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48篇
神经病学   212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58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患儿,男,2岁,因左颜面大片红班,发有迟缓2年于2004年12月26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儿2003年1月出生后发现左颜面部以中线为界,布满红班,压之不褪色,波及头皮。躯干及左下肢有散在不规则大片红班,躯干部有大片青灰色胎痣样色素沉着。2003年4月中旬,患儿出现发作性右侧肢体抽搐,每次数分钟或10多分钟,2-3次/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有适应症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行永久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先行心内电生理标测 ,寻找使双心房同步激动的房间隔最佳起搏点 ,采用主动固定起搏导线固定于该部位。结果  4例患者窦性心律时房间传导为 10 6 0± 4 3ms ,标测后房间隔起搏房间传导时间为 11 0± 1 1ms,(P <0 0 0 1)。达到了双心房同步起搏。 3例患者成功地植入房间隔主动固定导线 ,一例患者失败。结论 永久房间隔起搏方法在伴有房间传导阻滞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目的 探讨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12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静脉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颈动脉溶栓和静脉窦内支架置入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所有患者均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6个月。术后随访17~29个月,平均23个月。 结果 12例患者均接受了经静脉途径溶栓治疗,其中10例患者同时接受机械性血栓切割治疗,另有2例患者同时接受经颈动脉途径溶栓治疗。尿激酶使用总量80万~290万U,每例患者平均每天剂量低于100万U。出院时,所有患者的闭塞静脉窦均获再通,临床症状改善,颅内压恢复。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抗凝治疗6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无一例血栓再形成。回顾文献,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2%,死亡率为5%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3%,病死率为3.8%。联合血管内治疗组与单一血管内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1.27,P>0.05)。 结论 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的再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对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进行再评价。 方法 对30例经正规内科治疗后仍有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并对术后患者的脑血流改善情况及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 术前患者均为一过性缺血发作神经性缺损(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障碍(RIND)和不典型脑缺血症状,术前CT,MRI检查无大面积脑梗死,SPECT·rCBF均有脑血流减低区。术后血管造影显示吻合口通畅率为86.7%,术后局部脑血流改善率为70%,随访仅发现2例患者有2次TIA,无完全性卒中发生,术前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的8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可预防颈内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障碍性脑缺血发展成完全性卒中。  相似文献   
15.
颅内外血管搭桥已开展30多年。目前对不能手术夹闭或栓塞的颅内动脉瘤的病例,术前已普遍采用颅内外血管搭桥,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是否有效仍存在争议。文章介绍了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适应证、方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SSST)大鼠模型,观察模型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方法取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45只;模型组采用上矢状窦局部置管并注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试剂建立大鼠SSST模型;对照组采用上矢状窦三氯化铁滤纸贴敷法建立SSST模型。两组于手术后24h行MRI及MR静脉造影(MRV),确定造模是否成功。模型成功后,分别于1、2、3、4周行MRI、MRV,观察上矢状窦再通情况及脑组织改变;取大鼠上矢状窦顶叶皮质脑组织标本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模型成功41只,成功率为91%;总再通率为10%;对照组模型成功34只,成功率为75%,总再通率为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水肿及梗死较对照组明显,而内皮细胞损伤较对照组轻微。结论改良法建立的大鼠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模型成功率高、稳定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7.
每位医学生都曾发过这样的医学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每当想起这句誓言,倍感责任重大。医师这一崇高的职业,是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保护者,情系生命,保护健康,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生命,是世界万物的缔造者,无疑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创造了世界,世界应该回馈人类生命以幸福和安康。而我们医务工作者正是肩负挽救人类生命重托的使者,其责任何其沉重而神圣!  相似文献   
18.
心房黏液瘤合并多发脑动脉瘤一例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者 女,19岁,于2004年5月在情绪激动后出现发作性抽搐,口吐白沫,跌倒在地,四肢强直,双侧上肢屈曲,约2-3min后缓解,发作间歇不能言语,发作时无意识丧失,抽搐发作频繁,每天十几次至几十次,追问病史,患者曾于2002年4月于运动中突然意识丧失,约20min后缓解,意识恢复后,左侧口角下垂,右侧肢体无力。送至当地  相似文献   
19.
硬脊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 ,但是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罕见 ,国内尚未见报道。文章就国外文献报道的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综述了其临床表现、病理机制、血液动力学、治疗特点及与硬膜动静脉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3种外科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预后。方法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对32例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其中颈内动脉内膜切除2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吻合术13例,以及支架血管成形术17例。运用灌注磁共振技术对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外科治疗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局部脑血流量没有显著性降低,但存在灌注明显延迟。术后与术前对比显示,所有患者灌注延迟的区域明显减少,其中分水岭区恢复正常,但大脑中动脉分布区仍存在灌注延迟。结论通过灌注磁共振技术,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3种外科治疗方法前、后单侧前循环供血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