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了解太原市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方法]对太原市2004~2006年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6年太原市合计报告法定呼吸道传染病8种、15 803例,年发病率分别为154.04/10万、176.10/10万、132.06/10万。3年年均发病率为154.03/10万,其中肺结核为66.02/10万,流行性腮腺炎(流腮)为49.91/10万,麻疹为20.77/10万,猩红热为11.25/10万,风疹为4.88/10万,百日咳为0.58/10万,流脑为0.31/10万,流感为0.30/10万 男性为187.30/10万,女性为118.65/10万(P〈0.01) 肺结核1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80.24/10万,〈15岁为6.29/10万 流腮、猩红热、风疹、流感均为5~9岁最高 麻疹、流脑均以0岁组最高 百日咳均〈15岁。全部病例中,春季占35.59%,冬季占18.10%,夏季占27.90%,秋季占18.41%。[结论]肺结核、流腮、麻疹是太原市主要的呼吸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22.
定量CT骨密度测量技术的进展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骨折发生率增高的一种疾病[1]。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于脊椎、髋关节和前臂,尤其是股骨近端的骨折,致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3.
骨巨细胞瘤MRI增强扫描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本文通过比较巨细胞瘤MRI普通增强和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程度,寻求更好反映巨细胞瘤特性的MRI增强方式. 材料和方法:对58名巨细胞瘤患者的MRI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普通增强扫描为SE序列,伴或不伴脂肪抑制.动态增强使用多时相增强快速采集梯度回波序列.结果:仅对38例(普通增强13例,动态增强25例)以实性为主的病变的强化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显示,病灶强化程度与正常肌肉组织的强化程度有相关性.25例动态增强扫描病例,病灶达到强化高峰的时间平均为64s.13例普通增强扫描病例,患者完成扫描所需时间120~353s.结论: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分析显示,MRI动态增强比普通增强扫描更能反映巨细胞瘤的强化特点.  相似文献   
24.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定量CT(QCT)和MR mDixon-quant对健康人群肝脏脂肪含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对21位男性和32位女性健康社区居民进行腹部QCT和MR mDixon-quant扫描,QCT分别采用标准计算公式(测量结果记为Fat%QI)和校正后的计算公式(测量结果记为Fat% QR)测量肝脏脂肪含量,并采用MR mDixon-quant测量肝脏脂肪分数(测量结果记为Fat% mD)。比较男、女两组之间的肝脏脂肪含量的测量结果有无差异,比较总体样本QCT与MR mDixon-quant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计算相关性系数。结果:QCT及MR mDixon-quant的测量结果均显示,男性与女性的肝脏脂肪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总体样本的Fat%QI和Fat% QR分别为(-0.09%±4.88%)和(8.66%±4.41%),Fat%QI显著低于Fat% mD(P<0.01),平均差值为(-6.42%±2.44%),而Fat% QR显著高于Fat% mD(P<0.01),平均差值为(2.33%±2.36%)。Fat%QI、Fat% mD的相关程度(r=0.708,P<0.01)与Fat% QR、Fat% mD的相关程度(r=0.707,P<0.01)近似。结论:与MR mDixon-quant的测量结果相比,使用重新校正的计算公式的QCT能够准确测量中国健康人群的肝脏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25.
