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自1988年Rossle等首次将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引入临床治疗以来,TIPS作为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及其他并发症的重要方法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并且疗效确切[1-2].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解剖变异、中心静脉或肝静脉狭窄或闭塞等,常规TIPS难以甚至无法完成,对此类患者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道需要对常规TIPS术式进行改良.笔者经皮经肝途径成功完成2例特殊患者的改良式肝内门体分流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25)I粒子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125I同位素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3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行125I同位素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 30例患者顺利置入支架30枚(直径18~20mm,长径6~10cm),手术成功率100%。30例患者术前吞钡造影均显示病变部位狭窄程度〉80%,术后病变处管腔恢复至正常内径的90~100%。患者吞咽困难改善100%,卡氏评分≥60分者由术前的11例增加至25例。术后3月CT示病变较术前部分缓解15例,进展5例,稳定10例。30例患者生存期为6~20.5个月,平均约为9.9个月。结论 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为晚期食管癌患者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腔内技术在医源性血管损伤(iatrogenic vascular injury,IV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因IVI于我院行腔内治疗11例患者资料,包括静脉性IVI 4例,动脉性IVI 5例,血管内异物2例。IVI治疗方法包括腔内压迫、血管破裂口填塞、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percutaneous intravascular stent implantation,PISI)及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s,VCDs)腔内缝合。血管内异物治疗方法为导管辅助抓捕器腔内套取。分析腔内治疗的手术方式,统计手术成功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腔内治疗IVI,技术成功率100%。1例静脉性IVI患者行PISI术后3 d复查示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动脉性IVI患者予行股动脉腔内封堵联合假性动脉瘤腔内注射促凝血药物治疗后4 d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复发,予行外科切开缝合;1例静脉性IVI患者行腔内压迫止血无效后予弹簧圈及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术后4 d死亡,但与腔内治疗髂静脉IVI未存在明确相关性。余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手术临床成功率81.82%,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病率9.09%。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腔内技术以微创方式治疗IVI,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同时,血管侵入性操作的术前评估及术后观察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经桡动脉置入冠脉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迂曲型肝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左侧桡动脉置入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迂曲型肝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4月我科收治的6例肝移植术后迂曲型肝动脉狭窄患者.狭窄发病于肝移植术后6~110 d,平均47 d.2例患者因右侧股动脉入路置入支架失败改用左侧桡动脉入路,4例患者参考术前CTA直接经左侧桡动脉入路置入支架.合并肝动脉血栓的1例患者置入支架前使用尿激酶50万u溶栓治疗.合并肝内胆道扩张的2例患者同时行胆道穿刺引流术.结果 6例患者支架置入均成功,1例合并肝动脉血栓患者溶栓成功,2例合并肝内胆道扩张患者胆道穿刺引流成功.术后随访36~148 d,中位时间76 d.随访期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支架狭窄,6例置入支架均通畅,各项肝功能指标好转.结论 经桡动脉置入冠脉支架能够有效治疗肝移植术后迂曲型肝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0岁.因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行同种异体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术后第6天患者血总胆红素持续升高,至第9天血总胆红素高达498.12 μmol/L.超声提示肝动脉血栓形成可能;门静脉通畅.急诊行肝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6.
