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裸鼠移植与传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淋巴结外非B细胞淋巴瘤,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发病率较高,具有特殊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和生物学行为,肿瘤组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和黏膜溃疡形成。实际工作中,局部活检组织多较小,除做常规病理诊断和免疫表型检测外所剩无几,致使对该肿瘤的研究工作难以深层次进行。为此,建立该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OH)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分析其特点.方法 选取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PH合并LOH组、BPH组、LOH组,每组均为20只.BPH合并LOH组给予环磷酰胺[20 mg/(kg·d)]腹腔内连续注射5d,而后给予丙酸睾酮[50 mg/(kg·d)]腹腔内连续注射28 d;BPH组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环磷酰胺,LOH组以同等体积橄榄油代替丙酸睾酮,对照组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环磷酰胺、同等体积橄榄油代替丙酸睾酮,给药方法同BPH合并LOH组.停药2d后,进行悬尾实验、负重游泳实验及交配实验,并通过断尾法取血以检测血清睾酮含量.完成全部操作后,通过颈椎脱臼法处死全部实验动物,解剖观察前列腺、称量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LOH组、BPH合并LOH组、对照组、BPH组大鼠平均前列腺指数分别为1.58±-0.13、2.93±0.19、2.33±0.13、3.23土0.11,血清睾酮含量分别为(4.91±1.06)、(9.52±1.02)、(12.59±0.70)、(19.69±0.56) ng/mL,悬尾挣扎次数分别为(97.40±15.86)、(120.40±14.06)、(223.83±16.51)、(235.29±18.77)次,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H组、BPH合并LOH组、对照组、BPH组大鼠平均负重游泳时间分别为(74.27±9.29)、(167.47±23.35)、(302.33±30.10)、(261.59±35.13)s,嗅阴次数分别为(1.53±0.52)、(3.07±0.88)、(9.17±1.30)、(9.59±1.12)次,除对照组和BP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H组、BPH合并LOH组、对照组、BPH组大鼠平均骑跨次数分别为(0.33±0.49)、(0.47-±-0.52)、(2.11±0.47)、(2.29±0.47)次,除对照组与BPH组、BPH合并LOH组与LO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及丙酸睾酮可获得BPH合并LOH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间变型节细胞胶质瘤非常少见,恶变总是发生在胶质成分。目前已有少量病例显示神经元成分的恶性转化。本文报道一例原发瘤为间变性节细胞胶质瘤,术后8个月复发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病例。方法:观察并分析原发瘤和复发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结合文献讨论间变性节细胞胶质瘤转变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可能机制。结果:患儿8岁。镜下见第一次切除的左颞叶肿瘤: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密集分布。细胞较小,核染色较深,部分瘤细胞呈小片状,细胞稍大,核圆形或多角形,染色质淡。肿瘤组织中另可见散在或聚集向神经元分化的不同阶段的肿瘤细胞。细胞较大,有明显淡红染的胞浆,胞核空泡状,有核仁。有的似分化较成熟的节细胞。网状染色见瘤组织中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FAP灶性(+)、NSE(+)、S100(+)、Nestin(+)、VIM(+)、Des(+)。似神经元分化的大细胞则有NSE和S-100的阳性表达。病理诊断:伴有纤维增生的间变性节细胞胶质瘤。术后8个月左颞部复发肿瘤中除了仍见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外,另见小或中等大小的肿瘤细胞密集排列,瘤细胞更异型,核分裂多见。未见较成熟分化的细胞。免疫组化显示:GFAP灶性(+)、S100(+)、NFP(+)、Neuronal class III beta-tubulin(+)。提示肿瘤细胞向神经元和胶质成分双向分化。病理诊断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结论:节细胞胶质瘤可以出现胶质和神经成分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erbB-3/HER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 23例手术切除的肺腺癌组织、15例相应的交界区组织、10例肿瘤远端正常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erbB-3/HER3的表达。结果 C-erbB-3/HER3在正常肺组织中呈弱表达;交界区组织与腺癌组织,临床Ⅰ~Ⅲa期与Ⅲb-Ⅳ期,病理分为Ⅰ级与Ⅱ、Ⅲ级相比,其过表达率均呈增高趋势;过表达组生存期相对短于弱表达组,但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C-erbB-3/HER3可能参与了肺正常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以及肺腺癌的发生发展,该基因受体蛋白的表达率对估计肺腺癌预后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EB 病毒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附180 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 NHL与 E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用 ISH方法检测 1 80例 NHL中EBV编码的 RNA( EBER1 /2 )。结果  ( 1 ) EBER1 /2感染率为 42 .8% ( 77/1 80 ) ,感染率依次为TCL64.8%、NK/T46.2 %、BCL9.5 %。其中 TCL、NK/T与 BCL相比 ,P≤ 0 .0 0 5 ;( 2 )结内、结外EBV感染率依次为 2 2 .2 %、5 3.8% ,有显著差异 ,P<0 .0 0 5 ;( 3)面中线 (鼻腔 /口咽环 ) EBER1 /2感染率 72 .4% ( 5 5 /76) ,多形细胞性 EBER1 /2感染率 70 .1 % ( 5 4 /77)。结论 本地区 NHL与 EBV感染关系密切 ,TCL、NK/T淋巴瘤感染率明显高于 BCL,而且有部位限制性和亚型倾向性.  相似文献   
16.
