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目的 观察Ⅱ、Ⅲ期食管上段癌后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不同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Ⅱ、Ⅲ期食管上段癌患者随机分组,放疗联合新辅助化疗组(新辅助组)43例,同步放化疗组(同步组)45例,放疗序贯辅助化疗组(辅助组)42例.化疗方案和放射治疗方法3组相同.结果 1、3、4年生存率辅助组分别为61.9%、31.0%、23.8%,同步组分别为82.2%、46.7%和35.6%,新辅助组分别为76.7%、39.5%和27.9%,中位生存时间辅助组为23.5个月,同步组为32.8个月,新辅助组为29.1个月(χ~2=12.8599,P<0.05),同步组和新辅助组与辅助组比较疗效更优(χ~2 值分别为12.4479、4.6627,P均<0.05).结论 针对Ⅱ、Ⅲ期食管上段癌采取后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疗效,同步放化疗或者放疗联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优于放疗序贯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辅助放疗,探索VMAT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潜在优势。方法: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拟放疗患者行CT扫描,照射靶区包括胸壁及锁骨上淋巴引流区,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ADAC Pinnacle9.0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切线野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和VMAT计划,Elekta公司Synergy直线加速器执行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及重要危及器官(肺、心脏、对侧乳腺、甲状腺、肱骨头等)剂量学参数及计划执行效率。结果:切线野适形计划及VMAT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双90°弧段VMAT计划较单240°弧段或单360°弧段有更优的靶区剂量分布。VMAT计划靶区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优于CRT,分别为0.63:0.44和1.11:1.15,差异具有显著性。VMAT分别降低患侧肺平均V20、V30、V40体积8%、10%、11%;但VMAT组患侧肺低剂量区V5平均增加16%,V10则差异无显著性。心脏平均剂量VMAT和CRT分别为5.2 Gy和4.1 Gy。心脏高于20 Gy、30 Gy的体积VMAT:CRT分别为3%:5%、1%:3%。心脏、全肺及除靶区以外的正常组织平均受照射低剂量区(≤10 Gy)体积VMAT高于CRT组,高剂量区(≥20 Gy)体积VMAT低于CRT组。VMAT治疗时间平均为152(107~214)s,CRT治疗时间平均为231(152~43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分次治疗平均机器跳数分别为VMAT(450 MU)、CRT(489 M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放疗是可行的,VMAT较CRT有更优的靶区剂量分布和更小的危及器官高剂量受照体积。对类似乳腺的偏人体中心的放疗靶区,采用两段小角度VMAT治疗弧,可以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VMAT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舒适性和放疗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用常用办公用品等来制作不规则适形挡铅的方法、步骤.方法 采用PC机、扫描仪、打印机、软件Photoshop、精度mm级的直尺、手动热丝切割机等材料,首先调整热丝切割机的几何坐标系,使其与治疗机的射野几何坐标系精确一致,然后扫描模拟定位片、用Photoshop缩放分别得到源轴距SAD处、源托距STD处的图像,按SAD处的图切割泡模,得到阳模下端面与STD处图符合一致,最后浇注铅模,检验合格后应用于治疗.结果 应用此方法制作的挡铅,能通过光野验证、射野验证.结论 此方法成本低、准确、有效.值得不具备高端设备的放疗科采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模拟不同剂量分割方式照射食管癌细胞Eca109,观察比较各组别凋亡相关基因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和死亡结构域沉默子(silencer of death domains,SODD)的各组别表达差异并分析原因及意义,尝试为临床实施的非常规放疗提供潜在基础理论依据。方法:设计具有相同BED的4种剂量分割模式,照射处于指数生长期的Eca109细胞后,RT-PCR检测各组TNF mRNA和SODD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TNF蛋白和SODD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各组TNF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均数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组SODD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数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模拟照射各组中超分割组TNF mRNA表达上调幅度最大,SODD mRNA上调幅度亦最大。提示在射线诱导肿瘤细胞以某种方式走向死亡过程中,存在着促凋亡基因和抗凋亡基因之间的博弈。模拟照射各组中TNF蛋白和SODD蛋白均大部分下调,提示除DNA是射线的主要损伤靶点外,射线对其他细胞器的损伤作用亦不容忽视,因为它们的功能状态可能影响到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报告患者男,9岁。因发现左眼眶包块1个月入我院就诊,CT示左眼眶外上及内下见软组织包块,与邻近眼睑分界不清,眼环受压但尚完整,毗邻骨质未见吸收破坏(图1)。遂入眼科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包块大小4 cm×1 cm×2 cm和3 cm×2 cm×1 cm,可活动,质中等,有包膜,内为鱼肉状组织,上  相似文献   
16.
