.01);静止期组和恢复期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3组临床疗效比较,发展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静止期组和恢复期(P〈0.05),静止期组与恢复期组间比较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有良好的效果,但发展期治疗贝尔氏面瘫疗效最为明显,在临床应用中把握此段治疗时机,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膝骨关节炎亦称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是多发于中老年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是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病之一,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累及骨质、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他结构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以局限性、退行性关节软骨破坏及关节边缘的骨赘形成为其主要病理形态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两次追踪调查的比较,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民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影响.为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人户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调查70户,对农村居民家庭健康状况.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与前两年调查结果进行纵向对比研究。结果:与前两次调查相比.因病致贫比例由们.62%降至21.05%,呈下降趋势;两周患病率、两周就诊率均有所下降.两周患者未就诊率为25.93%,低于2003年但高于2004年;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为38.78%,3年未见明显变化;年住院率为45.77‰,略呈上升趋势;需住院未住院率由38.56%降为11.02%,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由78.00%降至57.14%,均呈下降趋势。2005年门诊患者选择在村卫生室就诊的人数最多,占82.59%,住院服务利用主要集中在县级医院,占58.82%。2005年住院患者中提前出院的比例为15.93%。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缴不起住院费,占61.11%。结论:婺源县在实施新农合制度两年后,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状况。实施方案对农民门诊服务的影响不大,但对住院服务利用产生了一定影响,改善了贫困农民无法利用住院服务的现状,起到了引导病人就医流向的作用。但造成农民未就诊与未住院的主要原因仍然是经济困难,仍有一部分农民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充分利用住院服务。需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增加筹资力度,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及建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1年后,农民的门诊与住院医疗费用变化情况,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对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70户入户进行基线调查和1年后的跟踪调查;同时随机抄录乡、县两级医院部分农民的住院费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1年后婺源县农民年人均医疗费用为271.87元,较基线调查的212.62元高出59.25元,其中门诊费用降低了0.05元,住院费用升高了59.30元。住院费用增高主要是20000元以上费用段费用增高所致。结论:婺源县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年后,农民年人均医疗费用升高,主要表现为大额住院费用的升高,应采取相应对策,控制住院费用的上升。  相似文献   
18.
新农合对农民医疗费用影响的五年连续追踪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5年追踪调查.了解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民医疗费用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为新农合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调查约70户,进行人户调查,每年调查1次.将连续5年调查结果进行纵向对比研究。结果:本次调查农民年人均医疗费用为340.79元.其中门诊费用为164.14元,住院费用为176.65元,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0.72%和14.32%,次均住院费用比2005年和2006年调查结果要低.主要表现为县以上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降低;乡卫生院次均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结论:新农合实施以来,婺源县农民医疗费用上升较快,但由于采取了控制措施,费用增长得到初步控制;但乡卫生院的次均住院费用仍在增长,应加强医疗费用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治疗水平.方法:对45例前列腺B超测重50g伴有泌尿科并发症和多系统病变BPH患者采用绿激光汽化术治疗.结果:45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40-126min,平均82min.术中3例出现较明显出血,术后2例出现暂时性尿潴留,4例暂时尿失禁.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平均最大尿流率(Qmax)、PVR改善显著.结论:绿激光汽化术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出血少,恢复快的微创手术,是高危重度患者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中风后常遗留吞咽障碍症,51%~73%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吞咽障碍可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和脱水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2]。中医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效果,笔者就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文献综述如下。1针刺治疗1.1头针、体针疗法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是经穴聚集和经络所过之处。头针可刺激大脑皮层,改善微循环;体针选取经穴,同时配合局部取穴,可达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之效。头、体针常联合使用。王悦等[3]随机将70例中风后合并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分为2组,各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