以NBCA栓塞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NBCA(N-Butyl-2-Cyanoacrylate)栓塞治疗晚期肝病所致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方法17例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皆显示胃冠状静脉、胃底静脉曲张,并显示脾-肾分流3例,胃-肾分流3例。9例择期手术,8例急诊手术。由右腋中线经右肝入路7例,由剑突下经左肝入路4例,经脾静脉入路6例,NBCA与超液化碘油比例为1∶4,栓塞程度以曲张静脉消失为目的。随访观察患者的生存期、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17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栓塞后造影显示曲张静脉完全闭塞,栓塞后门脉压力较术前平均升高3cmH2O,术中仅1例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发生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等症状,复查CT增强扫描显示曲张静脉消失。随访3~12个月,患者生存期平均超过5个月,随访期内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肝功能衰竭,其中3例患者合并少量消化道出血。结论以NBCA栓塞治疗晚期肝病导致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技术可行,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严格地选择适应证能明显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多模式介入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介入治疗原位肝移植(OLT)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PTBD治疗的72例OLT术后胆道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狭窄19例、肝门区狭窄16例、多发性狭窄31例、吻合口瘘6例.治疗方式包括VTBD合并多次更换引流管、球囊扩张、胆道内涵管/金属支架置入,比较PTBD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及胆道形态改变情况,评价疗效;比较不同部位放置引流管胆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72例患者PTBD均成功,66例症状改善或治愈,有效率为91.7%.26例治疗后症状消失给予拔除引流管,拔管率为36.1%;8例置人胆道内支架56~153 d后再阻塞,再次行PTBD治疗;38例长期带管并每隔1~3个月更换引流管.66例胆道梗阻患者PTBD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直接胆红素分别为(145±106)μmol/L及(76±59)μmol/L,明显下降(t=3.78,P<0.001).引流管前端位于胆(总)管内与引流管前端位于十二指肠内胆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3%及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6,P=0.027).结论 PTBD是治疗OLT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手段,结合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最.引流管前端置于胆(总)管内可显著降低胆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外周介入治疗中应用NBCA/Glubran-2胶的临床经验。方法 112例患者共184处部位应用NBCA/Glubran-2胶栓塞治疗,根据病变性质分为动脉性(外周动脉病变)、静脉性(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及门静脉)及肝脾穿刺道三类,其中外周动脉病变19例,静脉性93例(胃底静脉曲张80例,门静脉13例),肝脾穿刺道72例。根据病变血流速度及血流量不同,配制NBCA/Glubran-2胶与超液化碘油比例为1:2-1:4,对于血流速度较快、血流量较大者,预先用弹簧圈或球囊阻断部分血流后再行组织胶栓塞。根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并发症,统计此三类病变介入治疗中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三类病变(动脉性、静脉性、穿刺道)栓塞有效率分别为100%(19/19)、92.5%(86/93)、100%(72/72)。并发症总例数为16例(8.7%),其中重度并发症3例,分别为肺栓塞、下肢缺血坏死及肠缺血坏死各1例,轻度并发症13例。三类病变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由高至低为:动脉性(21.1%)、静脉性(10.8%)、穿刺道(2.8%)。结论在外周病变应用NBCA胶/Glubran-2胶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掌握病变的血流特性能提高栓塞治疗的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桡、股动脉序贯途径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可行性与疗效;与经股动脉、桡动脉途径比较,探讨最佳腔内治疗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以来采用经不同途径腔内治疗的4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股动脉途径治疗15例,平均溶栓时间为3天,3例穿刺口出血而终止治疗、4例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制动而自动放弃治疗;行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成形术有8例,6例术后患肢血流恢复。经桡动脉途径治疗有21例,溶栓时间平均长达10天,溶栓时间均较经股动脉途径要长;术后踝肱指数升高较经股动脉途径明显,但下肢血流恢复与经股动脉途径无显著差异。经桡、股动脉序贯途径治疗10例,术后平均踝肱指数大于1,下肢血流的恢复率达90%,均较其他两组显著提高。结论经经桡、股动脉序贯途径是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佳选择,下肢血流的恢复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不同粒径的硫醇包裹的金纳米粒子敏感膜组成的化学阻抗传感器对可挥发性有机气体有较好的电化学响应特性,组成传感器阵列对其进行检测和分析。方法两相法合成两种粒径大小的硫醇包裹的金纳米粒子(Au:S分别为4:1和8:1),将两种颗粒金纳米粒子进行色谱提纯,然后分别将提纯前后的金纳米粒子的涂覆于叉指微电极上组成化学阻抗传感器阵列对不同的挥发性有机气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不同颗粒度和提纯前后的金纳米粒子敏感膜传感器对几种常见的可挥发性有机气体有不同的电阻和电容响应模式。结论化学阻抗传感器阵列对混合气体中不同的可挥发性有机气体有很好的分析和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