X刀是利用加速器X射线形成三维空间多个适用小野 ,或加速器非共面多弧度等中心旋转实现多个小野三维集束照射某一局限性的病变组织 ,使之发生放射性坏死 ,而靶区外组织因迅速的剂量递减受累及甚微 ,从而在靶区边缘形成一如刀割样的损伤边界 ,达到类似外科手术的效果[1] 。现以TOPSLANE头刀为例 ,剖析头刀在临床中的实施过程及注意的关键。TOPSLANE头刀的硬件结构主要有 :CT适配器 ,治疗床适配器 ,基础环 ,定位框架 ,摆位框架 ,固定面罩等 ,其中基础环分别与定位框架 ,摆位框架形成的坐标系相同[2 ] 。1 面罩的制作 (确定病灶在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配合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放疗并发症。方法60例宫颈癌随机分 为两组。适形组30例采用6MVX线适形放疗,全盆腔DT40Gy后重新定位,重新作治疗计划继续照射至50Gy,有 局部宫旁残留者缩野推量到60Gy。腔内后装治疗A点总剂量30Gy/5次。常规组30例则采用全盆腔放疗40Gy 后改为盆腔四野照射10Gy,有局部宫旁残留者缩野推量到60Gy。腔内后装治疗A点总剂量(30~36)Gy/( 5~6)次。两组均作同期化疗。 结果适形组和常规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7%、93.3%、90.0%和 86.6%、76.7%、70%(P=0.04、P=0.02和P=0.0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适形组Ⅰ~Ⅱ 级放射性膀胱炎、直肠炎及盆腔纤维化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07、P=0.006和P=0.003)),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 结论全程三维适形放疗配合腔内后装治疗加同期化疗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肯定的方法,能提高近 期生存率,晚期并发症较常规放疗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按时对加速器剂量监测系统校准的必要性。方法:查阅国产BJ-6B 6Mv加速器剂量监测系统结构,以便结合电路分析剂量校准出现偏差的原因。按照IAEA提出的规程校准吸收剂量。对加速器剂量监测系统校准系数K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进行回顾,选择连续的201周数据,做出校准系数和时间关系曲线。查阅维修记录,寻找系数变化大的原因。结果:系数变化大时,经过仔细排查,发现了以下比较严重的机器故障:1.电离室信号电缆因破损、漏电,校准系数由1.103变化为1.173,剂量偏低约6.3%。2.电离室击穿,输出剂量偏低约7.7%。3.防漏射铅板滑动,遮挡校准点,剂量偏低约9.9%。4.更换加速管,剂量偏低约4.7%。5.均整位置有偏移,中心轴剂量偏差7.7%。6.调制器稳压器坏,输出电压偏低,剂量偏低3.5%。较小的校准系数变化,与温度、湿度、气压等有关,有以年为周期的变化趋势。结论:元件老化,磨损,一些不容易发现的机器故障有可能影响剂量传递准确;由于加速器所处环境温度、湿度、气压等变化,也会影响加速器剂量监测系统监测准确性,一定要按国家标准GBZ126-2011规定的频次校准加速器剂量。  相似文献   
19.
浅谈循证医学在放射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放射肿瘤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提高新时期放射肿瘤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摆位系统误差对乳腺癌患者实施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影响。方法2012年10月对-典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分别设计常规三维适形切线野(cRT)、多野静态调强(s-IMRT)、旋转调强(VMAT)3种不同治疗技术的计划,在计划中将治疗中心点向患者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分别平移3、6mm模拟2种不同程度的系统误差,共计39个计划与原计划进行比较,观察不同治疗技术间、不同平移距离,不同方向上的靶区及主要危及器官患侧肺和心脏的剂量变化。结果对于3mm摆位系统误差,靶区D95%于向背侧s—IMRT降低4.0%,VMAT降低3.5%,向右(患侧)s-IMRT降低3.0%,VMAT降低2.8%,其余均方向降低且〈1.6%。对于主要危及器官,系统误差对s-IMRT技术的患侧肺接受20Gy剂量的体积影响大,对VMAT技术的患侧肺接受10Gy剂量的体积影响大。除此外,对主要危及器官患侧肺及其他剂量参数影响均小(3mm〈3%,6mm〈6%)。系统误差对3D—CRT技术的影响小(3mm〈3%,6mm〈6%)。6mm的系统误差对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影响与3mm趋势一致,仅变化程度更大,两种调强技术的靶区D95%降低〉5%。结论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呈弧段状、位于胸廓表面的放射治疗靶区,s.IMRT和VMAT方式的调强治疗技术对治疗摆位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相当,但较CRT技术更敏感,其中以向患者背侧、健侧方向偏移影响最大。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调强治疗的实施需要有较三维治疗更高的位置精度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