鼻腔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及免疫表型与EB病毒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瑞珍  李百周  何妙侠  唐文台  刘华庆 《贵州医药》2000,24(11):656-657,F003
目的 探讨鼻腔淋巴瘤的类型、免疫表型及EBV的关系。方法 选用T、B及ND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22例鼻腔淋巴瘤;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V编码的RNA(EBER1/2)。结果 (1)T细胞来源占45.45%(10/22),NK细胞来源占45.45%(10/22),B细胞来源占9.09%(2/22)。(2)多形细胞淋巴瘤17例(77.3%),单一形淋巴瘤5例(22.7%)。(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EB病毒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选用ED3ε、CD56等抗体)确定瘤细胞来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RNA(EBER1/2)。结果 117例TCL中26例表达NK/T细胞标记(22.2%),其中鼻部NK/T细胞淋巴瘤15例(57.7%);肿瘤细胞的多形性(18/26、69.2%)和凝固性坏死(12/26例、46.2%)是主要的病理学特点;EB病毒感染率46.2%(12/26),其中鼻部感染率73.3%(11/15),非鼻部为9.1%,两组比较P<0.005。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常发生在鼻部,呈侵袭性生长,肿瘤细胞的多形性和坏死是自组织学特点,EBV感染与鼻部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77岁,以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6月余入院.6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如鹌鹑蛋大小,无疼痛感,局部皮肤无红肿,未予重视.近1个月来发现肿块逐渐肿大,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全身不适,否认外伤病史.查体见,患者左大腿中部伸侧见一肿块,略高于皮面,大小约3.5 cm×3 cm×2 cm,界限欠清楚,局部无压痛,皮肤颜色暗红,表而无破溃.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杳肝、脾不大,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T细胞淋巴瘤 (TCL)与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 83例 (6种类型 )TCL进行研究 ,包括低度恶性 30例 (其中小多形 2 1例、小淋巴细胞性 9例 ) ,高度恶性 5 3例 (其中大 /中多形 31例、淋巴母细胞性 9例、间变性大细胞性 7例、透明细胞性 6例 )。采用PCR检测EBV特征性的DNA序列 (EBV DNA)和ISH法检测EBV编码的RNA(EBER 1/2 )。结果 :每种类型TCL均有EBV的阳性表达 ,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之间EBER 1/ 2表达率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各种类型TCL的发生发展均与EBV感染有关 ,但高度恶性组EBER 1/ 2的表达比低度恶性组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77岁,以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6月余入院.6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如鹌鹑蛋大小,无疼痛感,局部皮肤无红肿,未予重视.近1个月来发现肿块逐渐肿大,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全身不适,否认外伤病史.查体见,患者左大腿中部伸侧见一肿块,略高于皮面,大小约3.5 cm×3 cm×2 cm,界限欠清楚,局部无压痛,皮肤颜色暗红,表而无破溃.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杳肝、脾不大,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