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635篇
  免费   4777篇
  国内免费   2765篇
耳鼻咽喉   676篇
儿科学   608篇
妇产科学   1081篇
基础医学   3996篇
口腔科学   729篇
临床医学   19353篇
内科学   10189篇
皮肤病学   190篇
神经病学   5094篇
特种医学   71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89篇
外科学   11596篇
综合类   36566篇
预防医学   8467篇
眼科学   1466篇
药学   14563篇
  138篇
中国医学   13598篇
肿瘤学   2666篇
  2024年   341篇
  2023年   1493篇
  2022年   1754篇
  2021年   2283篇
  2020年   2602篇
  2019年   2662篇
  2018年   1253篇
  2017年   2404篇
  2016年   2715篇
  2015年   3368篇
  2014年   5948篇
  2013年   6114篇
  2012年   8063篇
  2011年   8540篇
  2010年   7859篇
  2009年   7601篇
  2008年   9212篇
  2007年   8510篇
  2006年   8130篇
  2005年   9485篇
  2004年   6630篇
  2003年   5410篇
  2002年   4289篇
  2001年   3718篇
  2000年   2755篇
  1999年   2471篇
  1998年   2137篇
  1997年   1843篇
  1996年   1806篇
  1995年   1596篇
  1994年   1306篇
  1993年   846篇
  1992年   728篇
  1991年   648篇
  1990年   472篇
  1989年   524篇
  1988年   181篇
  1987年   136篇
  1986年   116篇
  1985年   111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8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12.
13.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动脉栓塞术(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食管癌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TAE治疗的14例食管癌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情况。评估TAE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14例患者中导管成功选择性插入靶动脉并行栓塞患者11例。9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未再出现出血征象。出血的主要责任血管为胃左动脉7例,支气管动脉6例和食管固有动脉6例。栓塞材料为微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及聚乙烯醇颗粒。常见不良反应有疼痛、发热,其中1例患者发生食管瘘。结论 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食管癌出血,TAE可以起到良好的疗效。食管瘘作为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需特别注意预防。对于胸段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处癌,最常见的责任血管为胃左动脉、支气管动脉及食管固有动脉。  相似文献   
14.
中医脑络与大脑微循环在分布、走行、吻合等特点上有相似之处,功能上脑络可以运载营卫气血,营养脑髓,为脑的活动提供物质基础,这与现代医学中大脑微循环调节脑部血流量、维持脑组织功能的作用相对应。病理上,脑梗死在中医学中"脑络瘀阻"的病理改变与现代医学所指因大脑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缺血缺氧状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活血化瘀通络法、开窍醒神通络法皆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恢复,改善脑梗死后大脑微循环障碍。因此,中医学中"通络"可部分解释为改善大脑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浆肾素活性、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1例.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检测仪,测定RDW.根据RDW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四组,比较四组血浆肾素活性、baPWV、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RDW 1~4四分位组立位肾素活性分别为0.6(0.3~1.6)、0.9(0.4~2.2)、1.4(0.3~2.7)、1.8(0.4~4.3)μg/(L·h);左侧baPWV分别为1476(1334~1682)、1498(1354~1703)、1568(1436~1754)、1612(1447~1834) cm/s,右侧baPWV分别为1514(1337~1694)、1504(1367~1727)、1576(1444~1802)、1612(1450~1843) cm/s;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为32.6%、43.8%、48.5%、54.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RDW与立位肾素活性、baPWV(右侧)和baPWV(左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9、0.224和0.243,均P<0.01).颈动脉有斑块组RDW显著高于颈动脉无斑块组(P=0.001).采用偏相关分析校正24 h收缩压后,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立位肾素活性、右侧baPWV和左侧baPWV与RDW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95、0.194、0.158和0.152(均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DW与立位肾素活性、baPWV及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常规阻断缝合及早期松开阻断(EU)联合单层缝合(SLS)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LPN)中"三连胜"及"五连胜"成功率的差异,评估改良技术的安全性及肾功能保护价值,寻找新技术的适应证.方法 纳入80例接受LPN患者,40例采用改良技术,40例采用常规技术.收集患者基线、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切缘阳性率、复发转移率及"三连胜"达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五连胜"达成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常规组内年龄过大、肿瘤直径过大及术前肾小球滤过率(eGFR)过低是导致"五连胜"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 35 mm、年龄>64岁、术前eGFR< 73 ml/(min·1.73 m2)为导致"五连胜"失败临界值.结论 改良技术不增加各种并发症发生风险,在肿瘤体积较大、肾功能较差及高龄患者中使用该技术有利于患肾功能保护及"五连胜"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早期诊断率不高,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不可切除的中晚期,5年总生存率不足10%。近年来,微无创治疗技术快速发展,具有相对安全、高效、创伤小、便捷等优点,在控制胰腺肿瘤进展和缓解疼痛方面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都得到了一定改善。目前应用于胰腺癌的主要微无创治疗技术有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射频/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激光消融、不可逆性电穿孔、化学消融、光动力治疗以及经皮125I粒子植入术等。本文就微无创治疗技术在不可切除胰腺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不同途径显露喉返神经的应用情况.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进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下动脉途径法显露喉返神经,观察组采用甲状腺最下动脉途径法显露喉返神经.比较两组患者寻找喉返神经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声音嘶哑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寻找喉返神经的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应用不同途径显露喉返神经,其效果存在差异.与甲状腺下动脉途径法相比,甲状腺最下动脉途径法能够明显缩短寻找喉返神经的时间和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声音嘶哑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ar warning syndrome,CW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预后,
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住院治疗的CWS的
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预后情况。
结果 共12例患者,男性8例(66.67%),中位年龄为60岁。高脂血症9例(75.0%),高血压8例
(66.67%),糖尿病4例(33.33%),肿瘤病史3例(25.0%)。纯运动性卒中4例(33.33%),运动伴有构
音障碍者4例(33.33%),运动及感觉性障碍3例(25.00%),纯感觉障碍1例(8.33%)。影像学示豆纹
动脉供血区新发脑梗死6例(50%)。所有患者给予口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其中3例症状复发患者又
给予静脉溶栓和静脉抗血小板治疗。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再出现症状发作,10例mRS评分为0
分,2例mRS评分分别为4分及3分。
结论 CWS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发作刻板,常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在本组病例中发现双重
抗血小板治疗有效,静脉溶栓效果不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18F-FDG PET/CT)和增强CT(CECT)诊断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PRISMA报告规范开展Meta分析。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18F-FDG PET/CT和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临床研究,时间至2019-04。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根据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2(QUADAS-2)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其汇总敏感度(Sen)和特异度(Spe),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10篇18F-FDG PET/CT及13篇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原始研究,分别包括322例患者的467个病灶和748例患者的943个病灶。Meta分析显示,18F-FDG PET/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Sen=0.92(95%CI为0.87~0.94)、Spe=0.95(95%CI为0.82~0.99)、AUC=0.97(95%CI为0.93~0.99);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Sen=0.72(95%CI为0.66~0.78)、Spe=0.99(95%CI为0.93~1.00)、AUC=0.87(95%CI为0.83~0.89)。此外,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Sen(Z=2.34,P=0.02)和AUC(Z=2.21,P=0.03)值低于18F-FDG PE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CECT,18F-FDG PET/CT对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视为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