【摘要】目的:探讨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MRI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行MRI平扫,58例行增强扫描;37例行CT平扫,其中26例行增强扫描。结果:82例中单发病灶62例(76%),多发病灶20例(24%)。原发性病灶35例(43%),复发性病灶47例(57%)。75例(91.5%)病灶边界不清或部分不清,48例病灶(58.5%)包绕神经血管束,16例病灶侵蚀骨质,5例病灶压迫邻近骨质。所有病灶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呈中度或高度强化;75例(91.4%)病灶信号不均匀,其内部均可见条索状、条片状区,在T1WI和T2WI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部分病灶周边可有水肿区。CT平扫示病灶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后呈中度或高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该病变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重要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常规序列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序列MRI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9例,均为接受过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手术至本次检查时间12~14个月。按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型颈椎病评分计算患者术后临床改善率,根据改善率将患者分为2组,2组患者均行颈椎常规序列及DTI序列MRI检查。分析术后病变节段最狭窄层面脊髓MRI表现,记录2组患者T2加权像高信号影情况,采集DTI序列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轴向弥散率(axial diffusivity,AD)及纵向弥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参数图像,测量FA、MD、AD及RD参数值,并分别做两组间对比。结果:59例患者中临床改善较好29例(改善较好组)、改善较差30例(改善较差组)。2组患者常规序列MRI检查均示手术减压彻底,但部分患者T2加权像可见高信号影,其中改善较好组17例、改善较差组25例;改善较好组T2加权像出现高信号影的比例较改善较差组低(χ~2=4.390,P=0.036)。DTI序列上,改善较好组FA信号强度较改善较差组高,MD、AD及RD信号强度较改善较差组低。2组患者间MD、RD参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善较好组低于改善较差组[(0.86±0.13)×10~(-3)mm~2·s~(-1),(0.93±0.13)×10~(-3)mm~2·s~(-1),t=-2.231,P=0.030;(0.58±0.16)×10~(-3)mm~2·s~(-1),(0.67±0.16)×10~(-3)mm~2·s~(-1),t=﹣2.142,P=0.036];2组患者间FA、AD参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4±0.10,0.49±0.10,t=1.704,P=0.094;(1.42±0.12)×10~(-3)mm~2·s~(-1),(1.47±0.13)×10~(-3)mm~2·s~(-1),t=-1.677,P=0.099]。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尽管手术减压彻底,但部分患者的脊髓仍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临床改善较好者的脊髓损伤发生率低于改善较差者,且前者脊髓微结构的破坏程度较后者轻。常规序列和DTI序列MRI检查有助于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定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QCT)测定人的体脂指标与高血压水平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前瞻性城市流行病学(PURE)研究序列人群中的1 488例受试者,年龄为42~82岁。根据受试者血压情况分为非高血压组783例和高血压组705例。使用QCT脂肪测量软件测量腰2(L2)层面腹内脂肪面积及皮下脂肪面积,测量并计算体脂指标如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围与身高比值(WHt R)。分别采用线性Logistic回归和二分类Logistic分析体表测量指标及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与非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BMI、腰围、臀围、WHt R、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均显著增高(P0.05)。BMI、腰围、臀围、WHt R、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呈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WHt R及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为收缩压的独立影响因素;而腰围、腹内脂肪面积为舒张压的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以高血压为因变量分析显示腹内脂肪面积、腰围为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中国人群中,腹内脂肪与高血压的关系密切,可能有助于高血压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28.
中国作为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是未来将面临的重大问题.该类疾病在不同地域、人群中患病率差异明显,目前关于高海拔地区骨质疏松症、肌少症的大样本研究数据匮乏,云南省作为高海拔地区,尚无此类疾病患病率的大样本数据,不利于疾病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本研究拟通过建立云南省不同海拔区域的多中心进行骨质疏松症、肌少...  相似文献   
29.
30.
背景: 不同地区骨峰值和标准差不同,对骨质疏松诊断率有较大影响。探讨建立一完整数据库为中国人骨质疏松诊断准确性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青年人腰椎骨密度和标准差正常参考值影响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程度。 设计、时间及地点:调查分析,于1997-01/1999-12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嘉兴和成都市完成。 对象: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方法对全国6个中心骨密度参考数据库中11 418人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男3 666人,女7 752人;年龄20岁~90岁;分别来自北京(2 385人)、广州(1 178人)、上海(1 404人)、南京(2 938人)、成都(1 425人)、嘉兴(2 088人),受试者来源于社区调查、健康体检和健康志愿者。 方法:用GE-Lunar公司的DXA仪测量骨密度,调查全国6个中心11 418人L2~L4腰椎后前位和髋部骨密度,建立了骨密度参考数据库。6个中心的仪器内部精度0.3%~0.7%,仪器间的精度1.1%。 主要观察指标:①6个中心不同年龄组腰椎骨密度分布。②青年人群骨密度及其标准差值对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影响。 结果:中国汉族女性以腰椎进行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青年人群的骨密度和标准差值,6个中心,最大差值分别为0.098 g/cm2和0.027 g/cm2。用6个中心及总体各自的青年人平均骨密度和标准差值为参考标准,对同一人群计算T-score和获得的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不相同;发现青年人平均骨密度每变化0.01 g/cm2,则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变化1.6%(呈正相关),其标准差值每变化 0.01 g/cm2,则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变化4%(呈负相关)。 结论:青年人平均骨密度和标准差值不同引起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也不相同。为了让不同中心的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有可比性,建议同一个类型的骨密度仪,同一个种族,同一个地区用一个设计较完善大样本的参考数据库,以其青年人正常参考值计算T-sco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