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肝脏脂肪含量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3月至6月纳入184名北京社区中老年居民,其中男68名、女116名,对其进行腹部MRI mDIXON-Quant序列扫描和腰椎定量CT(QCT)扫描,测量肝脏脂肪含量和腰1~腰3椎体骨密度。根据肝脏脂肪含量的四分位数分为四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肝脏脂肪含量组间骨密度及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等变量的差异,并对肝脏脂肪含量和骨密度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随着肝脏脂肪含量的升高,BMI、腰围呈上升趋势,而腰椎骨密度逐渐降低。肝脏脂肪含量与腰椎骨密度呈低度负相关(r=-0.203,P=0.003),校正年龄、体重之后,仍呈负相关(r=-0.291,P<0.001),男性中r=-0.283(P=0.021),女性r=-0.210(P=0.025)。结论中老年人群肝脏脂肪含量与腰椎骨密度呈低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低剂量CT肺癌筛查联合定量CT骨密度检查中,以测量T12椎体骨密度替代病变的L1或L2用于骨质疏松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 298名接受低剂量CT肺癌筛查联合定量CT骨密度检查的健康体检者,测量其T12、L1、L2椎体骨密度,并计算校准的T12骨密度,记为T12*。以L1+L2为诊断标准,分别分析各椎体组合T12+L1、T12+L2、T12*+L1、T12*+L2与L1+L2评估骨量的一致性和诊断骨质疏松的差异性。结果 各椎体组合与L1+L2评估骨量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均>0.75,P均<0.05)。各椎体组合诊断骨质疏松的特异度均>98%。T12+L1、T12+L2诊断骨质疏松的敏感度分别为73.33%(143/195)及77.95%(152/195);而T12*+L1、T12*+L2诊断骨质疏松的敏感度分别为83.08%(162/195)及90.26%(176/195)。结论 定量CT测量T12骨密度替代病变L1或L2,可能降低诊断骨质疏松的敏感度,应对其进行校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健康人群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1 285名体检者一般资料、血糖、生化指标和超声脂肪肝诊断结果以及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面积值,包括总脂肪(TF)、内脏脂肪(VF)和皮下脂肪(SF),观察超声诊断NAFL与CT定量测量值的关系。结果 最终诊断NAFL 504例。超声诊断NAFL与非脂肪肝在脐层面和L2/3层面VFA、SFA、TF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脐层面VFA、L2/3层面VFA及SFA越高,NAFL发生风险率越高;女性L2/3层面VFA及SFA越高,NAFL发生风险率越高。超声诊断NAFL与脐层面及L2/3层面脂肪面积均呈较好的正相关,且L2/3层面VFA、SFA及TFA均高于脐层面。结论 健康成人中NAFL与腹部脂肪含量相关;VF异常积累易致非肥胖人群罹患NAFL。  相似文献   
14.
15.
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研究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分析16例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其中16例中均摄X线片,13例做CT扫描检查,8例做MR检查.结果 16例肿瘤均发生长管状骨.其中位于胫骨近端的6例,肱骨近端6例,3例位于股骨远端,胫骨远端的1例.X线及CT、MR均可见溶骨性破坏及囊状膨胀性改变.肿瘤破坏区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及囊状液平.骨皮质变薄及筛孔样破坏.结论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上有一定的特点.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畸形性骨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畸形性骨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8例中6例为多骨病变,2例为单骨病变.受累骨X线平片均表现外形增大、增粗,骨小梁增粗,夹杂片状低密度区,均无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CT扫描显示骨外形改变,骨小梁增粗,骨小梁间为正常脂肪密度.MRI检查显示骨外形变化,粗大骨小梁,骨髓腔内为正常脂肪信号.合并骨折时可出现相应表现.4例进行病理学检查,只有1例提示为畸形性骨炎.结论 畸形性骨炎有典型影像学表现,是诊断依据之一.熟悉畸形性骨炎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腰椎定量悦栽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诊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效能。方法 连续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干部科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共59例,年 龄54耀92岁。本组病例均行腰椎正位和髋关节DXA及腰椎QCT检查,且两项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 1个月。结果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 )DXA -2. 5SD和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 )腰椎QCT < 80 mg/cm3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DXA诊断本组病例腰椎、髋关节及腰椎或髋关节任一部位骨质疏松 的检出率分别为0%_、. 5豫和8. 5豫。腰椎QCT诊断本组病例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5. 6豫。其中腰 椎QCT诊断为骨质疏松而腰椎正位DXA未诊断者21例,占35. 6豫,其中3例CT显示有骨质疏松性 椎体骨折;腰椎QCT诊断为骨质疏松而髋关节DXA或任一部位DXA未诊断者均为16例,占 27. 1豫。结论 腰椎QCT比髋关节DXA及腰椎正位DXA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更敏感。腰 椎QCT骨密度测量对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绝经后妇女L2-L4椎体及髋关节两个部位的定量CT骨密度(BMD )测量诊断骨 质疏松的效能。方法175例绝经妇女,年龄48-96岁,平均年龄为69 ±9岁。同时QCT测量L2-L4椎体的平均体积骨密度及髋关节类DXA的面积骨密度,右股骨颈和全髋二个感兴趣区(ROI )。 采用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 )QCT骨质疏松诊断标准(<80 mg/cm3 )和WHO髋关节DXA骨密 度诊断标准即股骨颈或全髋感兴趣区的T值(-2.5 SD )进行骨质疏松诊断。比较二者诊断骨质疏 松的效能。结果175绝经后妇女中,QCT骨密度测量腰椎部位骨密度值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是44%( 77/175 )。如果采用髋部检查股骨颈部位为11%.( 19/175 ),全髋部位为14%.( 24/175 ),或二者任一 部位为18%_( 31/175 )。如果只做腰椎,不做髋关节,有7人漏诊,而如果只做髋关节,不做腰椎会漏 诊44人。结论采用QCT骨密度测量,绝经妇女腰椎检查骨质疏松检出率为44%_,而髋部检查检出 率为18%_。采用QCT骨密度测量,测量腰椎一个部位就可以诊断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ROC曲线评价磁共振成像(MRI)不同指标对盘状半月板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盘状半月板的诊断率。方法对行MRI检查并经关节镜证实的70膝盘状半月板及64膝正常半月板的冠状位髁间凹层面半月板宽度与胫骨平台宽度,矢状位半月板最大径层面前后角宽度与最大径进行分析、测量,对半月板宽度与胫骨平台宽度之比(板面比)、前后角宽度与半月板最大径之比作ROC曲线。结果板面比≥20%,前后角宽度与半月板最大径之比≥70%诊断盘状半月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9%、96%和96%、90%,盘状半月板的冠状位髁间凹层面半月板宽度,矢状位半月板最大径层面前后角之和均大于正常半月板,分别为27.2 mm和11.2 mm(P<0.01),25.5 mm和20.8 mm(P<0.01)。结论冠状面髁间凹层面板面≥20%、矢状面最大径层面前后角宽度与半月板最大径之比≥70%作为诊断盘状半月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冠状位髁间凹层面半月板宽度≥20 mm,矢状位半月板最大径层面前后角之和≥24 mm,可作为诊断盘状半月板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依据Q角定义,结合现代影像学多排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和影像处理工作站的技术特点,完整再现股四头肌与髌骨解剖关系,并且在重建的三维影像上完成Q角的测量,获得了精确的测量数据,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2006年-2008年,拟行手术治疗的髌骨不稳定的病例62例(男21例,女41例),年龄14~45岁,平均年龄22.1岁.术前行64排CT螺旋扫描,自编VR重建协议,在容积重建影像上进行Q角测量.所得数据与临床体表划线测量Q角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多排CT容积重建影像测量的Q角,62例健侧x±s为12.5°±4.8°.采用临床体表划线62例健侧x±s为14.5°±5.5°.两种方法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排螺旋CT容积重建影像测量Q角,与临床体表划线测量法比较,数据准确可靠.Q角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好.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数据,并有利于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